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在法国里尔火车站南侧,坐落着一座公园——亨利·马蒂斯公园,从俯瞰图可依稀辨认出城门、箭塔和护城河。公园的样子平凡无奇,却依然吸引着无数的游客移步至此,究其原因,它的名字才是他最大的闪光点。


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这就是本期的主人公,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亨利·马蒂斯。因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他声名鹤立,也正因如此,法国人以他名字命名一个公园,而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的窗。


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艺术是一辈子的修行


马蒂斯是野兽主义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要说在前面的是,野兽主义是一种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的画派。就像雷峰塔和雷锋没有关系,野兽主义和野兽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野兽”之名,取自于一位评论家。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展,马蒂斯和鲁奥、杜飞、德朗、布拉克、弗拉芒克等一群新派画家受邀参展,他们参展的画作笔触粗犷、色调激烈。一位叫做路易·沃塞勒的批评家看的十分不顺眼,他对这些画作嗤之以鼻:“这些画面目狰狞,是谁把颜料泼到画纸上了!”


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而在展厅的中央,还展出了一件近似文艺复兴雕刻家多纳泰罗的作品,那是一尊古典风格的妇女半身像。环视这整个奇异的景象,沃塞勒惊呼:“天哪!多纳泰罗被一群野兽包围了!”

“野兽主义”由此得名,成为这群年轻画家享誉后世的代名词,马蒂斯也成为大家公认的“野兽主义之王”,但“野兽主义”时期只不过是马蒂斯艺术生涯中的一个短暂时期。

马蒂斯的艺术生涯起点在他的21岁。当时他在念着大学,因为盲肠炎开刀,要住院修养一个月。怕儿子住院时无聊,他的妈妈送了他一箱画具,想给他打发打发时间。一开始,马蒂斯无聊地临摹着止痛药包装壳,或是画一画窗外的风景,没想到越画越一发不可收拾,他说:“我被绘画的魔鬼摄住了我的灵魂”

出院后,马蒂斯决心放弃在学校修了两年的法律,进入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习画。

五年后,马蒂斯创作的《读书的女人》被政府收购,获得了无比的荣誉,他紧接着被选为法国两大沙龙之一——国际艺术协会沙龙的预选会员。26岁开始踏上了成功之路。


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野兽主义是继印象派之后的绘画大革命,但马蒂斯并不喜欢“野兽主义”的称号,他说:“野兽主义是我把红、蓝、绿三种颜色并列、对比,使之更具表现力的一种试验。它产生于我心中的某种需求,而不是诞生于任何主观或理性的态度。”


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所以,很快他脱离了野兽主义的束缚。尤其在二十世纪初,是一个战争掠夺四起的年代,以及后面的两次世界大战,马蒂斯都经历了。

在战争期间,很多画家选择了用揭露、讽刺表现战争的悲痛、凄惨。如同时期的毕加索,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一幅大型油画《格尔尼卡》的创作,来反对法西斯的暴行。


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马蒂斯与毕加索)



但马蒂斯却选择了明亮鲜艳的色彩,用宁静、欢快、舒适的艺术形式,来治愈因战争而受伤的人们。


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他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战争带给人痛苦,但我们仍不能失去生活的希望,而一抹明亮,会是治愈人们的良药。

剪纸赋予他的第二次生命


的确,战争给人的创伤是巨大的,连马蒂斯也不能幸免。

二战爆发的第二年,德军进军巴黎,法国首都陷入了一片混乱,所有人都在仓皇逃窜,包括马蒂斯。他只身一人坐上了前往尼斯的火车,结果,火车到波尔多就停了下来。于是,整车数百人开始了往南的逃难。

而祸不单行,在逃亡路上,马蒂斯患上了十二指肠癌。好在经过了两次手术之后,他从“死神”的手中逃了出来,而代价是巨大的——他需要在轮椅上度过自己的余生

失去了行动的能力,他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画画,但他依然是乐观的,他像个孩子一样,拿起剪刀,转行开始了剪纸艺术,他说:“感觉像重活了一次,又获得一个全新的生命。”


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不同于中国的传统剪纸,马蒂斯采用的是裁剪和拼接,剪纸拼贴画的制作方式。

剪纸延续了他以往的风格,颜色鲜艳大胆,纸和剪刀给了他色彩和造型,给了他另一种画画的方式,甚至更多。他沉浸在每一天的创作中,每一幅的作品,都是马蒂斯内心的独白。

不过看着马蒂斯的剪纸,我想到的却是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是吗?

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不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关联,但确定的是米菲的作者明确表达了米菲是对马蒂斯的致敬。


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毫无疑问,马蒂斯的创作表达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萨义德也在其著作《论晚期风格》中,将马蒂斯的剪纸作品评为艺术家晚期创作生涯中至高无上的例子之一:“后期作品展现了我们一生审美的努力,伦勃朗和马蒂斯,巴赫和瓦格纳……它包含了一种骚动的张力,最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一种蓄意的、非创造性的、反对性的创造性。”

而我想,这种创造性,和马蒂斯生来的乐观不无关系。正因如此,他才想着治愈战争中的人们,积极与病魔做着斗争,即使无法站立也进行艺术创作。对他来说,艺术就是人生,是一辈子的修行

艺术指导蔡萌,祖籍福建厦门,出身艺术世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艺术硕士,浙江大学建筑理论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作品《弈》 获第三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 三等奖。《新泽西冬日》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大展,《建构系列》刊登于《中国油画》《江苏画刊》。《消失的建筑》等三幅作品入选浙江省高等院校教师油画提名展。多幅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多幅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并有多部著作和论文出版和发表。

法国里尔的一座公园,是为了纪念这头温柔的“野兽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