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湛江记忆:关于雷州府城祠庙分布的记载

雷州府海康县祠庙考:

老湛江记忆:关于雷州府城祠庙分布的记载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天宁寺西。每春秋仲月上巳日祭焉。

社稷坛 元天历廉访使贾焕建于府治西南三里。王士熙记。明初,迁于城西北天宁寺后。后渐倾圮,遗址尚存。仲春仲秋上戊日祭。

郡厉坛 在府治北二里。春祭用清明,秋用七月望日,冬用十月一日。

飓风坛 原在府东十里。明嘉靖戊戌,郡守洪富因飓风频年煽害,乃即海岸为坛。每年夏秋冬孟月朔日行祈报礼。今改迁于郡北郊五里,设坛望祭。

城隍庙 在府治东镇宁坊。

伏波庙 在郡治西南一里许。西汉邳离侯路博德、东汉新息侯马援二公并建。皆伏波将军,号有功于岭南。雷人立祠祀之。南汉宋元,皆封诰为王。

英山雷庙 在郡城西南八里英榜山。古记陈大建间,文玉登第,为本州刺史。殁后,神灵显著,州人立祠祀之。乡称为雷种,故以雷名庙。南汉大有十三年,封灵震王。开宝初,增封灵显明昭德王。

天师庙 在东城门外。旧有北府祠。明万历四十一年,公举之乡民陈观瑞等呈府,准建天师庙宇二座,门楼一座,扁曰福国庇民皇清癸巳年,海北南道陈嘉善合郡文武官复建上座,乙巳年本府知府陈允忠阖郡文武乡绅士民复建中座门楼,郡人洪泮洙有记。

关王庙 在府治东北朝天街。

宁国夫人庙 在郡城南宁国坊。五代间,声教不暨,以强凌弱。郡有一女子或云姓李,勇敢强力,众咸信服,相与筑城禦寇。女子为之帅,南汉归顺,馀党剽掠皆为女子所败,一方赖之。及殁,众号为宁国夫人,立庙祀焉。元宣慰使朱郭重建。元末倾圮。

天妃庙 在郡城外南亭坊。庙有银器祀田,监庙者主之。

东岳庙 在郡北城外。

旌忠祠 在西湖东。宋丞相莱公准,乾兴元年自道州商雷州司户,殁于雷。邦人立祠祀之。事闻于朝。绍兴五年,赐额旌忠咸淳。壬申,郡守陈大震更为莱泉书院,复建西馆于祠之右,建横舟亭于湖之傍,盖取莱公西馆书怀野水舟横之义。元初,复改为平湖书院。大德辛丑,廉访佥事萧泰登创建先圣燕居堂于中,令郡学归田以供祀事,仍名平湖书院。时相授山长讲学于此。岁久倾圮。至大二年,廉访使张忽里罕扩而复之。至和戊辰,廉访副使李恪易其堂宇而新之。至顺三年,经历郭思诚重修。明洪武间,通判李希祖修。壬戌通判邢用,刻像于石。成化郡守魏瀚复建横舟亭,亭之前凿池,竖扁曰瑞星池。以公存时,有星降于池之故也。祠外开井,名曰莱泉祠,内东西建二坊,东十贤堂,扁曰名贤。西祠郡守秦时中,扁曰名宦。前建石坊牌,扁曰旌忠莱公祠。弘治壬戌,巡抚两广潘蕃提兵驻雷,命推官李文献重修。嗣后,守郡者相继修葺。嘉靖辛丑,巡抚两广蔡经提兵征黎,驻雷谒庙,顾瞻颓圮,委府重修。叶守以忧去署府事。高州同知戴嘉猷代董其役。值飓风作,贤宦祠俱坏。嘉猷竭力补葺之,祠乃完美,今圮。

苏颖滨先生祠 在海康治西南一里许。绍圣五年,苏辙谪雷州。去后,毛当时慕其风烈,即其故居建楼祀之。嘉熙四年,薛直夫于后数十步重修祠祀之,黄必昌为记。后废。

李忠定公祠 忠定公,旧列十贤祠并祭。明万历二十年,提学道罗万程、军门萧彦、知县秦懋义,议忠定扶宋之功,不在寇莱公下,宜特祀建祠,具祭品祠,制始定。

忠义祠 在府治东镇定坊。天顺二年,西寇侵雷,民不聊生。知县王麒极力赈抚,且奋率民兵迎敌。一日大战那柳村,中矢而殁。追赠通判,赐

额忠义。弘治癸未,推官李文献迁附秦公祠。嘉靖甲申,郡守易蓁迁复今所。嘉靖壬寅,知县杨澄重修,年久倾坏。万历二年,郡守唐汝迪重建。秦公祠 旧在府治恺悌坊。公讳时中,明洪武二十年守雷,卒于官。民思之不忘,立祠祀之。弘治戊申,郡守邓璩迁于旌忠祠右。知县林彦修。太监陈荣、郡守陈嘉礼继闻,置田以供祀事。薛公生祠 在郡城内守廉坊苏祠之东。宋嘉熙间,薛直夫凿渠兴水利,有功于民。去后,郡人立生祠以祀之,黄必昌为记。祠宇久废,今并名贤祠。

