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思辨:教育O M O是過客還是終局


“OMO它不是一個模式,它只是一種方式,它只是一種讓大家把自己的商業效率和服務效率提升的方式,然後永遠有一個原則,哪一招好使用哪個,線上還是線下,這些不重要,也沒那麼重要,更沒那麼多概念”


——芥末堆創始人梅初九

圓桌思辨:教育O M O是過客還是終局


圓桌思辨:教育O M O是過客還是終局

解讀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其實該過去的大半年時間,可能大家也經歷了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在過程中肯定也有不少人給了大家建議,說我們需不需要做下OMO的嘗試。

今天,我們也想來簡單做個覆盤,就是在座的幾位嘉賓,你們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裡面,觀察到哪些OMO的嘗試,哪些你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哪些可能不是非常成功的,然後你們在中間觀察到什麼樣的規律?

我們先簡單的從宏觀層面請各位來給我們看下你們觀察到的一些情況。


五維智慧商學院創始人谷運增:

剛才裴老闆說什麼樣的機構做成了,在說這個之前我說三句話,希望對大家有用。


第一個叫不過度解讀。


什麼叫不過度解讀?

就是OMO這個詞非常的火熱,然後這個事我個人認為大家不要過度解讀這個東西,就相當於一場大雨來了,或者一場洪水來了,這時候你必須要會游泳,要不會游泳你就出不了門,但是不是游泳是人生的一個必備技能,這個我倒認為沒有影響。


包括馬雲前一段時間也說,如果你要不經營電子商務的話,就怎麼怎麼樣,但你想微商事實上也不是經營電子商務,做的好的依然是有的,這是第一個不過度解讀。


第二個叫不過度恐慌。


你也不要把它想得多麼神聖多麼複雜,不要過度恐慌這個事,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咱們也在幹這個事情,比如招生,你怎麼可能沒有經過微信招生,對吧?比如說教學,你怎麼可能沒有進行過線上的東西?包括給學生答疑做思路,你肯定也用過線上的東西。


那麼它對人生有沒有幫助?有幫助。但是如果你真不會會怎麼樣?我覺得也不會怎麼樣,只要你路上跑的速度快,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第三個叫不過度忽視。


你千萬不要忽視這個東西的存在,你說我不會手機銀行轉賬,會不會死,一定不會死,但一定比別人慢,所以這個事還是要重視一下。


最後我再說一句話結束,這個我就沒有見過線下一塌糊塗,線上非常好的,這是不現實的,把你的教學產品、服務這些東西先搞上去,這個才是硬道理。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谷老師剛才說的話,有一點非常好,就是說咱們這個心態起作用,然後擁抱變化,對不對?然後第二個其實谷老師也說了,就是那個線下做好了,線上也有機會,但是線下本身就做的不好的話,我們直接就投入OMO,也不一定是個好選擇。


特別好。然後我覺得這個問題同樣也Q一下我們的曉星老師,因為曉星老師作為小鵝通平臺方,平時也看過各種各樣的選手,然後你們有沒有什麼樣的觀察,比如說什麼樣的機構在你的平臺上面做的比較好,他們大概有哪些特徵?


小鵝通聯合創始人兼COO樊曉星:

其實那個OMO思維可能是需要去平息一下的。


為什麼?因為在我看來,不管OMO也好,還是今天咱們一直講的這個在線教育,還是說一系列的公共教育場景也好,它都是一個自然而然衍生的一個狀態。


就像最開始的時候,大家在微信群裡面通過群分享來完成一些課堂的互動,所以這個時候大家會覺得這種方式好麻煩,我能不能有一些更好的課程互動方式,把我的線下課堂,不管是千人級別還是小班課搬到線上。


那麼這個時候我還想借用公域和私域的流量,尤其是像微信這麼開放的平臺,包括今天其實有非常多很好的獲客渠道,能不能幫助我去完成。實際上大家在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已經在完成OMO思維方式的轉變了。


