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王阳明:做人才是根本,才是初衷

【国学文化】王阳明:做人才是根本,才是初衷
【国学文化】王阳明:做人才是根本,才是初衷

在“三不朽”圣人王阳明看来,解决一切生活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做人”这颗种子。王阳明将生活的全部答案,归结为“做人”二字——做人,就是做你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1 不是性格决定行为,而是行为决定性格

现代社会,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各种困境。遇到困境的时候,我们总想着找到一种方法可以马上解决问题,但结果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开始的时候能够得到一点缓解,然后,又周而复始,不断在烦恼里循环。

比如,工作上遇到麻烦,我们可能会选择跳槽来解决当前的困境。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想清楚,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工作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我在工作中可以为别人带来什么?那么,工作就会一直困扰你。

婚姻也是如此,最近关于离婚冷静期的话题沸沸扬扬。但如果夫妻双方不从根本上想清楚,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婚姻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在婚姻里想要得到什么?我愿意承担的责任是什么?那么,婚姻问题就会一直困扰你。离婚冷静期只能治标,而非治本。

但我们常常不愿意从源头上去解决人生问题,总是为自己找了很多借口,比如:“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的;我的星座是摩羯座,没有办法;我的属相是兔子,性格就是这样的,没有办法。”

这种性格决定行为的理念,阻碍了我们对于自我的认知,尤其阻碍了我们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努力。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不是性格决定行为,而是行为决定性格。并不是因为你是摩羯座,有了一个固定的性格来决定你的行为,恰恰相反,是你的行为在决定你的性格。

2 人生最本质的事情就是做人

人类个体几乎经历了一样的生命孕育的过程,但生而为人的性格和行为往往天差地别。

人之所以会命运各不相同,哲学家叔本华归纳出三个原因:第一:人是什么(这里的人是广义的人格,比如健康、力量、气质、道德、理智、教养等)。第二:人有什么(这里的人就是财产和各种所有物)。第三: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

在今天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人是什么”比“人有什么”要重要得多。你需要去追求物质、名誉,但你更需要追求的,是你独立而健康的个性。

能够让我们应对变化的,从根本上说,并不是找一个稳定的公司、职业、技能,这些都靠不住,甚至房地产也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你自己的德性、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心理承受力等等,这些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能够确保你在险恶的尘世平安生活的根基。

人生最本质的事情就是做人,做人就是成就自己的人格。如果我们把握了做人这个根本,那么,一生就很简单,却又很丰富;根脉清晰,枝繁叶茂。

如果我们不能把做人这一件事做好,那么,做其它再多的事也没有什么用。做人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索取的过程,而是一个把我们本来就有的东西挖掘出来的过程,是一个回归的过程,是我们自己完全可以把控的。

但很多人的困境在于,把所有的目标和精力都聚焦在一些自己无法把控的事情上,比如做官,发财,他们穷尽力气去追逐,却忘掉了自己唯一可以把控的事情,其实是做人。

3 王阳明的立志成圣之道

说到“做人”,不能不提中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知行合一”对后世影响巨大。而王阳明心学最大的意义,就是提醒我们回到“做人”这个根本上来。

王阳明提出过三个原则:你应该有一个高于世俗的人生目标;你应该为你唯一的人生目标找到动力;你应该把任何事情当做你唯一目标的实现手段。

王阳明大约在12岁的少年时代,就确立了“读书做圣贤”的志向,这个志向一下子把王阳明和同时代人拉开了距离。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大部分都希望通过科举实现自我价值,但这个自我价值只是为了做官,读书已经不是为了人格的完善,而仅仅只是为了做官。

王阳明的立志成圣,既没有走上退隐的路,也没有走上绝大多数人走的做官的路,而是走了一条自我人格完善的路。他回到了儒家的初心,恢复了儒家的源流:要做人,做你应该成为的那种人。

成为圣贤,作为王阳明唯一的人生目标和终身追求的理念,不仅是心学的起点,也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础。理解做人,不一定就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一定会成就自己。

【国学文化】王阳明:做人才是根本,才是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