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苑貢茶“沙苑子” ———“同州吉利茶”史話

原創 | 宋曉勤 王小偉

唐苑貢茶“沙苑子” ———“同州吉利茶”史話

唐苑貢茶“沙苑子” ———“同州吉利茶”史話

“百里周垣抱曲隄,青青豐草映回溪,不知天廄今何處,惟見春風長蒺藜。”清人許孫荃一首《沙苑》,寥寥詩語刻畫大唐御苑沙苑之美、蒺藜之盛。在故宮博物院展陳的清道光二年三月清宮貢品清單中,真實地記載了陝西巡撫端陽貢“吉利茶”;吳振棫《養吉齋從錄》各省例進貢品清單中又詳實地登錄了陝甘總督年節貢“同州吉利茶”……這些為沙苑、蒺藜、“同州吉利茶”蒙上了神秘的面紗,讓我們穿越史海,品鑑史冊,撩起她們的面紗,解讀其中的神奇。

“吉利茶”之源——沙苑

《新唐書》載:“沙苑之上貢有靴、芑(枸杞)、茨(蒺藜)、龍沙(麻黃)、凝水石。”《宋史》載:“同州監沙苑,其貢有白蒺藜、生地黃。”《同州府志》載:“沙苑在縣洛渭之間,亦名沙海、沙澤,其中盆起者曰沙阜。”沙苑,位於大荔縣洛、渭河之間,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15公里。沙苑自古就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出土有距今20萬年的早期智人“大荔人”;出土有中石器時代的典型代表“沙苑文化”,佐證了沙苑原始農業的萌芽;唐堯時原始農業與手工業已有了相當的發展;春秋時,沙苑是秦晉紛爭之地,秦穆公曾與晉惠公盟於沙苑王城;秦漢時,沙苑是“渭川千畝竹”;戰國時,秦孝公頒佈“墾草令”,沙苑農業日漸興盛;隋統一後,在沙苑置羊監,建永豐倉,隋煬帝在洛水兩岸築“看花臺”;盛唐時是沙苑鼎盛之時,建沙苑城,設沙苑監,唐玄宗時引洛水灌溉“通靈陂”“堰黃河”;清時,大荔知縣周銘旂曾於沙苑一帶推行兩年三熟耕作制度,一直沿用到1949年前後。長期以來,沙苑人民求生存、謀發展,勤勞簡樸,精耕細作,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光彩厚重的沙苑農業文化,培育出了豐富的物產,創造了許多馳譽全國的上名優產品,正如《新唐書》記載,沙苑的“靴”(毛皮)、蒺藜等為唐後歷代貢品。

 “吉利茶”之本——同蒺藜

明李楷有《蒺藜子別傳》曰:“子苑產,亦名蒺藜,然不刺人,功於人者甚繁,故天下皆知苑之有子也。狀、質性具詳《本草》。功之巨者,能起衰,益聰明。即不以藥,試作湯服之,輒得效。然弗得其宜則不見用。夫豆藜子之拙哉?花外諸族率讓之,故知子者必諮其裡雲。或曰:‘子故非白而玄者也,奚以白?’李子曰:‘知其白守其黑。’”

清《大荔縣誌》(熊兆麟)載:“大荔之白蒺藜,自唐時已入貢。《元和志》,同州貢白蒺藜子,其蔓引長如刺蒺藜而莖葉各異,紫花結莢,長寸許,莢內實大如芝麻。《本草綱目》雲,狀如羊腎,而色碧綠,些沙苑蒺藜子之殊於他處蒺藜子也……”

清《大荔縣誌》賀雲鴻載:“白蒺藜,舊志引,蔓如刺蒺藜,而莖葉異,紫花結莢,實大於蠶種,腎形、碧綠色。《名醫別錄》,生馮翊別澤(沙苑)或道旁。《本草》,白蒺藜生同州,沙苑牧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綠葉細蔓,七月開花,紅紫色,九月結實作莢,子綿布沙上。《宋史》地裡志,同州定國軍貢。《本草衍義》,蒺藜有二等,一等杜蒺藜;一等白蒺藜,出同州,子如羊內腎,大如黍粒。《本草綱目》,白蒺藜結莢長寸許,內子如芝麻,狀如羊腎,而蒂綠色,沙苑蒺藜以此分別。《通志》,蔓生子,有三角,沙苑最多。”

沙苑子原以藜子、白蒺藜、同蒺藜、沙苑蒺藜、吉利子等名稱見載於古代本草中。正如《本草圖經》說:“又一種白蒺藜,生長在同州沙苑,牧馬草地最多,路旁也有生長。綠葉細蔓,綿布沙上。七月開花,黃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結實,便可以採摘。果實味甘甜而微腥,綠褐色,與蠶種子差不多大。”李時珍《本草綱目》說:“其白蒺藜結莢長一寸多,內子大如芝麻,形狀像羊內腎而帶綠色,人稱沙苑蒺藜。”據本草圖文考證,與現今藥用沙苑子相符。

