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屋效應:如何用正確的姿勢討價還價


拆屋效應:如何用正確的姿勢討價還價

魯迅先生為《無聲的中國》做的演講中這樣說過:

“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這就是拆屋效應的由來。

拆屋效應:如何用正確的姿勢討價還價


下面,講三個小故事,說明一下這個效應的應用。

一、

我曾經開過服裝店,賣女裝(那時候以為女孩子的錢好賺),當時,店裡掛了一件寶藍色的裙子,進價30塊錢,因為是當天早上剛批發的貨,還沒來及掛標價。

這時候,進來一個小姑娘,一眼就看中了那條裙子,便問我多少錢,我當時一下子沒想起來,就隨口說了句,300塊。然後,埋下頭理貨,不在搭理那姑娘。姑娘想了想,對著鏡子又比劃了比劃,問我,能不能便宜點。

我說要不你先試試,我這正忙著呢,你試好了,要是真心想要,咱們再說價格。看到她是真心喜歡,接下來就是經典的,討價還價的橋段了。我想大部分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事,這裡就不累述了。

想要說明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並沒有人吃虧,我和這位客戶,都在心照不宣的你漲一點我降一點,最終達到了大家心裡的期望價位,然後就是愉快的成交。

所以您看,砍價,討價還價,就是拆屋效應在日常生活中最經常的應用。小店的攤主對這個可是手到擒來呀。

二、

記得還在做銷售的時候,公司每年到年底時,都要做第二年的年度計劃,尤其是銷售部,畢竟關係著第二年公司和個人的錢袋子。

記得是2007年,因為前一年的業績完成的不錯,基本達成了公司要求的5000萬銷售額,於是,老闆一開心,就在年度銷售會議上提出了一個“喪心病狂”的目標,2個億。

大家嘴上不說,可心裡的草泥馬,估計早就滿天飛了,就連我們的銷售總監,也是一臉黑線,滿臉無奈。但老闆不管這些,定下來的目標就必須完成,誰幹不好誰就滾蛋。

眼看會議開不下去了,這時候副總站起來,不但替我們說話,說了很多銷售人員的委屈和困難,還把國內市場形勢分析了個透徹,最後和稀泥的說了句,要不再降點吧。

老闆雖然一臉黑,但還是勉強同意,在研究研究。然後第二天,目標出來了,1億3千萬。大家表示,相比之下這個目標還是可以接受。

現在想想,我都有點懷疑,那時的老闆也是在用破窗效應,和副總一起給我們演了戲呀,哈哈。你看,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的做法,就是拆屋效應。

三、

看過一個段子,有家小企業因為市場不景氣,快到年底了,發不出年終獎。當老闆的想盡了辦法,也湊不到錢。無奈之下,只好叫來人事主管,告訴他,公司要裁員了,讓他拿出來一個裁員方案。還要求人事主管,把裁員的風聲散佈出去。

可一直到了公司尾牙聚餐的時候,裁員的方案也沒有通過。這時候,老闆上臺發言,說公司就是再困難也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員工,只要大家心在一起,再難再艱苦,也要和大家同呼吸共命運,今年公司絕不裁掉任何一位員工。

聽到這句話,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然後話鋒一轉,相比裁員,少拿點就少拿點吧,總比失業強。然後,老闆又繼續說,但是公司今年真的很困難,也只能拿出1萬塊錢,給大家打個牙祭。同時,還保證只要過了這個難關,絕對不會虧待大家。

創業不容易呀,硬生生的把老闆們都逼成了會用拆屋效應的戲精啊。

總結一下,所謂拆屋效應,就是如果你的一個要求別人很難接受時,在此前你不妨試試提出個他更不可能接受的要求的做法。沒準會接到意外的收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