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長期宅家久不動 女子雙腿接連腫脹--社會--四川--地方--首頁

因疫情期間長期宅家不動,漳州的30多歲女子小胡(化名)患上了深靜脈血栓,右腿突然腫得老粗。當地醫院緊急手術,並用上了清除血栓的藥,小胡的右腿很快就消腫,但高興沒兩天,左腿緊跟著也腫起來。

雙腿接連腫 患上“沉默疾病”

“這腿怎麼還換著邊出問題呢?明明已經做了手術,也用了藥呀?”

疑惑之餘,小胡輾轉來到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莊暉在細緻瞭解病情後,做出了判斷:小胡除了深靜脈血栓,還有一個隱藏在身體深處的“沉默疾病”——髂靜脈壓迫。

對於這個陌生的名詞,莊暉解釋道,下肢的靜脈分為腿部的和盆腔的兩部分,即“下肢靜脈”和“髂靜脈”。下肢靜脈左右對稱,但兩條髂靜脈要匯成一條主幹,左右兩邊就不太一樣。左側的髂靜脈會被骨盆、脊柱以及動脈擠壓,變窄變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類似“隘口”的結構,這就是髂靜脈壓迫。左腿的靜脈血液迴流因此受到影響,有些人即使沒有血栓,也會出現腿腫、腿痠、靜脈曲張等問題,這類症狀彙總起來,就叫“髂靜脈壓迫綜合徵”。這病還不少見,數據顯示,女性患病的比例高達20%,因為平時症狀不明顯,也被稱為“沉默的疾病”。

大量血栓淤積 植入支架打通

小胡平時宅家活動就少,做了手術後臥床時間長,導致血液流動速度減慢,淤滯的血液就像不流動的膠水,在下肢靜脈內形成了血栓,尤其在腿部更加容易聚集。

一開始小胡的右腿血栓量比較大,堵住了粗大的股靜脈,引起了右邊腿腫,醫生處理後,血栓逐漸清除,腿也就消腫了。與此同時,左腿裡那些體積小一些的血栓,儘管一開始沒有明顯的問題,但用了藥以後,溶解不完全的血栓被衝向了“隘口”。這時候原本不顯山露水的髂靜脈壓迫就成了左腿腫脹的元兇:血栓衝到狹窄位置後逐漸沉積,藥物對狹窄也無法起到作用,就引起了左腿的持續腫脹。小胡來廈心後複查的超聲也發現了左腿的大量血栓。

前因後果清楚了,那如何處理呢?很快,在超聲科的輔助下,莊暉對小胡進行了手術,先是找到了她小腿殘留的很短的一段健康靜脈,然後通過超聲引導精確穿刺,建立了手術的入路。在抽出大量血栓之後,小胡的腿部靜脈終於恢復了通暢,而髂靜脈狹窄也在造影下顯露出來。在髂靜脈狹窄的位置植入支架,擴開了靜脈,讓左腿的血液順暢地回到了肺部和心臟。術後第二天,小胡就可以下地行走,兩條腿都恢復了正常。

腿腫腿脹“關心”應及時就醫

小胡的患病經歷一波三折,對此莊暉提醒,腿腫腿脹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要儘早發現和認真對待。

如果是兩條腿都腫,一按一個坑,很可能是心臟功能不好;如果皮膚髮紫發青,靜脈鼓脹,可能是靜脈曲張;如果是一側腫脹,還有疼痛,則可能是靜脈血栓,靜脈血栓萬一脫落到肺部,還會引起嚴重後果。當然,如果有這些表現自己又不好判斷,應及時到專科醫院找專業血管外科醫生諮詢最為靠譜。(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通訊員 劉雲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