其實線上的事情在我看來就是兩個部分,第一個就是如何更好的讓信息和品牌傳播,那麼再一個就是怎樣更好的去用私域流量和社交關係來重塑學校機構跟學員之間的關係。所以其實我們看到做的比較好的都是對於這兩者的關係,整個的認知,這個態度非常明朗的一些機構。


比方說它在轉型線上的過程中,它不會以自己原有的內容為初始點,它會享受在線上我如何通過從公域到私域的這個轉變,如何通過一系列的爆款課做低價引流,完了之後再做一個長期的復購跟圈層化的運營。


所以實際上都是符合當前咱們講的這個邏輯,只不過說今年2月的疫情推波助瀾了。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特別好,曉星老師剛才給我們拋出了好多個點,我們等下可以往下深挖,包括你也說到用戶習慣在過去的時期裡面其實發生了一個很快速的改變,然後也說到了我們很多人不管它叫不叫OMO,但實際上在業務中間就是使用工具結合業務場景去更加高效的招生,更加高效的去進行教學,其實這個本質就是我們怎麼結合業務場景去使用OMO的手段,這個我們等下可以深挖一下。


當然我們這個走得更深之前,我覺得第一個問題也還是要問一下其他兩位,聽聽你們的觀察和感受。

多鯨資本創始合夥人姚玉飛:

其實OMO貫穿的是整個教培機構的發展和運營。


第一個就是它的教學場景,過去的時候是傳統的線下培訓機構和在線教育機構各有所長,然後線下機構在教室裡面可能會用一些硬件工具,因為疫情的話加速了這個進展,所以在教學場景環節,實際上通過近幾年的技術,還有一些包括網速的進步,使教學的效果越來越好。


第二就是這個教學效果的變化,就是說過去的時候老師教、做作業,然後就補結果,那麼現在的話,就有一系列的工具可以實現從教學、學生管理、排班排課到後面的學習效果,一直到學生的錯題本、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補習等。


第三個是機構運營效率和它的成本效應。就成本效益來說的話,實際上我們看到今年以來很多機構在優化自己的成本和改變自己的教學管理過程,通過所謂的外包方式,比如說把班型擴大或者把部分課程從面授課變成錄播課,通過一種在線的方式或者AI推動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個性化的這種補差給解決掉。實際上對於機構來說的話,也能夠降低它的一個成本。

最後一個數據沉澱,就相當於說,過去的時候可能很多機構只用一個Excel,或者說老師當堂記錄的東西來作為學員數據的累積,後來的話一些傳統的輔導機構或者說地方機構,它會用一套類似於校寶或者校管家這樣的軟件來進行自己的學員和流程管理,然後會用高思或者未來魔法校這種內容和教研系統來補充自己機構不充足的教研能力,包括說會用小鵝通這種工具來進行自己的直播。


有了這樣的畫像之後,實際上很多機構就能夠利用最新的技術給B端機構提供產品,讓企業能夠參與到所謂的外包來,或者說能夠把自己傳統的線下業務和線上的一些產品結合。


當然了,除此之外的話就是包括網絡和帶寬的一個增長,實際上很多硬件也支撐了這樣的數據和底層服務。


所以說在技術,包括說今年以來5G爆發及疫情加速在醫藥領域的應用,實際上在這個前提之下,中大型機構集團已經全面覆蓋了所謂的OMO模型。


在一些細分領域可能影響會更大,有部分素質類型項目是可以在線化,那麼它是可以實現銷課的,而有些可能對於在線的依賴性不是那麼強,比如說像體育類,這種機構轉型的難度會比較大一點。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謝謝玉飛,這個玉飛其實剛才給了我們很多的信息,然後其中有一塊講到,其實這個過程是把教育教學逐步拆解的一個過程,然後在這個拆解的過程當中,一方面是說其實有了更加專業的分工,對吧?然後經過分工之後,大家可以跟專業的人辦這件事,把整個的效率提升,另外一塊其實就是每一環節都可以更加精細化的進行運轉,同時數據也在每一個環節得到了更好的沉澱,我覺得這個其實是玉飛觀察到了一個特別好的趨勢。

