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中國的封建時代裡,除了皇帝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威以外,存在著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他們因為皇帝的需要導致身體的殘缺,但是他們卻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人。太監在中國封建時代裡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太監因為功成名就、流芳千古;有的禍亂朝政、遺臭萬年。在歷朝歷代裡宦官的地位都是非常特殊的,這也就為他們擅權亂政提供了機會。漢唐兩代時宦官亂政,讓太監的地位得以暴漲。

但是明朝皇帝卻一改之前的做派,他們積極扶持宦官以牽制士大夫勢力,最終集權於自己手中。明代因為與前代不同的因素,即使是宦官權力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他們依舊是逃不開皇帝的控制。也正是如此,明代皇帝選擇扶持宦官建立東廠制度,為什麼還要這麼做?

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1、 漢唐之宦官亂政,在於政權後期皇權勢力衰弱

(1) 漢末宦官亂政,為宦官干政開了一個先河

漢朝的蓬勃發展帶來了一個統一的中央王朝,這一個繁榮的時代最終也是因為內部宦官專政導致的混亂局面,以至於引發後來的三國之亂。不得不說,漢朝的宦官專權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

這就導致了當時朝廷裡除了外戚勢力以外,還存在著宦官專權的情況,以至於政局混亂、黑暗。同時,宦官專權也被稱為黨錮之禍,這在漢朝時發生了兩次。宦官依靠著漢桓帝和漢靈帝給予的權力迅速崛起,成為和外戚相匹敵的勢力。

然而崛起以後的宦官勢力開始脫離皇帝的控制,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力謀取私利、排除異己。至於到漢朝末年宦官的權力已經逐漸可以和外戚相匹敵,這也連帶著宦官地位得到了暴漲。

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東漢時期的黨錮之禍,直接為宦官干政開了一個先河。當時宦官地位非常之高,人人以攀附宦官為榮。作為三國時最著名的奸雄曹操的父親也認了當時曹姓大宦官為義父。有了宦官勢力的幫助,曹操才得以在東漢末年的朝堂中嶄露頭角

漢朝是宦官專政的重要原因,是皇帝識人不明、將重要權力交給宦官,以至於宦官有了干政的機會。這與唐朝時,宦官權力真正達到頂峰有著巨大的差別。

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2) 安史之亂後,宦官地位暴漲、一度左右皇位的變更

唐朝的繁盛終結於安史之亂以後,當時藩鎮割據局面形成。唐朝中央政府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這就導致了皇權旁落

中晚唐時期的大太監,通過這一機會迅速擁有了連漢朝時的宦官都未曾擁有過的軍權。這就為宦官干政

提供了強大的武力保障,尤其是唐朝皇帝大權旁落的情況之下。

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自唐肅宗死後,李輔國才真正將唐朝太監的地位提高到了前無古人的地位。此時的太監擁有著軍權,足以威脅到中央與地方;因此在政治發展過程當中,他們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在這一情況之下,當時唐朝皇帝的更換甚至都要經過宦官的點頭才能實現。

這就帶來了宦官地位的暴漲。在唐朝發展過程當中,宦官憑藉著手中的權勢,甚至能左右著皇權的變更。晚唐時,太監的地位一度非常崇高。這也就成為後來歷朝歷代都極為忌憚太監干政的原因。

可是在大明王朝的發展過程當中,明朝皇帝反而毫不介意宦官對政事指指點點;通過成立司禮監,讓宦官有了名正言順參與政治的途徑。這是為了通過扶持宦官的發展,以此來牽制朝廷中的士大夫,將這國家權利集中於皇帝之手。

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2、 明朝之扶持宦官,限制宦官、也牽制士大夫勢力

(1)明朝廢丞相、設內閣,皇權遭到一定牽制

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中央政權。在政治權利的把握上,皇帝將國家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明太祖朱元璋自建立大明王朝以後,便對於丞相和中書省心懷忌憚

