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首家黎黃陂文化博物館

武漢市黃陂區李集街彭細灣32號,一幢淳樸悠靜村莊中的兩層小樓,外觀普通尋常,卻內有乾坤藏品豐富。這裡,是我國首家以黎元洪生平事蹟為主題的博物館;這裡,儘管地處鄉村僻壤,卻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的遊人、學者慕名而來,拜訪參觀。

博物館的主人及創辦者,是黃陂區李集街大彭家寨村彭細灣的一對父子。父親彭雲清,出生於1957年,曾在糧食部門工作,後下崗回家。老彭自年輕時便喜歡讀書、收藏,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讀到歷史書籍《民國演義》,從中瞭解到民國大總統黎元洪出生於黃陂區木蘭鄉,所以人稱“黎黃陂”;於是,老彭開始有意收集與黎元洪及辛亥革命時期相關的資料和實物。

隨著時光的流轉,不知不覺三十多載光陰過去,彭雲清收集的藏品已達千餘件,堆滿屋舍住所;而這時他已年過五十。看著自己各地淘來的珍貴藏品,還有對老鄉黎黃陂的一份敬仰之情,老彭萌生了創辦黎黃陂文化博物館的想法和念頭。可文物史料徵集收藏不容易,創辦博物館更不是件輕而易舉事。首先,需要提交申請書、場所使用權證明、驗資報告、有關藏品目錄清單等各項材料手續;但老彭沒有被這些難住,自萌生辦博物館的念頭便行動起來,沒想到的是,2012年10月,正在為博物館手續各處奔走的老彭,突發腦梗中風,無奈住進了醫院。

當時,老彭唯一的兒子彭博翔正在北京經商做著生意;聞聽父親住院的消息,小彭急忙趕回家。回到家中,小彭看到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的父親,時常昏迷,極度虛弱,甚至都叫不出兒子的名字,和他說話,很多事情也不記得了,但父親反覆唸叨著,要辦黎元洪博物館,這也是老彭病榻中唯一想著的一件事。此情此景,讓這年剛27歲的小彭思慮良多思緒複雜。一方面,病重的父親創辦博物館意志堅決,無可替代;另一方面,自己在北京發展尚順利,前途可期。是返回北京繼續自己的生意?還是留在家鄉,幫父親籌建博物館?一番痛苦艱難的思考後,小彭作出了選擇:回鄉,幫父親完成心願。他認為,這是做兒子的責任和義務,只有如此,以後人生中回想起來,才不會後悔。

和父親老彭一樣,兒子小彭做出了決定,就鐵下了心。小彭果斷結束了北京的生意,迴歸彭細灣的家中,為博物館的事情忙碌起來。萬事開頭難,博物館不僅有藏品物件要求,對場地物資也有明確嚴格的要求,這也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資金。但由於父親常年徵集藏品花費不斷,加上住院又花了不少的錢,即使算上小彭變賣北京生意的資金,家裡這時也只有10來萬元錢了。而審批博物館的硬件要求是:展廳面積達到400平方(不包括辦公區),藏品數量達到300件套等附帶條件。藏品數量是遠已超過標準,但家裡當時只是連三間的平房,與要求的展廳面積相差甚遠。

不得已之中,老彭小彭發動親朋好友,借了一些錢,於2013年4月動工,將家中平房加蓋一層樓作為博物場館之用。同時,小彭還聯繫到父親的好友----湖北省歷史特級教師明道華,尋求博物館審批程序與布展事宜的幫助。同年6月初,房屋加蓋工程完工,博物館進入緊鑼密鼓布展階段。布展的文字圖片,都是明道華老師字斟句酌,仔細考究選定,然後由小彭請人做成牌匾;文物的陳列展覽還需要展櫃,為了節約開支,降低花費,小彭幾乎跑遍了武漢三鎮的二手傢俱市場,最終在漢口和武昌的兩個市場分別購買了24個展櫃和一些藤木桌椅;還在前進五路電腦城購買了部分電器作辦公使用。小彭清楚記得,那段時間,每天都為展館裝修佈置工作起早貪黑,忙進忙出;偏偏奶奶和父親還不時生病,不僅要看病拿藥,還時不時住進醫院需要看護,讓他深感心力交瘁,思想壓力沉重,每每夜晚躺在床上,都難以入眠。

功夫不負有心人,堅持就是勝利!2013年10月,博物館裝修、布展終於如願完成。隨後小彭開始聯繫街道、區及省市相關部門,為博物館開館工作作準備。2013年11月,在黃陂區政協、區文化局以及黎黃陂文化研究會的關心支持下,黎黃陂文化博館舉行了隆重而簡約的揭牌開館儀式。博物館共設置6個展廳,展出有關黎元洪及辛亥革命相關文物、資料書籍和圖片1000多件;其中包括黎元洪親筆“正義”牌匾,和黎元洪在北洋水師“廣甲”艦上服役時的象牙腰牌等珍貴文物。

之後,博物館迎來省市博物館專家多次前往考察調研,在2014年7月,博物館獲得湖北省文化廳審核通過,館名正式確定為“武漢黎黃陂文化博物館”。2014年8月的一天,黎黃陂文化博物館迎來一位特殊而尊貴的客人-----天津市政協副主席、黎黃陂大總統的嫡孫黎昌晉先生,黎先生在黃陂前川黎黃陂廣場拜謁黎黃陂銅像後,專程前往彭細灣,認真詳細參觀了所有展廳和文物,對博物館給予了高度評價,當場親筆給博物館題詞並在館前留影。

黎黃陂文化博物館從創辦到開館運作,傾注了小彭一家人的大量精力與時間。尤其小彭,既要做好博物館打理維護工作,又要為博物館日常開支操心,所以,這些年他一直堅持做些時間靈活又不太遠的工作兼職,以貼補博物館開銷。一路行走一路艱辛一路收穫,回首博物館創辦、籌建、開館、運營整個過程,每個階段小彭都親自參與執行中,看著博物館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聲名漸漸壯大,他對博物館的認識與感情,也從最初只是作為人子,盡孝幫父親完成心願的個人情懷,轉化成一種神聖的社會責任感與強烈的使命感,也讓他對自己當初的選擇,更加堅定無悔。

黎黃陂文化博物館從開館至今,一直堅持免費向社會開放。如今,已成為人們全面瞭解黎元洪這位辛亥革命史上不可忽略人物的重要窗口,也為黃陂四大名片之一的黎黃陂這張文化名片增添著豐富的意蘊與內涵。

黃陂首家黎黃陂文化博物館

黃陂首家黎黃陂文化博物館

黃陂首家黎黃陂文化博物館

黃陂首家黎黃陂文化博物館

黃陂首家黎黃陂文化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