芥末堆創始人梅初九:

這個問題我會談得非常的誠惶誠恐,我相信在場這麼多人,我肯定是做實踐最差的那個,倒數第一,因為媒體,你就看的多,但啥都不會,你像招生我也不會。


我的理解,剛才裴鈺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隱含了兩個問題,第一個什麼叫OMO,說實話我也挺懵逼的,聽了兩年,我一直都特別想寫篇文章講什麼是OMO,我到現在沒寫,因為我很無語,因為關於OMO的做法、說法,我到現在都不知道哪一個是對的,哪一個是好的。


然後剛才裴鈺問大家說自己覺得做OMO的舉手,我看了一下人數不太多,我換一個問法,就是大家已經在用微信群把家長拉進群的小夥伴們舉一下手。完美,對吧?


我後來想了想是因為一個是線上,一個是線下。我的邏輯就是說您甭管是哪個環節,從招生一直到服務,什麼好使用什麼,什麼效率高用什麼,對不對?


微信群我們可以招更多的學生,我就在線招,如果微信群招不到,我在學校門口拉小紅旗也可以,所以我覺得基於效率來說,線上線下什麼好使用哪個,所以第一個還是不確定性比較多。


然後第二個我認為OMO它不是一個模式,它只是一種方式,它只是一種讓大家把自己的商業效率和服務效率提升的方式,然後永遠有一個原則,哪一招好使用哪個,線上還是線下,這些不重要,也沒那麼重要,更沒那麼多概念。


而且概念太多了我們媒體寫文章也很麻煩,你還要去理解這個概念是什麼意思,然後理解了你發現又出了很多新詞,所以結果是熬得很難受。


第二個問題就是說到現在有沒有看到好的OMO模式,我覺得如果回到第一個基本點的話,我其實沒有覺得什麼是好的,我覺得OMO這件事只是對你個人適用,而無法對所有人適用。


圓桌思辨:教育O M O是過客還是終局

打法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我相信剛才說的這個觀點可能很多人都會挺有共鳴的,就是概念本身具體是什麼,其實這個往往在實踐中間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我們運用一些方式怎麼樣更好的跟你的業務相結合,解決實際的業務問題。


然後我們之前跟不少的同學聊到這個OMO,其實感覺大家在這個實際應用之間主要會有兩個主要的抓手,一條線其實就是結合教育教學的場景去做這個;然後還有一條線其實是在你的招生和營銷的過程當中。


所以有個問題其實我想問的具體一點,咱們在座的各位都是運營學校的,然後每一位能不能給我們具體一兩個你們覺得特別好的招,就無論是在這個教育教學環節中間,還是在這個招生的環節中間,你們在過去觀察到過什麼樣特別好的具體的玩法?能不能每位給我們支一兩招?

這個問題我要不先Q曉星好不好?因為其實你們是特別典型的,然後觀察大量的這個用戶行為。


小鵝通聯合創始人兼COO樊曉星:

還好你在問這話的時候,我是在腦子裡面搜索那個案例,結果想了一下,我發現好未來開了好幾十個小號,對吧?然後那個未來之星的同學也開了好多,像咱們教育機構的話,一般他們不會只做一個,好像都是成堆成堆的去做。


所以我剛才在想為什麼,後來我發現是這樣的,就是現在大家更適合做這種線上的業務小單元。因為之前咱們在線上做品牌網校的時候,實際上在過去十年內,網校聽起來就是一個特別重的事情。首先第一個你有非常昂貴的建站成本在,第二個你要把你整套課程系統搬上來的話,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對吧?


