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常誤認為能補血,還易與有毒的相似物混淆

有一味中藥材是藥食同源的佳品,它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常被誤認為能補血,其實它不能補血,還容易與有毒的相似之物混淆引起誤食,它就是藥食同源的中藥材赤小豆。

中藥赤小豆別名紅豆、紅小豆,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是草本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者赤豆的成熟種子。大家都知道中藥材需要炮製,而赤小豆用於中藥不需要特別的炮製,直接使用即可。

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常誤認為能補血,還易與有毒的相似物混淆

中藥赤小豆別名紅小豆、紅豆

[赤小豆的藥性]

中藥赤小豆的藥性之中,五味屬甘、酸,四氣屬平,歸心經、小腸經,有“利水消腫,利溼退黃,解毒排膿”的作用。

由此可見赤小豆並沒有補血的作用,經過與多名中醫醫師探討、翻閱資料發現,赤小豆可用於“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調理,其被誤以為有補血的作用可能源於此處。

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常誤認為能補血,還易與有毒的相似物混淆

大個的紅豆不能作為中藥赤小豆使用

[赤小豆的應用]

根據中藥赤小豆的藥性,可以用於水腫、腳氣、黃疸、熱毒引起的癰以及熱瘡等症狀,具體可以分為3類。

1.中藥赤小豆藥性善於下行,又能利水消腫,所以常用於調理水腫和腳氣,可以作為食療養生之品使用,也可以作為中藥與桑白皮、紫蘇配伍。

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常誤認為能補血,還易與有毒的相似物混淆

赤小豆可以調理腳氣

值得注意的是,赤小豆所調理的腳氣是現代醫學所說的“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腳氣”,分幹、溼兩種,乾性腳氣不引起浮腫,而溼性腳氣會導致腳踝的水腫,嚴重者會引起全身的浮腫,有一定的幾率影響心臟。

而有些地區在民間常把腳癬認為是腳氣,為了避免引起誤用中藥所以特此指出。

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常誤認為能補血,還易與有毒的相似物混淆

赤小豆能調理黃疸

2.中藥赤小豆能“利溼退黃”以調理黃疸,被稱作“醫聖”的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記載以麻花、連軺配伍赤小豆調理黃疸。

3.中藥赤小豆有排毒的作用,而它的“排毒”與現代養生說的“排毒”一詞意義不同,赤小豆能排出熱毒引起的癰、腫以及丹毒、熱瘡等。

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常誤認為能補血,還易與有毒的相似物混淆

相思子在有些地方也叫做紅豆,但是有毒

[赤小豆的區分]

中藥赤小豆也稱“紅豆”,但不是所有的紅豆都有與赤小豆一樣的作用,其中一種也被稱作紅豆的豆類卻是有毒的,赤小豆的區分有2點。

1.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記載“此豆以緊小而赤黯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淡紅色者,並不治病。”

其中“小而赤黯者”就是現在的赤小豆,“大而鮮紅”的是紅豆。

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常誤認為能補血,還易與有毒的相似物混淆

誤食相思子會引起中毒

2.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種子與赤小豆都有“紅豆”的名稱,但是相思子有毒,曾經有多例把相思子當作赤小豆誤食的而發生中毒的事故。

赤小豆藥食同源,沒有人們想象中的“補血”的作用,而是一味“利水、利溼”的藥材。使用時也得主要相思子與吃豆豆雖然都被叫做紅豆容易混淆,但相思子卻是有毒之物,不要誤食而對損傷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