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八十九岁行草兰亭序 人书俱老

文徵明八十九岁行草兰亭序  人书俱老

文徵明行草《兰亭序》,行书,纸本,29.2×120.5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钤:停云 文徵明 见著《石渠宝笈》

微拍堂

2.0佛珠手串


《兰亭序》为书圣王羲之所作,亦称《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帖》等,28行,324字,在书界早已封神,米芾礼拜为“中国行书第一帖”,被后世公认“天下第一行书”,历代书家凡学二王者皆描摹不绝。原贴写于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修禊日(如按春禊风俗应为三月三,秋禊一般是农历七月十四),记述了王羲之与诸家门阀显达谢安、 孙绰等41人(一说42人),雅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盛游,其间流觞曲水,杯到舌灿,即席而赋,风流放浪,俯仰天地,骋怀北望,遂下笔挥洒(或许当时还磕了点五石散助兴),作此神品。

微拍堂

2.0佛珠手串


《兰亭序》市面所见皆为摹本,冯承素摹本最为历代推崇,为“下真迹一等”。据说当年郭沫若跃跃欲试,恨不亲手打开唐昭陵,看看是不是《兰亭序》原本被李世民揣怀里带到地下去了,幸总理不允。此外,坊间有说这次雅集是一次秘密军事会议,王羲之(时任首都市长、军区司令)忧心北伐过于激进而形式恶化,带着一群军政长官谈论,自知实力不济而势不可挡,感慨系之,书入愁怀,不可断绝。

微拍堂

2.0佛珠手串

文徵明八十九岁行草兰亭序  人书俱老


文徵明行草《兰亭序》,行书,纸本,29.2×120.5cm(局部)

微拍堂

2.0佛珠手串


文徵明八十九岁行草兰亭序  人书俱老


文徵明行草《兰亭序》,行书,纸本,29.2×120.5cm(局部)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世称“文衡山”,诗、书、画无一不精,加之“人品第一”,人赞“四绝”。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一道被俗称江南四大才子。

微拍堂

2.0佛珠手串


少时文徵明生性迟钝,据说11岁时方可说话,十八岁中秀才,被座师将书写评为三等,引为奇耻,逐临池不辍。既然才无先天,自然舍得下笨功夫,尝每日临写《千字文》十本,流传后世七十八岁时仍四体皆有,皆为品上。《书林纪事》云:“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文徵明行草《兰亭序》是其四次书写的最后一次,书于明嘉靖戊午年春三月望日(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三月十五满月日),时年文徵明八十有九,人书俱老,依法写意,淡雅倜傥,遒劲自然。虽寿临耄耋,仍勤奋如许,可谓观之景仰,闻之肃然。转年为人书写墓志铭,书未成,人端坐,溘然而去。

微拍堂

2.0佛珠手串

文徵明八十九岁行草兰亭序  人书俱老


文徵明八十九岁行草兰亭序  人书俱老

微拍堂

2.0佛珠手串

文徵明八十九岁行草兰亭序  人书俱老


文徵明八十九岁行草兰亭序  人书俱老


文徵明八十九岁行草兰亭序  人书俱老

微拍堂

2.0佛珠手串

文徵明八十九岁行草兰亭序  人书俱老


文徵明八十九岁行草兰亭序  人书俱老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微拍堂

2.0佛珠手串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微拍堂

2.0佛珠手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