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大曆七年(772)正月十日,鄭州新鄭縣一個地方官員家中,增添了一個男丁,這就是白居易。
此時,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44歲,母親陳氏18歲。
白居易的祖父白鍠曾在河南各地做官,後來舉家搬到新鄭縣,定居下來;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是白鍠的長子,他的前半生主要在宋州、徐州擔任地方官職。
那麼,白居易誕生於地方官員的家庭,對他的人生而言,意味著什麼?白居易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文學家,與他的家庭背景又有什麼樣的關係?
父輩們的書香
咱們先來看看幼年的白居易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太平廣記》記載,白居易尚在襁褓、還不會人語之際,已然識得“之”、“無”二字;《新唐書》又記載,他五六歲就能作詩,九歲識聲韻。
由此可見,幼年白居易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天賦,還有異於尋常兒童的智慧。
不過,白居易日後之所以能成為名震中唐的天才詩人和著名文學家,先天的稟賦固然是重要的條件,但同時還有家庭對其奠下的根基。
白居易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從他的家世來看,家族歷代為官的經歷不可忽視。
儘管白居易的祖父白鍠、父親白季庚官階不是很高,只是屢任地方官而已,但史家評曰:“自鍠至季庚,世敦儒業,皆以明經出身。”這說明白家有相當深厚的文化背景。
祖父白鍠,自幼好學,17歲就通過“明經”考試,及第入仕。他擅長文章,特別在五言詩上有專長,著有詩集十卷之多;而父親白季庚,也在天寶末年通過“明經”考試,步入仕途。
外祖父陳潤,亦是“明經”出身,是大曆中小有知名度的詩人,曾任鄜城縣尉。《唐詩紀事》收錄了陳潤的五言律詩共四首,《全唐詩》裡面也收錄他的八首詩。由此可知,白居易的外祖父在當時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詩人。
所以說,由於白居易的祖父、父親和外祖父皆為明經出身,除熟悉儒家經典外,亦擅長詩文,知識淵博,特別是文學、經學等學術方面的造詣深厚,白居易自然從幼年就有可能接受他們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不簡單的母親與外祖母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的外祖母和母親,也都算得上是知識女性。她們作為“啟蒙老師”,在文化教養方面讓白居易獲得了極好的薰陶。
在外祖父陳潤早逝後,白居易的外祖母跟隨白季庚一家生活,直到貞元十六年(白居易當時29歲)去世。到了元和八年春,家人把她遷葬在下邽縣義津鄉,在《陳府君白氏夫人墓誌銘》中說:
“夫人撫訓幼女,為節婦。及居易、行簡生,夫人鞠養成人,為慈祖母。”
墓誌銘中還說她擅長琴棋書畫。擁有如此有文化、有修養的外祖母,對於白居易而言,絕對是童年時期莫大的幸福。
而白居易的母親,對白居易、白行簡等兄弟的培養也是極其用心的。白居易在《襄州別駕府君事狀》中說:
“夫人親執詩書,晝夜教導,循循善誘,未嘗以一呵一杖加之,十餘年間,諸子皆以文學仕進……”
所以說,白居易的母親非常不簡單,她的丈夫仕宦長年在外,白居易兄弟的教育責任由她一肩扛起,她打理家務、撫養老小,並在丈夫白季庚死後最終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
後來,白居易和白行簡成為名震中唐的文學家、政治家,這證明陳白氏無疑是位非常成功的母親。
童年的軌跡
細究起來,白居易的祖父白鍠在大曆八年五月就患病去世了,當時的白居易還不到兩歲,尚不懂得人間世情;外祖父陳潤辭世年代不明,但比起其外祖母要早逝多年。
因此,他們二人對白居易直接的教育和影響,可能都不大。
但是,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是在白居易23歲時逝世的,因此可以認為:白居易的幼年和童年,主要是受其外祖母和母親的教養,那麼他的青少年時期,則主要受其父親的教育和影響。
按照唐代禮制,家中父母辭世,有官職的必須暫停工作,沒官職的不能參加社會活動、科舉考試等,而要在家中守孝,名曰“丁憂”。於是,當白居易的祖父白鍠在長安任上病歿之後,白季庚得回家丁憂居三年之喪。
也就是說,從大曆八年五月到大曆十年,也就是白居易2歲至4歲的這三年間,他是和丁憂在家的父親一起度過的。
當白季庚“除服”,即丁憂結束之後,就調任宋州司戶參軍,又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被授予“彭城令”。
換言之,在父親離開故鄉做官期間,白居易基本上都跟隨著他的母親和外祖母,在新鄭縣老家度過自己的童年時光。
所以,通過《太平廣記》、兩《唐書》以及其他文獻資料的記載,便可以勾勒出白居易看似平凡,卻很不簡單的兒時生活經歷——他具有很高的天賦,加上家世門風的薰陶,以及外祖母與母親的循循善誘,這些都為他日後的成功,奠下了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