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民的情懷用愛書寫故鄉的人一農民作家張文進

以農民的情懷用愛書寫故鄉的人

——農民作家張文進

中國書法之鄉潛夫故里臨涇鎮,有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他為人善良,在春種秋收之餘喜歡用文字抒情對故鄉的熱愛,用寫作充實自已的閒暇生活,他數十年對文學鍥而不捨的執著和勤奮寫作,得到了作協的肯定,2018年被甘肅省作協會吸納為會員、同年還加入了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在報刊發表作品的他,其新聞報道、散文隨筆等文章在《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農民報》《民主協商報》《甘肅三農研究》《西部散文選刊》《速讀》《趣讀》《隴東報》《作家世界》等報刊及人民網、中國作家網發表,受到不少讀者的好評。這位善良,樸素勤奮的農民大哥就是我給大家介紹的張文進老師!

我和張文進結緣於2018年慶陽市的一次文學交流研討會上,知道他從學生時代就喜歡寫作,並獲獎無數。在當地人的眼裡是個“小作家”。後來因忙於應付生活,就把從小喜歡的寫作擱置了三十多年,但他一直沒有忘記從小就養成的寫作愛好,看見什麼感人的事情,就用日記的形式上記下隻言片語。最近幾年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衣食也無憂,他又重新拿起筆桿。用手中的筆歌唱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和人們日新月異的美好生活。

張文進性格比較內向,不太愛說話,但他為人很真誠,特別勤奮、在慶陽本地報刊上隔三差五地就能讀到他的隨筆或新聞報道。他勤奮好學的精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他的作品裡,能感到他在以新的題材表現著當下農村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他沒有用抽象空洞的詞藻去給改革開放以廉價的讚頌。而是用清新質樸的文筆以美文的形式反映農村的新變化、新發展。向人們展示著今日美好生活的獨特魅力。

張文進的散文雖然平實質樸,卻有著打動人心的正能量。他憑藉莊稼人的堅韌和深厚文化底蘊。敏銳地感知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重大變革及其深遠意義,並以一年六十多篇的上刊量,描繪著故鄉的山山水水、溝溝壑壑。他將個人體驗與時代鉅變相融合,以個體視野書寫著時代變革的巨大成果。他是與成長同步的“改革敘事”者。從現實筆法出發,給我們講頌著隴東鄉村的小故事大情懷。他好多文章大都以田園生活為題材,感情真摯地拓展“三農"中的新內容,用以小見大的想象,寫出了新時代下鄉村建設中展現的新面貌。其層次得法,或人或事,章法井然有序。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心馳神往。一桌《老席》一篇《父親的書櫃》一擔《水的記憶》一樹《桃花》一生《天涯》一件件平常《生活小事》,一種種自然《風物》在他筆下都昇華成畫卷,在讀者眼前徐徐鋪展開來。

年輕時從事過新聞報道宣傳的張文進,很有文字功底。他的散文、隨筆裡不管詠物寄意、還是情繫河山、哪怕是些稍縱即逝的小場景,都在他廖廖幾筆中生動地勾勒出新變化、大主題。如散文《我和祖國一起成長》和《盛世歡樂豐收年》其文風就莊重含蓄、典雅、精練,輕靈、溫婉,他用厚重的積澱、獨特的景觀、疊加的意象、反覆吟唱著對祖國的大愛,抒寫著對故鄉獨特的自然景觀。彰顯了他較高的人文素養和紮實的文學基礎,讓自己平凡的人生插上了詩意的翅膀,也為傳承和發揚本土傳統文化盡著一份綿薄之力。近幾年他書寫了好多書畫名人的報道,弘揚了書法之鄉的新人新事新風尚,為推動和發揮鎮原書畫產業向縱深發展起到了應有推廣作用。

我是寫詩的,深知詩最難寫好的是絕句,詞最難填的是小令,而散文更要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帶著“真誠”,語言要優美凝練,富於文采。這就是散文與其他文體本質的區別。大家都知道散文主要作用在於使人感動,所以寫作之人首先須要有推己及人與推己及物之心。偉大的作家必須有將小我化為大我之精神,而自我擴大之途徑則有二端:一則是對廣大的人世的關懷;另一則是將大自然的融入到文章中。真誠地希望張文進在以後的創作中能夠注意這一點!

