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口罩,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人臉識別技術還有用嗎?

戴上口罩,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人臉識別技術還有用嗎?

自從戴上口罩,你是不是覺得自己變得更好看了呢?可惜的是,很多情況下這都是一種錯覺,大腦會腦補並美化戴口罩的部分,從而讓整體變得好看。既然人眼都可以在口罩面前產生誤判,很多人也在擔心:戴上口罩,人臉識別技術還管用嗎?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在很多場合得到了應用,比如門禁考勤、海關出入境、交通出行、公安刑偵、手機解鎖甚至購物消費等等。不僅便捷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提升了社會的安全係數。

但一些特殊場景下,戴口罩確實給人臉識別技術帶來了難題,比如一些違法犯罪分子可能會因此變得更加難以鎖定追蹤,讓預防打擊違法犯罪的難度進一步提高。

戴上口罩,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人臉識別技術還有用嗎?

再比如,一些國外廠商生產了一種“帶有面部信息的口罩”,本意是為了解決戴口罩時不方便進行手機人臉識別的困難。但如果張三戴了印有李四的口罩,會不會讓人臉識別技術產生混亂、誤判呢?

那麼,在口罩面前,人臉識別技術是否就容易“臉盲”、難以施展了呢?

需要承認,如果是多年前比較初級的技術,戴口罩確實會影響到人臉識別的準確率,甚至會產生較為嚴重的誤判、漏判。這是因為初級的人臉識別技術是2D的,主要通過平面正臉圖像上面部五官的比例進行識別,同時與數據庫內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得出結果。

戴上口罩,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人臉識別技術還有用嗎?

而如果用口罩遮擋住下半張臉,初級人臉識別技術會面臨以下兩個難題而難以正常識別:

1. 難以獲取完整的人臉數據比例;

2. 數據庫內缺少戴口罩的相關數據。

隨著高精度識別、3D識別、紅外熱感、AI算法及5G等技術的發展進步,口罩在最新人臉識別技術面前,正變得越來越無所遁形。

1. 高精度識別技術:初級人臉識別是對整個面部五官比例較為粗略的計算識別,如果通過戴墨鏡、戴口罩、戴帽子等手段,遮擋了一部分面部信息,就容易導致人臉信息蒐集不全,從而無法準確識別的情況。而高精度識別可以通過測量精度來提高“點雲數”,讓人臉識別不再侷限於整個面部,即使只露出一部分面部信息,也可以準確蒐集判斷。

戴上口罩,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人臉識別技術還有用嗎?

2. 3D識別技術:相對於2D識別技術,是不再只從單張正臉照片獲取簡單的面部信息,而是通過多張、不同角度的照片獲取更加全面的面部信息。如果說2D識別技術是拍正面照的話,3D識別技術就是圍著人拍視頻了。在3D識別面前,前文中提到的“帶有面部信息的口罩”就很難起到作用了。

戴上口罩,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人臉識別技術還有用嗎?

3. 紅外熱感應技術:

這項技術近年來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在了人臉識別技術之中,作為一項生命特性的檢測手段,紅外熱感應技術可以有效補充圖像識別的不足,進一步提高人臉識別的準確度。在這項技術面前,想要通過3D打印、硅膠假臉等就很難矇騙過關了。同時在疫情期間,紅外熱感應技術也擔當著重要的體溫檢測功能。

戴上口罩,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人臉識別技術還有用嗎?

4. AI算法提升:針對初級人臉識別系統的數據庫內缺少戴口罩樣本的問題,可以通過AI算法人工生成的方式解決。利用原有數據庫內沒有戴口罩的人臉照片,可以海量模擬多種戴口罩的對比照片,從而大大增加對戴口罩人臉識別的準確率。

5. 5G等技術:特殊時期海量人臉檢測產生的大數據需要更快的網絡支持,而5G技術的落地恰恰可以滿足相關需求。除了5G,高容量存儲、雲服務、動態識別等技術的進步也在提升著人臉識別的準確度。

與時俱進的人臉識別技術已非當初那個吳下阿蒙,近期很多人擔心在人流密集區域(如火車站、機場、海關等)需要拉下口罩進行人臉識別,會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在新技術面前,這些都不用再擔心了。

當然,如果不法分子覺得戴上口罩監控系統就“失效”、就可以為非作歹了,那等待他的只有法律的嚴懲。

文/鄭川(Trav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