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分為2種:慢性和急性,兩者差距大千萬別搞混

焦慮症,可分為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和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兩種形式。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主要表現為:

1.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

(1)情緒症狀 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患者經常出現與現實情境不符的過分擔心、緊張害怕,這種緊張害怕常常沒有明確的對象和內容。患者感覺自己一直處於一種緊張不安、提心吊膽,恐懼、害怕、憂慮的內心體驗中。

(2)植物神經症狀 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等軀體方面的症狀。

(3)運動性不安 坐立不安,坐臥不寧,煩躁,很難靜下心來。

焦慮症分為2種:慢性和急性,兩者差距大千萬別搞混

2.急性焦慮(驚恐發作)

(1)瀕死感或失控感 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幾乎跟正常人一樣。而一旦發作時(有的有特定觸發情境,如封閉空間等),患者突然出現極度恐懼的心理,體驗到瀕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經系統症狀同時出現 如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出汗、全身發抖等。

(3)一般持續幾分鐘到數小時 發作開始突然,發作時意識清楚。

(4)極易誤診 發作時患者往往撥打“120”急救電話,去看心內科的急診。儘管患者看上去症狀很重,但是相關檢查結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診斷不明確。發作後患者仍極度恐 懼,擔心自身病情,往往輾轉於各大醫院各個科室,做各種各樣的檢查,但不能確診。既耽誤了治療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焦慮症分為2種:慢性和急性,兩者差距大千萬別搞混

注意事項:

1、注意區分正常的焦慮情緒,如持續時間過長,則可能為病理性的焦慮或焦慮嚴重程度與客觀事實或處境明顯不符。

2、越早診斷,越早治療,焦慮症的預後就越好。經過專科規範治療後,絕大多數患者會得到臨床康復,恢復往日的愉快心情。

焦慮症鑑別診斷

焦慮症疾病在治療時一定要注意與下面幾種情況相鑑別:

1.正常的緊張

正常的緊張與病理性焦慮不同,所表現的是對現實客觀威脅的一種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反應與現實威脅相適應。

2.軀體疾病伴發的焦慮症狀

凡繼發於軀體疾病的焦慮應診斷為焦慮綜合徵。多種內科疾病可有焦慮表現,尤以心血管疾病和內分泌疾病多見。

3.藥物伴發的焦慮症狀

因廣泛使用激素類藥物,藥物引起的焦慮症狀不再罕見,只要不忽略服藥史,鑑別不難。如果診斷可疑,激素應減量或停用進行觀察。可卡因、大麻、海洛因的服用或戒斷都可引起焦慮狀態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甚至出現典型的類驚恐發作。抗精神病藥可引起焦慮。

4.精神疾病伴發的焦慮症狀

焦慮可見於任何精神疾病,這種焦慮情緒是原發精神疾病的症狀之一。

焦慮症分為2種:慢性和急性,兩者差距大千萬別搞混

生活中預防焦慮症的發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談

第一個,對於已經患過焦慮症,目前處於恢復期或者是已經停用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患者,這個時候就要積極的預防焦慮症的復發。患者朋友要注意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以及耐受力。同時要廣泛結交朋友,因為在與人社交的過程當中可以不斷的去調整自己的認知還有行為模式,學著接納自己,鍛鍊自己的膽量,然後讓自己做事情不要那麼急切,急功近利,要儘量的放慢速度、放輕鬆。

另一方面可以預防焦慮症就是從胎兒時期進行良好的胎教,爸爸媽媽關係和睦,相親相愛都是對胎兒以及孩子最好的教育。等到孩子長大的時候在孩子進行如廁訓練,還有穿衣服的過程當中家長要溫柔而堅定,不要急切的去批評孩子,要正確對待。等到孩子上學了也不要過於的干涉孩子的學習以及生活,讓孩子自己去摸索,不要著急,一定要放鬆,讓孩子養成不過於急切的性格,這樣就會比較沉著、淡定,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就比較容易去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