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担重、人多地少,宋朝农民如何"被逼" ,实现农、工、商一体?

宋代经济稳定繁荣,第一次在历史朝代里面出现“一体化”的概念,而宋代则是

“小农、小工、小商”三个不同领域的人交接在一起,三位一体的趋势,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多地少,市场机制的导向有很大的关系。

负担重、人多地少,宋朝农民如何

宋代打破了历朝历代传统的经营方式,打破了人们固有的界限,从事兼业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的经济也越来越好,相比之前更加丰富、多元化了。

一、生活所迫,不得为之而为之

在古代是没有太多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在生产效率还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土地所能承受的人口是有一定的上限的,而宋代可以说是人口大国、人口超过了土地的上限。人们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状态,所以渐渐农民开始从事兼业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

1人多地少的矛盾

在宋代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单凭农业上的经济来源很难维持自己的生存,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农业永远是立国之本,历代帝王强调“民以食为天”。

人多地少的矛盾不可避免的导致了经营土地的成本增加,土地所带来的生存能力下降,这样的客观环境正好导致了其他资源成了农民转型的目标,人们慢慢的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渐渐降低。

人口与土地比例不均衡还会产生另一个后果,那就是劳动力下跌,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导致了失业人数增加,许多失业人口开始走向手工业和商业,宋代当时的社会环境正好在工商结合的阶段,产业的繁荣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负担重、人多地少,宋朝农民如何

2负担重

宋代有三次土地兼并的浪潮,宋代封建国家的赋役的随着土地兼并也先后出现三次高潮,再加上农民还要遭受,官府、地主的层层剥削。

农民负担加重,民间虽有很多人尽全力耕种农田,但是面对天灾人祸的能力确实非常小的,农民获得的利益,还要交给国家纳税,农民遇到这种情况已经没有能力在缴纳税务了,这就渐渐产生了放贷者,高利贷的出现,更加加重了农民对于高利贷的依赖。

这正导致了农民迫切需要改变经营方式,转业到其他行业,才能赚取用来纳税的费用。

3脱贫致富

“农民”一词在宋代是一个笼统的称呼,作为当时朝代的一个社会群体,内部情况是很复杂的。当时的农民急切希望改变自己的现状,非常渴望脱贫致富,所以出现了小农的创新热情被激发起来,加上宋代科技水平略高,许多四大发明在宋代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农民的价值观被改变,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这样响亮的政治口号,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出现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传统意识和市场观念共同结合的产物,在商品经济的激荡之下。出现了“凡人情莫不欲富,至于农人、商贾、百工之家,莫不昼夜营度,以求其利”的社会形态,小农阶级也有了发财致富的梦想。

负担重、人多地少,宋朝农民如何

二、市场导向,优胜劣汰

土地减少,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农民在一次次的困境中煎熬,为了迎合市场导向,他们精耕细作,改善种植技术,力求粮食产量有所提高。还有的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因地制宜的改善种植方法,农业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大力开始向市场来提供经济作物,提高了自身效益,农民肯定不会满足现状,在闲暇之余便产生了“兼业”。

1宋代的市场活力旺盛

宋代的市场活力旺盛,人们开始注重产业内部的竞争力,开始改良自己的技术,提出了许多对技术进步和管理方法的意见,随着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生产率的提高。也就是相同时间内所创造的财富比之前增加了许多。

国民的富裕程度提高了,老百姓兜里有钱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与之带来的是消费水平的提高。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发现,宋代对商品的需求,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上都达到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增长。

大众对休闲娱乐文化的关注方面也有所提高,这促进了许多农民通过自己的技术或者自己独特的工艺来创造价值,农民还是逐渐向手工业和小商发展。

2兼业的出现

负担重、人多地少,宋朝农民如何

宋代的“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是农民通过兼业实现并表现出来的,他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通过兼业的方式来进行物物交换和盈利为目的,

进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小商业自营、来实现自己身份的转换。

农民通过进行农业的同时,兼营手工业小商品生产,绝大部分农民都是在自己家内开展起来的。在手工业中纺织业商品最多,大多做出来的纺织品都用来销售到市场当中,这正是手工业经销商的具体表现。

在纺织业当中对于维持家中的收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手工业小商的补充,农户们生活将是处于水深火热当中。“金溪陶户,大抵皆农民于农隙时为之,事体与番阳镇中甚相悬绝。今时农民率多穷困,农业利薄,其来久矣。恰好说明了这样现象

纺织业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许多农民利用农闲,走出家门出去打工,到附近或者外地从事手工业生产,这是宋代才出现的现象。之后开矿、冶炼等手工业中的一些部门也发展起来,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中大部分都是,利用农闲前来兼业的农民。

3经商风暴

弃农经商的人历代都有,宋代更是繁多。很多农民都是靠着农闲来蜂拥走向市场,有的养殖业靠卖牛来维持生计,在赣州一带的农民还经常贩卖私盐,大多数人已经养成了农闲时间进行经商的习惯,贩牛和贩私盐有些需要跨州进行远距离交易。

所以在其中的食宿经营和人力物力都需要相应的资金,在农闲时间长时他们也会踏上漫长的商路。“淳熙二年,偕其仆陈二负担至摘星岭”宋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新模式的市场网络,手工业和小商业开始发展起来,农民就成了这个市场的主要经营者。

负担重、人多地少,宋朝农民如何

三、三位一体,政策使然

宋代经济繁荣光依靠农业人转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下达相应的政策,当时的政府不但不歧视商人还尽量保护商人的利益,有时还允许商人做官,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激发了老板姓经商的积极性。

1对外开放

宋代指南针被很好的应用于航海业海,航海业成为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海上联通海陆和南亚各国、南欧多国进行海上贸易,利润是十分可观的。宋代开始生产能力加大,生产能力的进步肯定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生产能力的提高成为了宋代经济繁荣的一项重大条件。

北宋时,重农抑商的色彩逐渐淡化,城内的市场不再由官府管辖,商人们可以自行选择交易地点,自由选择交易时间,交易场所大大增加。

宋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其中最著名的是广州、明州和泉州三个地方,宋代设立蕃市

,促进了海外贸易区域,设立地方来供海外商人居住,还设立蕃学来给海外的商人子女作为教育,不久宋朝经济相比之前翻了一倍。

2兼业新气象

宋代农民通过兼业的方式,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推动力货币经济的发展,之前只能看着官僚、地主和贵族他们生活的方式、现在他们也能触手可及,他们热衷于市场当中。

兼做小手工业、小商人,现在他们的生产生活已经达到了经常性的联系,体现了他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富有生命力。

负担重、人多地少,宋朝农民如何

众多的兼业农民活动增加了市场商品流动的商品和种类,也扩大了商品的消费,之前的小农家庭也还是存在的,但剩下的都是一些零零散散微不足道的家庭,宋代兼业的农民成为了宋代商品经济主要经营者。

结语

宋代“小农、小工、小商”三位一体化,是因为兼业在从中充当融合剂,个体的小农通过增加自己的劳动来弥补了,土地上的收入不足,在一个极低的生存条件下,实现了收支平衡,打破了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状态,这种自给自足的状态得到了较大范围内的扩大。

不仅增加了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而且还带动了市场运作,市场网络初步形成。直到今天农民仍然把以工补农作为提高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宋代农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使得宋代经济文化稳居当时世界的最前列,自耕农民的数量之多占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始于当时农民希望改善自己生活状态的积极性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宋朝阶级结构》

《宋代东南市场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