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BBC火了,但我們的文化傳播還任重道遠

最近,BBC推出的一部有關中國文化的紀錄片火了,那就是《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這部紀錄片向全世界詳細介紹了杜甫的生平及其作品,稱讚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並把他與但丁、莎士比亞等相提並論,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杜甫在BBC火了,但我們的文化傳播還任重道遠

在國內,提起杜甫,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在國外,人們對杜甫還是十分陌生,這從英國《衛報》對這部紀錄片的介紹就可見一斑。《衛報》說:“儘管自稱擁有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詩歌傳統,中國的文學歷史卻常常被忽視。”可見我們的文學在國外並不被重視。

我們常常把自己的祖國稱為詩的國度,也把唐詩宋詞視為我們的文化瑰寶,但在國外卻很少有人知道。不僅僅是詩詞,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五千年文明,又有多少被西方國家所瞭解和認可呢?

杜甫在BBC火了,但我們的文化傳播還任重道遠

對於西方文化,作為普通民眾的我們雖然沒有深入瞭解,但是起碼也都聽說過但丁、歌德、莎士比亞、雨果,聽說過《荷馬史詩》、聽說過《羅密歐與朱麗葉》,聽說過《巴黎聖母院》……

反觀我們的文化,能在西方傳播的少之又少。除了那些專門研究中國文化的漢學家,又有幾人知道中國的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曹雪芹?又有幾人知道《詩經》、《離騷》、《史記》、《紅樓夢》?

杜甫在BBC火了,但我們的文化傳播還任重道遠

是我們的文化不夠優秀嗎?當然不是。作為當今世界唯一一個綿延五千年而無斷絕的文明,我們的文化足以與世界上任何偉大的文明相媲美,甚至猶有過之而無不及。那又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文化一直徘徊於國門之內,無法走向世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文化從來都是內斂的、兼容幷蓄的,而不像西方文化那樣,是充滿擴張性和侵略性的。

其實,又何止是今天,幾乎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我們的文化也從未真正抵達過西方。即便是在最強盛的漢唐時期,我們雖曾通過絲綢之路與西方有過象徵性的接觸,但更多的是停留在以貿易為主的經濟聯繫上。西方世界知道了我們的絲綢、瓷器和茶葉這些物質文明,但中國的精神文明卻從未被西方世界所瞭解。

杜甫在BBC火了,但我們的文化傳播還任重道遠

西方世界對我們的第一次全面瞭解,還是通過一部書——《馬可波羅遊記》。雖然這部書至今仍存在巨大的爭議,很多人懷疑馬可波羅並未真正到達過中國,書中所記不過是其道聽途說而已,但這並不妨礙當時的人們通過這部書來了解中國。這部書第一次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一個富饒繁盛的中國,激起了他們對古老東方的熱烈嚮往。

西方世界對中國的第二次全面瞭解靠的是一場戰爭——鴉片戰爭。率先開啟工業革命的歐洲列強,利用他們的堅船利炮,野蠻地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他們猛然發現,那個在他們印象中神秘而富有的國度,原來如此愚昧落後、不堪一擊。於是,我們近一個世紀的災難與恥辱開始了。

杜甫在BBC火了,但我們的文化傳播還任重道遠

時至今日,我們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也一直強調自己是五千年文明古國,但在西方世界的眼中,我們的文化始終是落後的,始終是不值一提的,甚至許多西方人對我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百多年前。

看看這次疫情期間西方政客和媒體對我們的宣傳吧,他們一直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肆意地詆譭我們的國家,抹黑我們的政府,嘲諷我們的民眾。在眾口鑠金之下,我們雖然作出努力回擊,但卻顯得那麼勢單力孤。

杜甫在BBC火了,但我們的文化傳播還任重道遠

要想改變世界對我們的偏見,光靠發展經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讓我們的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雖然我們也曾做過努力,比如建孔子學院,比如各類文化交流活動,但都收效甚微。

今天,杜甫在國外火了,但這並不表明我們的文化取得了他們的認同,反而更表明我們的文化傳播還任重道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