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忍細看之生子不舉

歷史不忍細看之生子不舉

首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生子不舉,就是生子卻不養育,往往將嬰兒溺死或者拋棄,這些事情在南北宋期很普遍,我們常常說多子多福,尤其在古代注重道德的封建社會里,這種事情不僅在農村貧困地區,也在像紳士族中很普遍,怎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背後的根源又是什麼呢?

在南宋以前生子不舉的現象已經出現了,最初這個風俗源於封建迷信,只是個別的案例,民間認為五月初初五生子是不祥之兆,因為五月是惡月,五月初五是惡月中的五毒日,這一天出生的孩子可能是五毒轉世,有可能會加害父母,《風俗通義》裡面說“五月初五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或許受到了古代的男尊女卑的觀念影響,民間家庭更害怕男害父之迷信,長期以來生子不舉主要是指男孩。

到了宋仁宗年間,民間生子不舉的現象開始蔓延,已經不僅僅只是指男孩了,也包括女嬰,南宋末年現象更加普遍,受影響地區更廣,據說農戶家中最理想狀態就是兩男一女,多餘的孩子將會溺死或者拋棄,農村地區女嬰丟棄數量明顯多餘男嬰,這導致了男女比例嚴重失調,一個是男子無妻可娶,另一個就是拐賣婦女和女子結婚日益嚴重。

一般認為出現此怪象的原因有三:

首先是農民生活在貧困下,南宋時期土地兼併嚴重,農民手中的土地逐漸集中在鄉紳土豪手中,農民面臨無地可種,福建浙江等地區土地貧瘠,農民生活更加悲慘,這種情況下政府還有徵收各種身丁稅,月樁錢等苛捐雜稅。

歷史不忍細看之生子不舉


其次,是當時的醫療水平差,還沒有辦法控制懷孕和生育,而民間又認為墮胎是不祥之兆會有因果報應,很多婦女年年懷孕,年年生育,生了又沒有辦法養,只能溺嬰或者拋棄。

最後,很多鄉紳家裡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一個怕擔心分家產,或者家道中落而被其他家族兼併。

為了遏制這種現象對社會和人心造成的不良影響,後來政府也曾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感化等措施,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生子不舉的現象還是很普遍。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快速,我們已經不愁吃穿了,已經有了完善的福利政策,但是棄嬰的事情還有時發生,如果養不起就別棄嬰了,都是生命,應該尊重生命!

歷史不忍細看之生子不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