叶公生祠 在西湖十贤祠东。公讳,修号永溪,江西南昌人。明万历二十八年知雷州,有惠政,以疾告归。士民戴之,立祠以志不忘。

镇海雷神庙 即英山庙三殿神祠。原飞钟于东洋龙头村,自何戴二公开筑河渠圩岸,创建庙宇,扁曰镇海雷神祠。司理高叶二公浚,何戴渠建碑亭,扁曰龙头宫殿。

老湛江记忆:关于雷州府城祠庙分布的记载


天宁万寿禅寺 在郡城西关外。唐大历五年,开山岫公创建。宋苏轼渡琼寓此,爱其胜,题万山第一四大字于门。宋南渡,李忠定纲亦寓于此,有阇提花三绝,至今传焉。郡邑幽胜,惟有此寺。宋未毁于兵燹。元住持石心师德瑽重建。明洪武十五年重修。成化间,郡守魏瀚以殿后雷音堂圮,改建怀坡堂。郡人罗璋记。弘治丙辰,太监陈荣复捐资易坚材,修之左右翼,两楼悬以钟鼓。山门外竖石坊,勒东坡四大字于扁。寺后有一览亭,岁时祝釐,咸在于此。明末,寺宇颓圮。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府陆彪从卜改建,寻坏。康熙十年,知府吴盛藻捐赀重修,加以润色,增所未备。寺去城半里,并寇祠接西湖。丛林幽静,山环水绕,亦郡之大观也。

广济寺 在雷庙之东。梁开山僧了容创建,名曰广教。明洪武间,僧隆寿改名广济。去城十里,与雷庙并峙。嘉靖元年,诏毁淫祠,废。

普庵堂 旧在郡城内恺悌坊浴堂之西。元泰

定间,道人张吉移创城东滑岭巷。年久倾圮。大佛三尊移入天宁寺,罗汉十八尊移在圆通宝阁。提学魏校毁淫祠,铜像发学,铸造祭器。遗址占为民居,惟井一口,馀地一丈,馀见存。

六祖堂 在郡城南门外调会坊。元大德间郡民刘成章往南华请佛安祀。指挥魏荣太监陈荣相继修葺。明嘉靖元年,提学魏校毁之,后坊民相率修复。皇清康熙四年,士民同修。

医灵堂 即慈济真君。在白沙社,离城五里,久圮。明万历二十年,知县秦懋义重建,堂废址存。

真武堂 在南关外宁国坊,宋寇莱公所舍之傍。天圣改元,秋杪夜半星陨南园池中,莱公使人求之,得一石因即其地建真武堂。郡人钦奉之。建炎间,郡守以堂近市非便,迁天庆观中。由是,海郡连岁不登。绍兴辛酉,郡守胡公迁还旧址。明景泰间,年久堂倾。万历元年,乡民黄朴等集众重修。时庙制尚狭。万历甲辰,生员陈瑾鸠金拓基鼎建大堂,金饰神像。推官高维岳造神龛香亭,独大门仍旧。乙巳,陈瑾同举人何起龙等助建牌坊,扁勒南合武当庙。貌焕然。瑾复鸠金买田六十亩,为香火需。

十贤堂 在西湖之上。宋咸淳九年,郡守虞应龙建以祀丞相寇准、学士苏轼、侍郎苏辙、丞相赵鼎、李纲、枢密王岩叟、编修胡铨、正字秦观、李光正、言任伯雨也。后专祀寇公。兵燹以来,堂废并附入旌忠祠。郡祭寇公,次祭诸贤。明弘治壬戌,推官李文献重建堂三间,附于寇祠之左,祀苏辙以下九公。概扁曰名贤。正德丙子,提举章极郡守王秉良以义起立唐转运使柳仲郢神牌于此。万历癸未,守道陆万钟以李纲相业第一,令特立专祠以祀。复附御史冯恩于名贤祠内,以足十贤之数,今废。

开元寺 唐时创建,在城南调会坊。上有石塔,高五丈馀。宋末寺废。元天历间重修,复废。遗址今为民居。惟塔巍然屹立。堪舆家谓文笔醮墨池,状元联及第。郡因号是塔为文笔峰,本此。元妙观 在城内镇宁坊。旧有紫微观。宋改为天庆观。元改元妙观,岁久倾圮。明弘治丙辰,太监陈荣增广其地,中建三清殿,东建城隍堂,西建道纪司,塑神像三十馀尊。宋董世龙、余天麒、元张图南俱有记。嘉靖间,提学魏校毁淫祠,改为城隍庙。有田一顷,被民侵佃。万历三十七年,知府郭士材同知张应中相继查复其田一百五十二亩,重修殿宇,绘塑神像,因命道士张元桂掌管,今废。

圆通宝阁 即观音阁,在郡城中正坊阜民桥上。元廉访使卜达世礼创建。明正统间,张内使重修。上有铜佛三尊,铜罗汉十八尊。后太监陈荣复铸铜观音一尊。阁高耸清虚,胜甲郡城诸刹。有田八石二斗,税四十六亩二分。载碑记以供香火。嘉靖间,提学魏校毁淫祠,铜像发学铸造祭器,其田召人承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