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從傳記到電影,論一個女人的困境

每個年代的文藝在當時都是個不值錢的東西。

藝術家們所在的年份裡永遠都是數不盡的制度糾纏,孤獨、瘋魔、死亡。

可敬的是他們留給後人一個傳奇人生,我們稱它為黃金時代。


“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從傳記到電影,論一個女人的困境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壇上的著名女作家,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封建環境導致她被禁錮,為了讀書,也為了逃離家中給她安排的婚事,在20歲那年就逃離家鄉,孤身一人去到哈爾濱讀書,開始了自己流浪的一生……離開家的蕭紅先後和四個男人有過情感糾葛,生活困苦加上感情的不順利,寫作便成為她唯一的精神寄託。


“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從傳記到電影,論一個女人的困境


不到十年的創作生涯中,蕭紅寫下了近百萬字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但因為她的文學與時代主題關聯並不大,所以一度被文學史忽略,但是她富有傳奇經歷的一生,成為了影像記錄者青睞的素材和話題。

從1947年駱賓基《蕭紅小傳》到今天,蕭紅的傳記已達到近百部。


“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從傳記到電影,論一個女人的困境


2013年霍建起導演的《蕭紅》和2014年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都為我們呈現了蕭紅傳記的影像化形式,尤其是許鞍華的《黃金時代》不斷在傳記和影像之間尋找著敘述的平衡點,既要兼顧傳記的真實性,又要顧及電影的故事化敘述。

人物傳記的新方向

電影《黃金時代》一開始,就是一段黑白影像的蕭紅自述:我叫蕭紅,原名張乃盈,1911年6月1日,農曆端午節出生於黑龍江呼蘭縣的一個地主家庭,1942年1月22日中午11時病逝於香港好紅十字會設於聖士提反女校的臨時醫院,享年31歲。

寥寥數語,概括了她短暫的一生。


“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從傳記到電影,論一個女人的困境


《黃金時代》採用實驗性、偽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不僅開拓了人物傳記片嶄新的表現形式,更還原了真實的時代情境,以最合適的方式來解讀蕭紅這個人物,在這樣的形式下是導演對歷史人物的敬畏,對歷史文化的反思。

蕭紅的一生傳奇又浪漫,電影《黃金年代》一出,很多網友都調侃道這是“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要說她的一生,確實充滿了太多未解之謎,從她的出生年月、第一個未婚夫的名字到她與蕭軍、端木蕻良的複雜關係都構成了一個個羅生門式的敘述。


“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從傳記到電影,論一個女人的困境


三個多小時的片長可以說在挑戰觀眾的極限,全片以歷史的時間線索引導了人物的空間運動,影片令人驚豔的也就是利用未來的頻繁跳接打亂時空順序,讓習慣的流暢敘事的國內觀眾有點懵逼,導演讓大量劇中人物在推動劇情發展的同時,還要擔任解說員的角色,然後再突然抽離正在講述的故事……

在《黃金時代》中的敘述者卻多達15人,蕭紅、張秀珂、舒群、白朗、羅烽、蕭軍、聶紺弩、梅林、梅志、胡風、蔣錫金、周鯨文、駱賓基等構成了一個多聲部敘事局面。


“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從傳記到電影,論一個女人的困境


兩個敘述空間被同時建構:一個是影片故事中的蕭紅,一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蕭紅。

《黃金時代》偽紀錄片的方式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很多人認為這種創新並不符合傳記片的風格特徵,還有人覺得這是導演在單純的博人眼球,其實許鞍華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承認過這是一次冒險,還表示:“但是,我已經這麼大歲數了,再不嘗試一下創新的表達方式,我會覺得遺憾的。”,其實電影通過這種方式才能挖掘出蕭紅身上最典型最有意義的東西,也是一種最尊重歷史和蕭紅的解讀方法吧。

時代與蕭紅與女人


“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從傳記到電影,論一個女人的困境


蕭紅出生於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求學時是20世紀20年代(新文化運動),病逝於抗戰烽火時期的1942年,可以說她的一生都處在一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也就是在那個時期,中國女性獲得了空前的解放,湧現出一批追求個性、自由、平等的新新女性,她們大多出身於當地名門望族、官宦人家,都是有機會接受新式教育的小姐,女性主體意識也逐漸甦醒。


“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從傳記到電影,論一個女人的困境


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在電影《黃金時代》中,通過蕭紅小時候在後花園掏鳥窩、被困旅館時對母親早逝的回憶、對父親吝嗇而又疏遠親人的不理解以及冬日裡與祖父一起吃橘子的幾個場景,大概就能看出蕭紅的家庭情況和時代背景以及她的成長環境。

蕭紅在電影中有這麼一句自白:我是從祖父那裡知道,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惡以外,還有愛和溫暖。


“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從傳記到電影,論一個女人的困境


她在那個風雲變幻的環境中,毅然決然的選擇衝破封建家庭的束縛,這樣的行動力確實令人欽佩,在哈爾濱第一女中那裡,應該是她最美好的學習時光,三年的讀書生活,讓她從一個懵懂無知的農村少女成長為思想進步的熱血青年。

那個時候她就已經改變了,她追求的不再是什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會為了家庭去妥協什麼,更不會去過相夫教子的生活,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社會,去感受人生、愛情、自由等問題,現在看來蕭紅是一個進步女性,但是在許鞍華導演看來,必須把蕭紅的顛沛流離展現出來,讓觀眾看到她的無奈和痛苦,這樣才能深刻理解蕭紅作品背後的生命內涵。


“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從傳記到電影,論一個女人的困境


客觀展現歷史真實是《黃金時代》重點追求的藝術目標,《黃金時代》編劇李檣說:“其實所謂歷史是由很多永遠揭不開的大的小的秘密組成的。其實你很難看見真相,你看到的都是表象的東西。認清這個之後呢,我去寫《黃金時代》,就沒有再堅持用以往寫人物傳記的寫法,我希望是把這個歷史觀帶到這個電影裡面……”

《黃金時代》這部電影的實驗性,展示了編劇李檣和導演許鞍華的勇氣和魄力,它為傳記電影提供了新的敘事的可能性,《黃金時代》向觀眾展示了蕭紅的一生,闡釋了“黃金時代”的深刻內涵,這無疑是在向“想怎麼活就怎麼活”的蕭紅們致敬,同時也感受到了電影對個人、歷史、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反思。


“被嫌棄的蕭紅的一生”從傳記到電影,論一個女人的困境


好的時代,最好的那幫人,這是屬於文豪們的黃金時代。

文原創,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