所以我看到比較聰明的做法是什麼?就是雖然小但是有一個權力管制工具。因為咱們的用戶聚集在微信群裡邊之後,其實很多老師他會擔心說這個用戶有沒有丟失,他想要進行更深入的用戶管理,包括今天咱們特別流行一個事,就是用企業微信來打通微信,發一些朋友圈,做一些社交營銷的動作。現在不管是教育機構還是其它行業,其實這種社交化的用戶管理成為一個趨勢。


所以說這一部分沉澱的用戶,我看到很多機構其實它是非常聰明的,他把不同公域的流量客戶匯聚在一起,然後通過企業微信來管理它的銷售人員,不管是銷售也好,還是他的這個合作商,來做這種全體營銷,產生大規模的裂變,這樣裂變下來的用戶群體全部沉澱在B端操作檯的系統裡面,來形成裂變式管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方式。


第二個,形成這種裂變管理之後,他們會用全員營銷的方式來投放一些非常有引流效應的課程,而不是說投放一系列時長特別長的或者深度課程,來過多的佔用用戶注意力。


為什麼咱們今天說很多大客單價的產品還要通過小班模式,其實大家不要一下子想到創高。剛開始你怎麼去解決用戶認知,用戶對你的品牌有這個心智上的理解能力,包括說你在這個過程中怎麼通過咱們今天的社交關係,跟用戶去形成一種信任關係,這個才是需要去考慮的原因。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在線上做教培做得非常好的,其實它像什麼?它很像自媒體,就像一開始的時候,企業都會做自己的微信微博是一樣的。


為什麼今天的企業在傳播品牌的時候,它的方式產生了這麼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因為今天所有的社交分散化了,所以對於咱們的教育機構也是一樣的,你不可以指望說之前在線下我有這麼大的品牌聲量,那麼在線上之後,我還是用這種團隊作戰的方式,這在當前是有待商榷的。


我們怎麼更好的去跟用戶發生互動,甚至說在多個公域領域裡面,用這種短平快的方式迅速的讓客戶對品牌產生認知,這是比較重要的。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特別好笑星。我那個追問一下,因為你剛剛其實也講到產品組合,然後在你們觀察中間,就比方說排在最前面的那種產品,你們觀察比較好的,價格應該保在什麼位置上?

小鵝通聯合創始人兼COO樊曉星:

我們現在看到比較多的公開課有放免費的,至於大咖老師現場教課,這沒有什麼。之前咱們在做線下機構的時候,實際上哪個場地好不好,老師專不專業,這個其實你需要去通過轉介紹、口碑傳播的方式,還需要家長去你的現場看一看,但是現在咱們有了公開課引流的形式之後,咱們在朋友圈裡面,包括現在的視頻號、抖音都特別火,都是非常好的,直接去展示你的線上優勢的這個部分。


所以這個時候很多機構就會把這部分優勢凸顯在最前期的這個爆款引流課程當中,還有一些是什麼?因為有些時候咱們免費的這個課程,得來的用戶信息裡面其實會有特別多的雜質,所以這個時候大家也會定一些價格區間,在19塊到100塊以內的,用這樣一個價格來快速的完成前期的轉化引流過程。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特別好,謝謝曉星,這個問題我們同樣也請教一下谷老師。

五維智慧商學院創始人谷運增:

第一個問題就是需要把我們的業務簡單拆分一下,比如說教學,我們要想明白教育我們大概要做什麼,你們知道我們要做第一件事叫課堂,無論如何課程要講好,對吧?


第二個叫服務,服務就能擋住家長,對吧?


第三個叫外化,教學就是我們要幹三件事,第一個叫課堂,第二個叫服務,第三個叫外化。


然後再比如說營銷這個事你要做幾個工作,比如說第一個流量,關於這個方法要不要找到?第二個叫轉化,把它轉化出來。第三個叫裂變,進一步把你的流量裂變。


兩個思路,第一個是從我到他,什麼叫從我到他?


