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地熱供暖加速發展 “地熱+太陽能”多能互補備受期待

本文來源:中國清潔供熱平臺


“十四五”地熱供暖加速發展 “地熱+太陽能”多能互補備受期待

近日,陝西、山東、河南等地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快地熱能供暖產業佈局,行業內認為, “十四五”期間,我國地熱能供暖市場將集中釋放。


從國家層面來看,根據國家能源局於日前發佈的《關於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推進地熱能供暖發展也符合國家對於“十四五”期間加速可再生能源非電利用的期待。


多能互補的發展理念


自地熱能“十三五”規劃發佈以來,國內地熱產業迎來了一系列新機遇,但目前我國地熱發展仍然面臨產業發展不協調、管理制度不協調、扶持政策不充分等問題。對於“十四五”期間的地熱能供暖發展,行業內普遍期盼頂層設計的優化,以多能互補的理念發展地熱能供暖也獲得了廣泛認同。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暘認為,必須加強地熱能開發的頂層設計,地熱只是可再生能源大家庭中的一員,必須放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大局中去規劃。他所強調的“地熱+”思想,即把地熱和風電、水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結合利用。


在陝西近日發佈的相關文件中同樣體現了類似的發展觀,陝西住建廳印發的《關於規範和加強地熱能建築供熱系統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堅持政策引導、市場主導、因地制宜、技術多元、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的原則,在熱電聯產覆蓋不到的區域優先發展地熱能供暖,採用多能組合供熱的技術方法開發利用地熱能。力爭到2021年底前,關中地區城鎮新增地熱能供熱面積2200萬平米。


“地熱+太陽能跨季節儲熱”為優選項


地熱是巨量的清潔能源,而地下熱水為不可再生的資源。因此,開發利用中深層巖熱資源,往往需要做到“取熱不取水”才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開發理念。


地下含水層儲能系統被認為是解決地下水源熱泵地下水不能有效回灌的良方,該技術是以地下水為介質,以100%原水回灌為手段,利用地質熱慣性開發的儲能技術,也是跨季節儲熱技術的研究熱點之一,可與太陽能系統有效結合。


一般情況下,在含水層蓄熱裝置中,需要安裝冷水井和熱水井各一口。在夏季太陽能充足的時候,可以將獲取的太陽熱能儲存在熱水井中。在冬季,通過抽取熱水井中的熱水給建築物供暖和生活熱水用熱,然後將提取完熱量後的水灌入冷水井中。


2017年12月15日,由甘肅省建材科研設計院等五家單位合作建設的國內首個“地熱+太陽能”互補供暖示範工程在蘭州市建成投入運行。該工程集成中深層地巖熱利用、太陽能熱利用及跨季節儲熱等技術,可規模化、低成本、連續穩定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清潔能源供暖。


據瞭解,經初步運行測評,該工程可滿足1.5萬-2萬㎡節能建築的供暖需求,工程投資折算為每平方米供暖面積230元-250元,每月運行成本約為1.9元/㎡。


據甘肅省建材科研設計院甘肅省綠色建築技術重點實驗室田斌守副總工程師介紹,“中深層地巖熱-太陽能互補供熱技術”在供暖季可採用地巖熱與太陽能聯合供熱,在非採暖季可將豐富的太陽能以熱能的形式儲存於地巖熱井,進行跨季儲熱,實現太陽能光熱系統的年利用率最大化,投資效益的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