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勤恳辅佐三代帝王,抢玉玺斗国戚只为汉室

霍光,勤恳辅佐三代帝王,抢玉玺斗国戚只为汉室

霍光(?一前68年),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他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权臣。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代皇帝。

霍光由其兄霍去病推荐入宫侍奉皇帝。屡得高升。他意志坚强,坚守大义。受到汉武帝的提携与重用,后接受汉武帝的委托。辅佐幼主,肩负起保卫汉室的重任。他担当宰辅,随机应变,制服政敌,对汉室忠贞不贰。在废立皇帝等大事情上,他匡扶正义,安定社稷,被誉为“汉朝的伊尹”。

宋人王十朋有诗云:“武帝英雄类始皇,甘心黩武国几亡。晚年赖有知人术,解把婴儿付霍光。”(《梅溪前集》卷10)诗中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说两位皇帝都是古代英雄,又都骄奢极欲、穷兵黩武,把国家弄得濒于灭亡。只是由于汉武帝懂得知人之术,晚年把辅佐幼年太子的重任托付给霍光,才使西汉政权渡过了危机,又向前发展了。

受托辅孤抢玉玺为汉室

霍光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弟。霍光十多岁的时候,霍去病将他从家乡接出来,让他做了汉武帝的侍从官。霍光诚实忠厚,很受汉武帝的赏识,于是很快便做了待从官的首领。霍去病去世之后,霜光又被汉武帝提拔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位,负责掌管皇帝的车马和宫殿门户。霍光办事非常小心谨慎,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汉武帝临死前,指定让8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在他死后接替皇位,但儿子尚小,需要得力大臣的辅佐。汉武帝看中了霍光,让霍光负责辅佐儿子当政。汉武帝在临死时下诏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行使宰相之权,辅佐太子。

昭帝初即位时,宫中常发生怪事,霍光担心皇帝印玺丢失,于是召尚符玺郎,要他把所掌握的印玺交出来。尚符玺郎不肯,霍光想夺过来,尚符玺郎按剑说:“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霍光非但没有因他顶撞自己而惩罚他,反而“甚谊之”,并于第二天下诏给此郎增加了两级俸禄。

为刚正拒为国戚谋官职

汉武帝死后,霍光不负汉武帝的厚望,他在料理政务方面更加勤恳谨慎。他公正无私,赏罚分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于汉武帝时代对人民的盘剥甚严,使农民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因此他为相后做的第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使农民能够安心生产,休养生息,此举得到人民的拥戴。霍光因此也威信升高,老百姓都很佩服他。只是朝廷中的一些想跟霍光争权的人,恨透了霍光,总想除之而后快。

左将军上官桀与霍光既是儿女亲家,又是政治上的竞争对手,上官桀为了跟霍光争权,通过盖长公主的帮助,他把自己的孙女、年仅6岁的女孩嫁给了汉昭帝。过了几个月,这个6岁的女孩子就被立为皇后。上官桀很快就被封为安阳侯,成了皇亲国戚,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近汉昭帝,地位更加显贵。这样就加重了与霍光争权的砝码。

上官桀为了报答盖长公主,就跑到霍光那里去给盖长公主的情人丁外人求封,霍光不允许,他说:“高祖在世的时候立下规矩,无功不得封候。丁外人没有功劳,你没有理由他求封。”上官桀又恳求说:“不能封他为侯,拜他做光禄大夫总可以!”霍光说:“那也不行,丁外人的名声很不好,什么官职也不能给他!”上官桀非常气愤,他便跑到盖长公主那里添油加醋地诉说一番,使得盖长公主也恨透了霍光。

为了对付霍光,上官桀和盖长公主又去联络御史大夫桑弘羊。桑弘羊也对霍光非常不满。因为他曾经想替自己的子弟在朝廷里谋个官做,可是霍光不同意。桑弘羊看到有皇帝的姐姐盖长公主做靠山,上官桀他们这个集团里又都是皇亲国戚,相信一定能斗得过霍光,于是他就参加了这个集团。霍光面临的压力很大,但他丝毫不畏惧权勢。

14岁皇帝坚信任力锄叛党

在这个紧要关头,汉昭帝依然非常相信霍光,这使得上官桀等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有一次,霍光到长安附近的广明去检阅军队,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里。上官桀等人就用燕王刘旦的名义,伪造了一封书信,送到汉昭帝那里去告发霍光。信上说:“霍光外出检阅军队,盗用了皇上的仪仗队,耀武扬威,十分骄横;他又自作主张,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中去,看起来霍光这个人野心很大,恐怕想要谋反。我愿意交还燕王的大印,回到长安,到皇宫中担任皇上的警卫,镇压逆臣的叛乱!”汉昭帝于是把这封告发信收起来了。上官樂赶紧进宫追问汉昭帝这事该如何处理。汉昭帝回答说:“等霍光阅兵回来后再说吧!”上官桀满以为霍光回来就会被逮捕,但事情却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第二天汉昭帝上朝升殿,看到文武官员当中没有霍光,就问大将军霍光在哪里,左将军上官桀赶快回答说:“大将军因为被燕王告发,所以不敢进来。汉昭帝说:“叫他进来,我有话对他说。”于是霍光赶忙来到殿上,向汉昭帝谢罪,汉昭帝抬一抬手说:“大将军请起来,我知道这封告发你的书信是伪造的,你没有罪!”霍光感激涕零地说:“陛下怎么知道这封书信是伪造的呢?”汉昭帝说:“我认为这一定是有人伪造书信想要陷害大将军,这封信破绽非常多。大将军到广明去阅兵,是在京城附近的地方;调校尉去大将军府,也还不到10天,燕王在遥远的北方,他怎么能够知道这些事?就算他能知道,马上派人送信来,今天也还送不到京城。再说,大将军如果真想造反,也用不着调用一个小小的校尉。”14岁的汉昭帝竟有如此聪明,使得朝廷上的文武百官都非常佩服。于是朝中小人不敢再蒙蔽汉昭帝,汉昭帝不但没有治霍光的罪,还当场宣布要追查陷害霍光的人。