比如說教學這個環節,我要做課堂,我怎麼做課堂的?我要先備課,我在做集體備課的過程裡面,線上的什麼可以幫我,什麼可以讓我把內容做得更好;比如說講課這個環節也一樣,我要講課,線上什麼東西可以讓我講得更好。


下個思路叫從他到我。到今天這種線上的東西已經充滿了上課的方方面面。你看到別人搞直播,你在想我在哪個方面可以用它來完善一下,然後對我有幫助。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特別好,謝謝谷老師。然後另外兩位我其實也有一個更具體的事想問問,因為你們倆我知道今年上半年也玩了不少快手,玩了不少短視頻。其實從去年開始短視頻是非常火的,然後直播也很火,就是我們出來了一大批,比方說這個機構自己做號,然後到線上直接在這個直播場景中間完成整個轉化的,我們也有看到比方通過短視頻形式導到另一個課,往下面走的各種各樣模式都有了,這個問題請教一下兩位,就是你們也在上半年試過快手,可能也試過抖音,然後試下來的感覺怎麼樣,如果大家要上手玩這個短視頻的話,有沒有什麼樣的建議。

芥末堆創始人梅初九:

我其實想的是一週我都不太想看短視頻,因為我發現短視頻很累,真的,你沒有長足的決心和很溫和的親和力,以及巨大的財務,去做短視頻是很辛苦的。

我就分享一個很小的點,我前段時間走了13個城市,然後見了一個只有200個學員的機構校長,那哥們特別有意思,他是做那個小學學科培訓的,然後他往下一點,他有若干競爭,往上一點當地又有龍頭,還有比較知名的學科培訓。那哥們在疫情期間憋得沒辦法,他想了一招,然後一開學之後,他就是一個學校一個年級的,每天派一個老師就在線的免費去輔導那些孩子寫作業,因為大家學的幾乎差不多,然後大家一個一個把學生轉過來。


因為我兒子今年上一年級,我就發現輔導作業真的很難。然後他就這麼一個招,就在學校裡頭說,每天晚上6:00~7:30免費輔導作業,然後每個班組20個孩子,最好你們都是一個學校一個年級的,其實孩子們分組差不多,然後家長感官就很好,我覺得這招不錯。


然後短視頻那個的話我覺得還是要講一下,就是要看效果,我們自己做短視頻就一定要給你好玩,做短視頻一定最重要的就是人數


另外它的獲客效率整體上要比投放要好,因為如果你做投放,你不管是在百度還是在騰訊,有可能你的錢花出去,包括你都不知道去哪了。如果你從短視頻直播的話,你至少知道在你的直播間去購買你9塊9或者是9毛9的人是誰,然後你們的效率很高。

多鯨資本創始合夥人姚玉飛:

從微商開始的話,比如你的私域流量,你的朋友圈短視頻,有優秀機構在本地的話,已經開始做這樣的事情,有些老師也開始做這樣一些分享,這個比較適合於小地方。大的地方的話,那麼你很難覆蓋到你周邊幾公里的那些人,除非說你用一些那種特別偏社交的軟件。


舉兩個例子,我一個朋友北大畢業,因為資本寒冬,然後去年年底找工作找不到,從今年4月15號開始開始幫大學生寫論文,改論文,結果乾了一個月沒有效果。


後來他突然發現在高考了,他就開始分享學習方法,5個月賺了100萬。


我再舉一個例子,也是三年前這個會場的嘉賓,他去年的時候因為疫情來不了大陸,然後他做了三個嘗試,就是還是要適合於自己,還有就是你想吸引什麼樣的受眾。

第一件事是在臺北大橋底下放炮,然後他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大陸人來加他好友,來關注他們,然後他就放了一個多月炮,他就很失望,一個朋友都沒有。後來他又換了第二個賽道,他就去拜廟,因為疫情的話,很多地方那個寺廟不開,信仰沒處釋放,臺灣有3000多個寺廟,我一個一個拜然後幫你們拜廟。然後發現這個事情還是不行,這個東西它涉及到宗教,可能隨時會被攻擊。