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曾悉數院內展陳的清貢品清單,清代貢茶,陝西有兩種:興安州(即安康)毛尖茶與同州(即大荔)吉利茶。吉利茶即“蒺藜茶”,唐代就有,產於大荔沙苑。從清中期宮廷茶葉貢品清單可見:清代陝西巡撫端陽進貢:百合粉三匣、薏仁米三匣、吉利茶九瓶……陝西巡撫年貢:吉利茶五瓶、百合粉五匣……陝甘總督端陽進貢:蘭州掛麵五箱、同州吉利茶五瓶……陝甘總督年貢:同州羊皮、同州吉利茶三瓶……其中吉利茶都是少不了的。

“吉利茶”之奇——“沙苑子”

《通鑑輯要》記載:“隋時‘同蒺藜’在大荔道路、河邊所皆有,至唐遂以沙苑子稱著。”

“同蒺藜”緣何“唐遂以沙苑子稱著”,有段美麗的傳說在流傳至今。相傳唐玄宗之女長樂公主自幼多病,身材弱小,食眾多貴重藥,仍無濟於事,經常住在華清宮養病。“安史之亂”時,安祿山率兵攻破潼關,兵至臨潼,長樂公主夢中驚醒,忙與奶媽策馬連夜逃奔沙苑監(今天沙苑一帶),被一位童顏鶴髮的老人收留。老人複姓東方名亮,精通醫道,人稱“真人”,在沙苑培育了一種草藥叫“沙苑子”,用它泡茶,能滋身健體,醫先天之不足;防疾治病,治後天之所傷。真人對公主視如親生,百般愛護,讓女兒經常用沙苑子泡茶給她喝。天長日久,長樂公主的身體竟然越來越好。轉眼間過了二三年,唐朝軍隊收復了長安城,太子李亨繼承王位稱肅宗,得知公主下落,立即派人接公主回宮。公主揮淚與東方真人告別。臨走時,東方真人送給公主一個葫蘆,告訴她裡邊裝的就是自己平日採來的沙苑蒺藜,讓她帶回去,每日取三五錢泡茶喝,可永葆身體健康。回到宮中,宮娥們見到公主,個個不勝驚異,原來體弱多病的公主,頭聳烏雲,面若桃花。肅宗聞知此事,便召見公主,公主呈上蒺藜,並詳細地說了蒺藜的妙用。肅宗聽後,將信將疑,一連試用了半月,果覺神清氣爽,耳聰目明,精神倍增,得知此藥之神奇,於是命欽差下詔同州府進貢沙苑子,供宮中享用,此藥也因此得名“沙苑子”。

據中醫講,沙苑子是一味營養價值極為豐富的滋補良藥,有延緩衰老、補腎固精等功效。自明、清以來,大荔人習慣在河邊、地頭種植沙苑子。經商或外出走親訪友常以“同蒺藜”一包相贈,“欲知相思意,遙寄同蒺藜”。更有東南亞華僑將“沙苑子”當作拜年禮或新婚賀禮,每包一斤,紅紙金字封面,上書:“同州蒺藜”。後由於戰亂水旱等因素,沙苑子產量也隨之每況愈下。

“沙苑子”之興——“大唐貢茶”

1950年大荔縣成立“沙苑造林局”,在沙苑地區廣植樹木,基本控制了風沙,恢復了植被,沙苑子生產也有所恢復。上世紀90年代初期,人們對沙苑子的功效和美麗的傳說有了新的認識,大荔縣在沙苑和黃河灘一代種植沙苑子就有數萬畝。大荔縣藥材公司,指導發展種植沙苑子,引進了加工設備,在陝西首家生產出豆香濃郁、香甜可口的沙苑子“大唐貢茶”,當年在市場銷售走俏暢銷到省內外。隨後,大荔乳品廠利用沙苑子配製的“沙苑子奶粉”應運而生,成為當時的最佳保健品,一度暢銷全國,沙苑子在市場走紅。

“沙苑子”之盛——再進京

如今,欣逢盛世的沙苑人民,用辛勤和智慧讓這片神奇的土地煥發新顏。大荔縣委、縣政府依託沙苑文化底蘊,沙苑子美麗的傳說等歷史典故,著力於沙苑子的開發,倡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種植戶和種植面積逐年加大,建成了沙苑子種植、加工、倉儲、線上線下銷售於一體的新型農業開發公司,研發出唐苑貢品吉利茶系列旅遊產品,走出“公司+旅遊+互聯網”發展的新路子。2019年8月10日,在北京舉辦大荔農特產品全球推介會上,神奇的“沙苑子茶”再進京,吸引了不少群眾。貢品“同州吉利茶”名揚全國,唐苑貢品吉利茶系列旅遊產品為“旅遊旺縣”注入了新的活力。真可謂:“又見同州春事嘉,風拂倩影滿街花。沿河百里冬棗翠,沙苑長生清貢茶”……

來源:大荔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