上官桀担心阴谋败露,先下手为强,因此他就屡次让人在汉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汉昭帝不相信,每次听了都大发雷霆,他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临终前嘱咐他辅佐我治理天下。他帮我办了许多好事,这是有目共睹的。今后再有人诽滂他,我一定要重重责罚!”上官桀听后哑口无言。但上官桀还不死心,为了彻底击败霍光,他们又另设阴谋,这一次是由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想在宴席上刺杀霍光,然后再废掉汉昭帝,迎立燕王做皇帝。没想到上官桀等人的这一个阴谋很快就败露了。霍光知情之后,立即奏明汉昭帝,杀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一伙逆臣贼子。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也都自杀了。一场叛乱最终得到彻底平定。霍光因平息叛乱有功,更加受到汉昭帝的倚重。

废昏君定立贤能宣帝

霍光兢兢业业地辅佐了汉昭帝13年,建立了赫赫功勋。在他辅政的几年当中,百姓富足,四夷归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汉昭帝21岁时就驾崩了。

昭帝驾崩后没有儿子,武帝的六个儿子中唯有广陵王刘胥在世,但是他行为放纵,不合正道,因此才不被武帝所选用。群臣上书建议立昏庸无能的广陵王为帝,但霍光不同意,这时恰好有个郎官上书言道:“周太王废太伯而立王季,周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武王,都是只看合适才立,即使废长子立少子也是可以的。广陵王儒弱、昏庸,决不能继承帝位;”霍光于是就把上书拿给其他朝臣看,朝臣无话可讲。

霍光与皇太后商量,改立昌邑王刘贺做皇帝。没想到刘贺是个荒淫无道之徒,据说即位オ27天,就做了1127件不光彩的事情。霍光决定废掉这个皇帝,他跟丞相杨敞、车骑将军张安世、御史大夫蔡谊等文武大臣商量,决定奏请皇太后批准,废了昌邑王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皇帝。

霍光召集公卿大夫在未央宫集会。在会上,霍光提出了要废黜昌邑王,群臣都大惊失色,众人都不置可否,会议开完后,霍光立即带领群臣去谒见皇太后,大家都说昌邑王荒淫,失掉了做帝王的礼仪,不能继承帝位。皇太后也对昌邑王的行为非常不满,于是表示支持废黜昌邑王。随后,太后乘车到了未央宫承明殿,下令不让昌邑王手下的群臣进宫。昌邑王朝见太后回来,一进殿门,守门的宦官立即将门紧闭,昌邑王的群臣不能进门,与此同时,霍光已经把昌邑王的群臣驱逐到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已经带领羽林军逮捕了二百多人。昌邑王还不知道自己被废黜了,向身边的人询问大将军霍光抓他手下人的原因。这些人都默不作声。

太后召见昌邑王,昌邑王在太后面前战战兢兢,群臣纷纷弹劾昌邑王,最后皇太后宣布废黜了昌邑王的帝位,霍光亲自解去了昌邑王的玉玺,奉交给皇太后。为了消除隐患,霍光还下令杀掉了辅佐昌邑王的群臣二百余人。昌邑王被废后,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商议迎立新君的事情。在武帝的子孙中,唯有曾皇孙刘询在民间口碑非常好,丙吉请求霍光拥立曾皇孙,杜延年、张安世等人也劝霍光拥立曾皇孙,于是霍光便拥立曾皇孙刘询为帝,史称汉宣帝。

霍光辅佐汉宣帝六七年之后、终因年老多病,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去世。汉宣帝和皇太后亲自为霍光举行了降重的丧礼,并将他安葬在汉武帝的陵墓旁边,以便后人凭吊。

去世两年后遭族诛

霍光的“守正”,是从汉王朝的整体利益出发的,但这不可避免地触犯了一些人的局部、个人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霍光死后的第二年——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霍氏家族就遭到了灭门之祸。另说,由于霍光在后来权力显赫且没有收敛,霍光的家人甚至奴婢也倚仗人势,恣意妄为。连流传下来的汉乐府中都有“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辛延年《羽林郎》)的诗句。

霍光死后,其家人与奴仆更是为所欲为,无所顾忌。他们僭越礼制,私自扩大霍光的陵制与自己的府第;目无皇帝,霍光的义子霍云“多从宾客,张围猎黄山苑中,使苍头奴上朝谒,莫敢谴者”。

霍氏的骄纵无节,严重地危害到了西汉专制主义皇权,宣帝自然不能容忍。但在霍光生前,宣帝念其忠于汉室,有拥立之功,又握有实权;而自己初起民间,势单力薄,羽翼未丰,因此不敢贸然对霍氏下手,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在宣帝的精心策划之下,霍光死后仅两年,霍氏就罹族诛之祸。显赫一时的霍氏昙花一现,在西汉历史上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