後來他又變成了拍臺灣人的生活和大陸的差異,大概也是在兩個多月前轉型做這個事。現在的話可能也有30萬粉絲,也比較短的時間。


所以說就是不管你是一個大機構,或者只是一個小機構,你能找到自己合適的受眾群體,因為精準他們喜歡看的內容,然後來給他們做展示,或者說你能找到一部分客戶他們的一些需求,生產出有趣的好玩的,能讓別人印象深刻的內容,你就有源源不斷的流量


圓桌思辨:教育O M O是過客還是終局

團隊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剛才兩位其實給了我們好幾個特別具體的案例,很接地氣,我好多也在關注,然後這個過程其實也呼應了剛才曉星講的這個點,其實就是小步快跑的一個過程,你要不斷的試錯,然後不斷去調整。


這事說來容易實際上落實起來你就會發現你的團隊到底能不能真的跟得上,這事還是挺難的,對吧。你就跟他說你小步快跑了,結果很有可能這個第一步就邁不出去,或者邁兩步就趴地上了,就是各種各樣的情況可能都會存在。


所以回過頭來,你在嘗試的過程當中,從團隊的角度來講,可能最核心的是一些能力,你應該要呈現什麼樣的能力,培養什麼樣的能力,你應該要招什麼樣的人,其實這個也是你到底能不能夠快速做一些調整的基礎。


在這點上也想問問幾位老師,有沒有什麼樣的一個建議?

然後這個問題我要不然先聽一下谷老師,因為你是專家,這個後天還要上課的,來給我們分享分享團隊這塊應該是什麼樣的。

五維智慧商學院創始人谷運增:

我認為如果大家真要走OMO的話,有三個小建議可以。


第一個叫模仿能力,我認為要做一個新的事情,一定具備一個模仿的功能。比如說你真的要做線上引流課,你真的要做線上銷售?那麼你一定要先把跟誰學的線上班報一個試試,從頭到尾聽一遍,1遍不行2遍,2遍不行3遍,3遍不行4遍,你自己聽不夠,就帶著團隊一起聽。


我覺得這個是一定要具備的,這幾塊錢的課買一個過來翻來覆去聽。你如果不具備這個能力,人家研究了很久,已經很成熟了,你再去創新你能跨的過人家?對吧?


第二個叫學習能力,就是說你如果真要搞這個事情,你身邊的朋友裡面有沒有懂這個東西的人?如果沒有的話,你就可以找一些懂這個東西的人,有沒有可以找到或者搜到跟這個相關的資料,對吧?


這個學習能力還蠻關鍵。

反正我認為這個事就這麼兩個,第一個要麼自己做,要麼你找人幹。如果自己真的幹不了,那你就找人幹,於是涉及到一個特別簡單的東西叫挖角能力,找懂的人過來,幫你幹就ok了。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特別好,谷老師這個非常接地氣。我看其他三位老師,然後就這個問題有沒有想要分享的。

芥末堆創始人梅初九:

我覺得如果學員人數在千人以下的,就不建議挖人,因為你哪怕從好未來、跟誰學等等挖過來,然後第一就是留住人是非常困難的,第二個挖過來,他的心是很難留住的,所以我建議就是這個視你的規模而論。


我建議大家還不如給現在做事的人多一點錢,然後誰行誰上,誰多拿錢,就自己孵化好使一些。而且說白了現在的機構都是90後,我覺得像我80後,我現在已經不在公司怎麼管事,還是90後說了算,80後你玩一個玩不過他們,讓他們上對不對?你做的好,一個月5000,1萬,我給你2萬,我們一塊上我覺得最好。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特別好,第一個battle已經開始了,我來問一下同時在吃瓜的另外兩位嘉賓,你們還有要補充的嗎?

