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過於節儉,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

儉,美德也,過則為慳(qian)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菜根譚》

開篇這句話翻譯過來為:

儉樸是美德,過分儉樸就是小氣,乃至鄙吝,反而傷害了人際交往的雅趣;謙讓是美德,過分謙讓就是卑躬屈膝,謹慎不夠大方,反會多出巧詐的心思。

菜根譚:過於節儉,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筆者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有一袋好的蘋果和一袋壞了一半的蘋果,你是先吃哪一袋?如果按照老一輩的思想,他們絕對先吃這袋壞了的。當這袋壞了的吃完以後,另一袋好的也壞了,然後他們一直吃的是壞的東西。

說到這裡我也想到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一些老人在生活中為了節儉,經常花低價去買一些超市中已經腐爛的蔬菜。拿到家裡稍微處理一下,就當作做飯的食材。這樣的習慣也造成一個結果:經常去醫院。如今醫院這個情況我也就不必多說了,來看病的人只是一個“捨得”,給就完了。但我們不妨細細想一下,一直便宜買腐爛的蔬菜然後去醫院和一直吃好的,哪個更划算?

菜根譚:過於節儉,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

過儉者鄙

勤儉節約是中華的傳統美德,這一點並不否認,但真理往往會被社會上的一些人演繹成謬論。

我在大學時期有這樣一個舍友,家庭條件不是很好我們都有了解,所以在生活中對他也很是照顧,他自己也是非常的節儉。剛開始我比較認可他這種行為,但後來已經誇張到了一個境界。每天中午就是兩個饅頭一包辣條;早飯從來不吃,說自己沒有吃早飯的習慣;下午飯我們叫他他從來都是懶得去或者自己不餓。

菜根譚:過於節儉,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

你說他是減肥嗎並不是,他偶爾去找舍友要一些零食。我們偶爾給他帶一頓可以,但時間長了未免有些說不過去,畢竟大學生活好多年。一看到超市搞什麼特價的東西,必須要進去看一下。為了節儉,不斷壓榨自己的生活質量,吃得最差的,用得最爛的,覺得自己咬一咬牙就這樣過去了,但自己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

現在已經五六年過去了,去年我們大學的舍長組織了一次同學聚會,他點菜仍然是看哪個便宜並且不停地在問這頓飯有人請嗎?聚會結束之後也成為了同學們議論的對象。人生本該快樂的一件事情卻成為了一場苦行,他心理上已經形成一種病態,慾望得不到滿足,人性所需得到了壓制,長時間的不滿足給他帶來的折磨已經成為了一種無形的傷害,誰也無法去彌補

菜根譚:過於節儉,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

過謙者偽

說完過儉者鄙,再來說說過謙者偽。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上,大家總會碰到這樣的人:明明能力也不錯,卻使勁誇那些沒有自己優秀的人,貶低自己,然後來獲得所謂的存在感。“滿招損,謙受益”,人要謙虛固然沒有問題,但過猶不及未免會讓人覺得虛偽。

菜根譚:過於節儉,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

工作上的一位同事長得非常漂亮,在週末休假時他把自己的頭髮剪成了短髮併發了一張自拍,上面還附有文案:

別人剪頭髮是丑三天,而我是丑三年。過分謙虛給人的感覺就是她一直很裝很作,工作上的種種細節讓我又覺得她嘚瑟的狀態。對於這種人,我們不要去理會,儘可能地去遠離,這樣的“卑微”也只是在向你炫耀。

從謙讓到虛偽,已經違背了原本事物的初衷。最初人們只是對她的美貌進行一個肯定,而她的表現已經跨越了事物的底線。即便外貌再美,給人的感覺也是內心非常虛偽。實為小人之舉,自己卻不以為然,“巧言令色足矣”的道理也正是如此。

菜根譚:過於節儉,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

參考文獻:

《菜根譚》

《尚書》

《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