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東起文昌門柏樹林;西至書院門安居巷,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橫街,名為三學街。南端與中國最為完整的西安南城牆緊緊鄰,四周有下馬陵、柏樹林、順城巷、安居巷等街道,共同圍成了一個四四方方的街坊。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提起三學街,在地圖上僅有順城巷邊上一條東西向橫街,但三學街實際上由從西向東的長安學巷、府學巷和咸寧學巷,三條巷子組成也因此而得名。

三學街,在歷史上形成了“一廟三學”,即 “官學與文廟同地”的格局。“三學”就是西安府學、咸寧縣學,加上長安縣學,“一廟”為文廟,也叫孔廟。西安府學居中,咸寧縣和長安縣由於治區分別在東西兩邊,所以東西分別坐落著咸寧縣學和長安縣學。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說起三學街的來源和形成,不得不追溯一把歷史。漢武帝罷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後,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始在長安建立太學,在歷史上來說也就是官學。從漢平帝始,開創了太學立廟,祭祀孔聖的先河。唐朝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太宗下詔:“天下學皆各立周、孔廟。”自此孔廟遍及九洲。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長安城務本坊設立國子學、太學和四門學(分別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唐末天祐元年(公元904年) 太學從移務本坊移於城內“尚書省之西隅”,後來移遷三學街街區,成為京兆文廟。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北宋知永興軍事範雍奏準,在京兆文廟創辦了京兆府學後,金京兆府學、元奉元路學、明清西安府學,皆沿設於此。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廢科舉,改學制,西安府學停辦。如今屬於碑林博物館的展區範圍。

長安縣學經過遷移、增修和損毀,歷經百年風雨滄桑,如今只在馬路上留下兩道門,成為了歷史。咸寧縣學也僅剩下魁星閣和魁星樓了。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長安九逵上,青槐蔭道植。森森千年國槐,簇擁在孔廟碑林與府學巷之間。春風細雨拂來,給人一種風聲雨聲讀書聲的浸潤。

在古代人們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試的年頭稱“槐秋”,考試的月份稱“槐黃”。唐李淖《秦中歲時記》載:“槐花黃,舉子忙。”。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碑林博物館,依託西安孔廟建築群擴建而成,主要以展出歷代碑石、墓誌和石刻造像為主。館區由孔廟,碑林,古代石刻藝術展等組成,館藏文物1.1萬餘件,歷代碑石墓誌4000餘方,其中國寶級文物134件。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孔廟門前欞星門,門的上端有麒麟,中門額書“文廟”即孔廟,東門額刻“德配天地”,西門刻“道冠古今”。孔廟門前南牆兩頭矗立丈許高的下馬石。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廟內東廊曾奉祀歷朝歷代備受地方民眾愛戴的父母官,西廊供奉著歷代民間賢達。他們或者興學勸農,保民溫飽;他們或者打擊惡霸,保民公義;他們或者抵禦外侮,保民安危。我的腦海裡彷彿出現了君子玉立,他們或居廟堂,一代良相;或立亂世,救民水火;泱泱盛世,風華無雙的場景。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歷史已隨煙雲消逝,而後世,三學街這裡依然湧現出無數鴻儒英才。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咸寧學巷內,辛亥革命時期,健本小學的前身健本堂培養出不少反抗清王朝封建統治的人才。1948年移至咸寧學巷,後改名三學街小學,如今已經成碑林區少年宮。

著名革命人士景梅九、還有長安三鄭”鄭子屏、鄭自毅、鄭竹逸,等等也曾住長安學巷。府學巷裡,府學巷8號住著長安畫派創始人,國畫大師趙望雲;書法家、收藏家段紹嘉先生;還有文化大家陳堯廷先生。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從三學一廟,到明清轉變,到如今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融合,這裡的140座院落。有著國寶聚集的碑林博物館,關中書院、陝歌、京劇院、戲曲研究院、省人藝、省雜技團、西安市群藝館等。朝外延伸還有下馬陵仲舒墓、董子祠,東木頭市、左宗棠的左公祠。

這裡融合著文化藝術、歷史瑰寶,傳承著知識的價值與民族精神。未來更有著教育後代,傳承人類共同的精神文化遺產的意義。


西安三學街 :三學一廟有鴻儒,這才是西安文化人街區


三學街的這面牆上,一棵高大粗壯千年唐槐,一斜枝騎牆而過,正如這座城市文化與文明,穿越時代,跨越千百年,依然歷久彌新還不斷萌芽出新的活力和生機。


文/城牆下

圖/城牆下、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