多鯨資本創始合夥人姚玉飛:

我覺得從團隊搭建開始,因為在座的部門管理者或者說企業老闆,其實每個企業都面對的問題,第一是你自己的年齡代溝,你現在招的那個員工大部分是90後甚至00後,這種趨勢都有了。


那麼我覺得第一個是找合適的人,就是說他喜歡也相信你做的。第二個就是性價比相對比較高一點,就是說不能因為便宜而要一個比較大的,或者說那個你覺得比較貴就不要他,最起碼要找教育學習能力比較強、熱愛學習、自己成長,或者說從你自己身上找到跟你比較像的、價值觀相對一致的一個人,這樣的話跟企業共同成長,甚至銜接下去。第三還是合適的崗位找合適的人,然後就是說你如果讓一個教學能力的人管市場,未必是幸福的。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好的,曉星要不要再補充一點。


小鵝通聯合創始人兼COO樊曉星:

可能前面三位就是當老闆的人,然後都是管理邏輯,我稍微補充一點業務邏輯的。


我只想說一句話,就是如果你認為數字化重要的話,那麼千萬不要搞一個好小的團隊,甚至說你指望挖一個好厲害的運營管理的人來把這個事情完成掉,為什麼?


因為我們看了一下,企業在整個調控體系上,他們自己復購比較長的,然後存活時間比較長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個體系化的團隊來做線上的閉環化這一整件事情。


不管是現在咱們一直講的品牌傳播引流,還是線上課程的內容打造,還是你的後續服務,你的助教體系,包括說你的用戶怎麼去管理,怎麼去沉澱,最好不要把它雜糅到一整個過程裡面。


其實你的所有出發點都是基於你的業務邏輯,就是你希望在線上怎樣最好的去發揮你本身的這個價格優勢,這個時候你可能要想清楚你要怎樣做,然後再按照職能的細分化去組建你的團隊。


因為我們看到有很多例子,小團隊有小團隊玩法,大團隊有大團隊的玩法,你也不可能一下子組建一個職能非常細化的團隊,來幫你做這個事情。


但你要知道在當前這個階段,如果說你整個投入的精力或者人力不夠多的話,那麼在線上你重點要做的是哪幾個事情?就是還要搞清楚現階段的優勢。


圓桌思辨:教育O M O是過客還是終局

總結


未來之星負責人裴鈺:

我剛剛其實看了一下時間,因為這個圓桌時間比較短,就40分鐘左右,其實時間也都差不多了,然後幾位嘉賓也都分享了很多特別好的觀點,包括這個乾貨。所以我想最後還是請我們的每一位嘉賓簡單總結一下今天的核心觀點,或者是說有哪些你覺得還沒有表達的,然後我們來作為今天整個圓桌的收尾,好不好?


芥末堆創始人梅初九:

我覺得我其實並不完全感興趣,因為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公司、團隊以及組織文化的關係,包括商業模式,我覺得對於團隊來說就兩個,敢分享、敢嘗試,對吧?


然後第二個其實想跟大家分享的,我覺得教育行業,因為我是14年開始創業的,然後到現在還不到10年,我就講兩個故事,非常簡單,有一個TO B的純在線機構,然後到第二年的時候,他們有很多用戶都是線下的機構,我跟他們創始人關總關係特別好,我們經常在一塊聊天,然後有一天關總跟我說,他說初九您知不知道在我們平臺上,其實線下機構來做的,他們的教學能力和效果是都要比線上的強。


我說為什麼?不是一般大家都會認為在線機構的在線能力會比較強,他說因為幹了很多年,經過他自己的累積和沉澱,還有他自己的家底,所以他到線上之後,它的效果是比在線這個強的。


然後第二個故事就是前段時間我在太原,我跟一個機構,然後他也是大概300人左右,聊天,然後他就說初九,我覺得疫情也不是不好,至少有一點好,就是我原來招的學生都是跟我們同區域的,而這次被迫轉了在線,他說我突然發現全國的學生都能招,然後他多了30多個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線城市的。


