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系列一:如何开始第一次投资?

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揭晓,获奖者是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a泰勒”教授,是行为金融领域的创始人。理查德教授也是一个践行者,其管理的Undiscovered Managers Behavioral Value Fund基金的收益率水平跑赢了巴菲特同期的水平。

投资系列一:如何开始第一次投资?


本系列是我通过与大量投资者沟通,分析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结合平常广泛大量阅读的一些市场达人的语录后的归纳总结,期望能给各位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自我测试

回答清楚以下三个问题,关系到业余投资者能取得的投资成绩的好坏:

1.我有一套房子吗?

2.未来需要用钱吗?

3.我具备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吗?


测试分析

前两点都是想明确,投资到股票市场的资金只能限于你能承受得起的损失,即使这笔损失真的发生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用闲钱投资股市,才能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忽略股市的短期波动。不能坚定的长期持有,就很难面对市场的起伏,在市场发生危机后就有可能成为市场上的强制卖家,成为别人最划算交易的提供者。PS:如果像买房子一样仔细考察着买股票,然后坚定的持有,而不是像买日用品似的几分钟就选择了投资的股票,更有可能获利。

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包括:耐心、自立、常识、对于痛苦的忍耐力、心胸开阔、超然、坚持不懈、谦逊、灵活、愿意独立研究、能够主动承认错识以及能够在市场普遍性恐慌之中保持冷静的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以及在信息不完全准确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能抵抗你自己人性的弱点以及内心的直觉。

这三个问题实质是环环相扣的。业余投资者手里有了一套满足需求的房子后,才能真正说手里拿得出闲钱,否则,天天被房东催租的日子并不好受,尤其是在面对不可控的居住成本变化导致的居无定所,很难保证不会一时兴起就会产生购房的念头。

我就有一个朋友,在大城市打拼了几年,2007年,在市区房价只有3000多的时候,积攒了七八万元进入股市而没有选择买房。这些年下来,有平有亏有赚,并没有让他获得太高的收益。在2016年初以单价7000多的价格终于决定买一套房子。不仅地段差了一大截,而且仅价格就差了一倍,还支付了近10年的房屋租金。要不是在房价大涨前买了房子,那个在大城市打拼10余年的朋友在市区买房将变得更加困难。

手里有了房之后,手里还要有余钱才能谈投资,有了余钱,还要考虑有多少余钱是可以用来进行长期投资的。如果手里的余钱在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有了用途或者规划,那么投资股市的行为将会受制于资金约束而变得短视,即使是理性的投资也可能面临着在不恰当的时间被迫止盈或者止损。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投资者,在2015年牛市期间,看啥涨啥,自认为技术高超,因此拿出积蓄,套用信用卡,多处借贷,筹集了十多万元投入股市。不足一个月,其进入股市就已经赚得小两三万元。还没高兴过来,股灾就已经来临,短短一个月,不仅盈利回吐,本金也折了半。面对恐慌和还款压力,朋友变得绝望沮丧,在最好的低点卖掉了股票,完美的错过了七八月的大反弹行情,如果把握的好,我的朋友完全有可能盈利出局。

一般来说,有了闲钱的投资者才能谈具备股票投资成功的个人素质。因为只有了相对足够的经济基础的支撑,才能有效的帮助投资者回避恐惧,在恐慌中保持冷静分析。从总体上看,股市是上行的,股市运行是有周期的,只要不买在最高点的附近,有能力等待下一轮牛市的到来,短期的亏损就有非常大的概率实现扭亏为盈。若是在相对低点进入市场,那么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就会大幅增加。

我认识一个公务员,2006、2007年花了十二三万陆续买了三只基金,长期不赚钱或者收益水平很低,2010年那波小牛市没舍得卖,拿到了2015年的那波大牛市见顶前赎回,基金净值翻了三四倍,年化收益接近20%。

入市准备

股票的信息都是公开的,绝大部分投资者进入市场也面临的是相同的市场环境,为什么有的人投资成功成为人生赢家,有的人却默默成为了别人眼中被割的韭菜?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很多投资者进入股市时就没有很好的问自己上面这三个问题,也没有考虑去解决这三个问题。

如果您是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你可以暂时不考虑这三个问题。但如果你是准备新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小孬建议您先认真考虑这三个问题,如果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最好慎重考虑进入股票市场,或者尽量以不影响生活品质的资金量参与市场。

下篇,我将给各位读者讲述从行为心理角度来分析,如何认识股票市场,从何种角度去争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