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文化”時代來了,智能家居品牌要怎麼升級?

“宅文化”時代來了,智能家居品牌要怎麼升級?

最近,在調研智能家居行業時,我問了朋友一個問題,使用過功能手機和智能手機,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她脫口而出,使用智能手機後,玩手機的時間變長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功能手機,主要就是打電話,發短信,玩點特簡單的小遊戲。而智能手機,除了互動之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像工作溝通、打車、訂餐、購物……我們幾乎手機不離手。

“最大的對手是時間,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這句話對智能家居領域的創業者不知道有沒有啟發,起碼可以解讀到:產品有沒有得到用戶的認可,可以從使用時長來考量——誰可以去搶佔更多用戶的時間,誰就會勝利。

“宅文化”時代來了,智能家居品牌要怎麼升級?

原因

家居的本質是空間,讓每個人享受待在空間裡,才可以獲取更多商業可能。

空間的概念大家都不陌生,但空間運用在商業上成為經典的,非星巴克莫屬。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有一句名言“一些人是賣咖啡而開店,我是開店賣咖啡”,然後就有了著名的第三空間的概念。

第三空間,是指在一個環境裡,大家可以很舒服的談事情很舒服,可以呆得住,而不是坐下來喝杯咖啡,趕緊走。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家是第一空間、辦公室第二空間、其他是第三空間。

做家居產品,需要從空間的角度思考,還是在家居產品的角度做空間,需要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宅文化”時代來了,智能家居品牌要怎麼升級?

傳統家居時期,家居功能很單一,比如空調能不能製冷、能不能省電。但是萬物互聯從空間角度應該思考的則是,空氣質量怎樣,舒服不舒服,畢竟只有舒服了,才會在這個空間裡呆的時間更長。

待得時間越長,就越多的商業轉換

智能手機大家都瞭解,其強大的功能代替了MP3、MP4、卡片照相機、超市付款、商場付款等等,結果就是,大家玩手機的時間變長了。其實用手機的時間本身就是競爭出來的,解決的問題越多,商業轉化越多,使用的時間越長。

傳統的家居空間,和傳統手機一樣,功能單一隻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大家的使用時長和商業變現就有限。

智能家居則通過萬物互聯,再加上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的配合,可以在一個空間內實現多場景,比如在家裡可以實現辦公、休閒、運動等等,這樣就會解決更多的問題,也會讓大家更多的時間停留在家裡,從而實現更多的商業可能性。

“宅文化”時代來了,智能家居品牌要怎麼升級?

“經營用戶”越來越重要

互聯網紅衣教主周鴻禕,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認為特斯拉最革命的不是電池,也不是大電腦,而是改變了車廠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傳統買車的流程是,從4s店把車提走,就和車廠沒有關係了,但是特斯拉則可以和車廠時刻保持關聯。

傳統的家居也是這樣,當你裝修完,或者把產品買回來,除了有問題找售後,基本和廠家也是沒有關係的。

智能家居來臨的時候,改變了傳統家居企業與消費者的關係。萬物互聯下消費者可以與廠家時時刻刻的聯繫,這就要經營好消費者,還可以洞察新的消費需求,產生商業價值。

解決辦法

場景設計,傳統家居的企業習慣先做產品設計,把產品的質量做的更好,功能做的更強等等,這些沒有錯。但是做智能家居不可以這樣,智能家居需要重新設計場景,以及場景與場景之間的轉化。

電器時代來臨時,直接把工廠裡的蒸汽機換成了電動機,結果效率的提高微乎其微,最後把整個工廠的生產環境重新設計,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智能家居要想和傳統家居展現出更大的優勢,讓大家自願的去切換到智能家居,就需要從新設計居住場景,更集成、更舒服、更美觀。

“宅文化”時代來了,智能家居品牌要怎麼升級?

控制系統,傳統家居的控制大部分是人工,或者簡單的遙控,場景的複合集成度不高。相比之下,智能家居場景的複雜程度、個性化程度會變高,這就要求有控制系統來操控。而控制系統也是萬物互聯的中樞,這涉及網關、信息系統、數據處理等等。

但問題是,整裝設計師不懂控制系統,控制系統設計師不懂動線、人體工學、美觀等設計。

只有把兩者的知識融會貫通才可以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讓智能家居發展起來。這就需要相關培訓體系的建設,當然也可以多讀八角先生的文章。

智能終端 目前很多企業都在做智能家居,這是時代的機會,人人平,但其實只是一個智能終端,智能家居不是智能終端。

智能家居本身需要前兩步的設計,然後才是智能終端,也只有進行了前兩步,智能終端的價值才會真正的發揮出來,去解決居住的問題。

智能家居是終端匹配場景,而不是場景匹配終端,當然現在柔性的供應鏈和全屋定製的發展,讓這種終端的匹配場景成為了可能。

用戶運營 智能家居給了廠家和用戶聯繫的機會,這就需要不斷的瞭解用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通過反饋發現解決方案是否恰當。

用戶的運營也是一個技術活,這一點需要像互聯網公司學習。用戶運營指以用戶為中心,遵循用戶的需求設置運營活動與規則,制定運營戰略與運營目標,嚴格控制實施過程與結果,以達到預期所設置的運營目標與任務。

產品的核心應該是解決用戶的問題,運營者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整理用戶資料和信息,瞭解用戶需求,知道用戶要什麼,然後更好的為用戶服務。

“宅文化”時代來了,智能家居品牌要怎麼升級?

措施

思考的順序要變,這是智能家居相對於傳統家居最重要的變化,傳統的家居是從產品出發,設計控制系統,然後再匹配場景。而智能家居是從場景設計,然後是控制系統,最後是匹配場景。最終,通過用戶的居住時長的不同,實現的商業價值也不同。

避免項目思維 目前做家居領域,都是項目制的短期思維,做完基本上就和用戶沒有聯繫了,而智能家居是做完以後,要不斷和客戶發生“聯繫”,不斷的為客戶提供服務。這就要求廠家要有耐心,還要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形成以數據為核心的運營體系。

避免保守思維,智能家居可以通過運營用戶,通過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開放的心態,讓自己的產品可以一直處在優化當中。而傳統家居可能是一個產品用個十年八年,不裝修就不會調整,導致廠家的慣性比較大,很容易形成保守思維。

家居企業要真正的以用戶為中心,面對變化和競爭從容做出決策,“宅文化”正在改變用戶的消費理念,品牌應適時抓住這樣的改變。

企業經營@八角先生不迷路,八角先生 商業戰略定位諮詢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