對他是兩科,一個是英語,一個是數學。


然後這個我覺得也是比較反邏輯的,因為一般常規條文認為說可能在線的機構,他們招的學生應該都是北上廣深,地方機構招的學生都是周邊幾公里的,然後大概會潛意識認為說我的教學效果肯定不如他們的,我就不能去北京招學生。


但那個機構的老闆開始發覺原來我的教學效果和口碑也不比他差。然後他說他們走到我們的每一個城市來找我們的學生,我們未嘗不可。


所以就從整個行業的階段來說,線下機構有能力的,家底特別厚的,肯定有機遇崛起


多鯨資本創始合夥人姚玉飛:

我從4個角度,第一個角度是這個政策,其實每次政策的更新會帶來一些企業的變化,也帶來一些新的機會。


比如前兩年的時候,因為奧數取消這個政策,所以導致了機構開始努力的做自己的品質服務。然後新高考的政策帶來了很多高考的評論機構,所以政策的話實際上對行業有改變。

第二個是技術,我每年會參加各種各樣的教育,但我其實會喜歡看他們的展位,早期的時候,實際上那時候還是一個傳統廠商,比如桌椅板凳,電視用電,還有一些管理軟件,第二階段就是管理軟件,然後去年到今年這個階段的話,就是兩股新的勢力,一類是類似於小鵝通的OMO工具,另一方面的話就是一些好的內容公司、雙師課堂的供應商,來給一些機構提供服務,這是一個技術的進步。


三是資本,整個教育行業的資本市場其實也真的是水漲船高。今年的話我們也看到,比如說兩個案例,一個是深圳的線下教育教學龍頭機構思考樂,去年上市的時候不到20億的市值,到現在的話最高接近140億的市值。


另外一個就是跟誰學,在兩個月前一度市值超過新東方。新東方花了20年的時間對吧?然後跟誰學用5年的時間就在資產市場裡面達到了這樣的市值,所以資本實際上對這個行業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就我們場外,我剛才看到了很多的企業,其實背後都有一些資本方的。


最後一個就是解放教育和教學的本質。新東方所有人都知道對吧?好的老師,好的教學,好的服務,這幾點都好的話,會有好的學習體驗。

五維智慧商學院創始人谷運增:

如果今年都能發展,今年都能堅持下去的話,以後也沒什麼好恐怖,所以各位校長大家如果今年都能堅持下去,都能發展的話,未來還有什麼好恐怖的呢?


今年是未來最好的,不能太悲觀,永遠要相信,相信未來會更好,好不好?

小鵝通聯合創始人兼COO樊曉星:

其實我還是想要給大家一點信心,因為我想了一下,從2月份開始,其實有非常多的企業都在做線上教育這件事,但是他們本身不是做教育培訓的傳統企業,有很多實際上都是什麼,比如說零售代銷等等這樣行業的,這樣的企業來做教育這個事。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百果園、華夏銀行、興業銀行等等,它在教育的內容,實際上是讓大家大開眼界的。所以說2月份的時候,我看到特別多的這樣的客戶突然湧入小鵝通之後,其實我們會擔心一個事情,就是這一波直播熱潮過後,甚至說線下慢慢復甦的時候,被迫在線上做快教育的這些企業會不會突然死掉,其實我們擔心這個事情。


但是前段時間我們看了一下數據,就二三月份進來的這些企業機構中,目前還有60%靠在線上做一系列的運營動作活得好好的,他們的側重點都不一樣,有些是直接在線上做這個品牌獲客傳播營銷;有一些是直接就把線上跟線下的課程內容連接起來,完成了在線上的知識服務和變現。


所以其實我們看到,在線教育本身的定義跟邊界在不斷的被打破,有一個雙向融合的趨勢。講到趨勢我也想說,其實不管是說線上化還是數字化、OMO都是大勢所趨。不管外界是什麼條件,咱們能做的最好就是順勢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