張文進是在用文字來充實生命質量,用寫作來傾述自己的複雜心情,他以散文,隨筆的形式來描繪故鄉大美,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草根作家”。瞬間的靈感美文,湧動著他的眷戀;這美文,抒寫著他的忠貞;這美文,透露出他對家鄉由衷的大愛之情!隱隱處,似乎也能讀出生命延續時的情感記錄和坎坷的糾結述說,張文進的不少文章就有著生命過程的真情告白,有著大慶陽人不屈的圖騰和不朽的史章,帶給我們的是強烈的震撼和內心自然升騰的共鳴。

張文進始終堅持每天給大家奉獻新作品、始終堅持鄉土文化的創作與挖掘,努力開拓田園新題材,用流淌的情感、形象而厚重的語言,帶給我們沉思、啟迪。這是他的優勢。其實在隴原大地上,尤其是在隴東,寫文弄字的老師大家非常多,好作品時有“誕生”,就像夏日的一個驚雷突然在頭頂炸響,在你不經意間,心頭就透進了幾口“山野之風”,眼前就怒放了幾朵真實而樸素的“小花”。但在老將張文進身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一個平凡,樸素的身影。無論在他進行作品創作,還是種莊稼的同時,這兩個概念都是互相借用又互為彰顯。在求新意、去陳言中他以純粹的方式,用多情的筆,傾注到對家鄉人內心世界的發掘和書寫上,而故鄉的風土人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原之魂。使鄉土寫意呈現出更為深遠與廣闊的本質。如《家鄉鉅變》《父親》《隴東,我的故鄉》等給我們展示了隴東人曾經生存的風情畫卷和最揪心之痛的真實情懷。

在這個浮躁而充滿誘惑的時代,也許是人過中年的緣故吧,張文進腳踏實地忍耐著孤寂與艱難,把愛故鄉的那一份真摯,用很自然多變的筆法把家鄉與祖國的日新月異交織在一起。直接或間接地在其文章中找到其生活半徑的影子,甚至是全部。那既是一個作者生命的源頭,也是文章的源頭,就像我們這些吃著母乳長大的孩子,唇齒之間永遠留著母乳的芳香,而那將會伴隨我們的一生,直至生命終結。一位詩人說過:“清苦的生活節湊成就詩人的孤獨和寂寞。這又使得張文進把滿腔的熱血無形之中化作無聲的愛,化著了寫作的高度,拋灑在故鄉的小山村、莊稼地。文章中綻放出的動人生命激情,其實就是對他內心的一份慰籍和對他人生經歷的凸顯。

俗語說得好,“牡丹雖好,還仗綠葉扶持”。由於筆者眼光的侷限,也許在這裡對張文進散文賞析不盡全面。但毋庸置疑,張文進的作品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別是有幾篇文章已步入進國家級的純文學期刊,令人為之鼓舞。但我還是衷心地希望張文進應該清醒地看到,與慶陽其他寫散文的老師相比,他的散文還是較為滯後了。在全慶陽產生影響的作品更是稀少。因此,我真誠希望張文進從人性的挖掘,藝術審美,題材表現等方面著力,重新譜寫新時代下的新篇章。要想讓其作品在新文壇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就需更加努力,不斷陶冶情操,學習名家之作,用對生命的感動和執著,與交融於天地間的山川對話,抒發自己的感恩,飽含深情地為家鄉謳歌。更希望張文進在不久的將來寫出現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培育出更多瑰麗的帶有個人特質的好莊稼......

19年11月27日於蘭州耕耘閣

作者簡介:賈錄會,又名賈惠,粉刷工。生於潛夫故里甘肅鎮原,系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甘肅省詩詞學會理事,愛讀書看報,喜信手塗鴉,作品散見於《工人日報》《甘肅日報》《芳草》《詩選刊》《詩詞》《陝西詩詞》《散文詩》等報刊。出版個人詩集《高處風景低處詩》對於寫作,只能說是一種愛好,還是新手裡的新手,還需用心去描繪故鄉,更要一如既往地從背影裡多種莊稼,在城市裡多望故鄉。把那些曾經的經歷,把那些淚水和夢想,用文字記錄下來,隨歲月慢慢一同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