於是,朱元璋盯準了當時作為丞相的胡惟庸、李善長等人,一舉廢除了中書省和丞相制度。廢除了丞相和中書省以後六部直接向皇帝上奏,皇帝也直接管理國家事務。在加強中央集權的過程當中,皇帝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即使是精力旺盛的朱元璋也不得不設置文淵閣大學士來幫助自己處理政事,這也是內閣最早的雛形。但是廢除丞相以後,皇帝因為形式需要經過內閣的裁決,導致自己的權利受到一定限制。

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這對於一個有著心懷抱負的皇帝來說,又怎能夠容忍?為了減少內閣對皇權的限制。在朱元璋晚期時默許宦官能夠對正式進行一定程度的參與,以此將牽制自己的士大夫火力引到了宦官身上。皇權遭到牽制、讓皇帝內心不舒服,是明朝扶持宦官的最直接原因。

作為宦官來說,在明朝時候,他們擔任的角色不再是皇帝身邊的近侍,而是作為牽制內閣的一項特殊機構,充分發揮著他們自己的職能。皇帝不敢做的事情,他們敢做;皇帝不能做的事情,宦官會代替他們做,這也就推動了明朝宦官的發展。

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2)士大夫歷來為牽制皇權之所在,宦官可加以牽制

自宋朝以來,不殺士大夫成為皇帝體現自己英明神武的重要標誌之一。是不得不說所謂的文人治國多以清談為主,這就引發了皇帝內心的不滿。可能是皇帝為了體現自己的權威,又不能和士大夫撕破臉皮。為此就需要一個能夠替皇帝出氣的機構,而明朝的司禮監無疑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構。

內閣組成人員作為代表著士大夫群體的文官集團,在政策上傳下達的過程當中,通過一定的批駁牽制住了皇權思想的運行。隨著司禮監的發展,皇帝將批紅的權力交給了太監。

這就使得太監有了和士大夫抗衡的權利,兩廂鬥爭的情況之下最終集權於皇帝。明朝敢於任用宦官來牽制四大夫集團,更重要的原因是無論宦官權力多大,他們最終的身份只是皇帝手中的刀兵,也是皇帝為加強自己政治權利的補充和工具。

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3) 皇帝手中的刀兵,宦官也不過是明朝政治之補充

宦官原本是皇帝身邊的近侍,與其它的外臣相比,皇帝更為信任他們。這也就意味著宦官是相對了解皇帝的人,他們經常會揣測上意最大程度的迎合皇帝的需求。

走了這一個前提條件,這也就意味著無論宦官權力有多大,在明朝皇帝眼裡,他們都是自己手中的工具,為自己做一些自己無法進行的事情。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宦官經常做的事,便是皇帝內心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情,宦官變相成為了皇帝的陰暗面。

在明朝宦官之中,這樣的要素體現更加明顯。而且更進一步來說,宦官的先天缺陷,不至於產生延續性的宗族勢力,以此牽制皇權,這是皇帝最為看重的一點。

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3、 宦官先天自帶的優勢,難以傳承性發展、威脅皇權

(1) 明朝宦官權力來源於皇帝,生死榮辱依舊掌握在皇帝手中

明朝宦官和漢唐時的宦官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他們雖然都是皇帝身邊的近侍,可是明朝宦官的生死權利依舊牢牢地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漢唐時的宦官隨著權力的擴大,完全有能力擺脫皇帝的掌控。

這也就為什麼非常皇帝敢給予足夠信任的原因。明朝時有一些大宦官,如劉瑾、魏忠賢的。即便他們身居高位,但最終結果卻是皇帝一言便可斷他們生死結局

換句話說,明朝的宦官權力雖然很大,可是他們在皇帝的眼裡也不過是自己的家奴,一件可有可無的工具。

在這樣生死掌握在皇帝手裡,也就導致了明朝宦官無論自己有多大的權利,都不敢輕易違抗自己的掌控者。皇帝就是他們的靠山,即便是權勢滔天;可皇帝一言就可以讓他們陰陽變化、生死二為。

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2) 後繼無人、斷子絕孫,難以發展出威脅皇權的家族勢力

在中國封建時代裡,能夠進入皇宮的宦官多為閹割的男子。也就是說他們失去了生育的能力,成為一個斷子絕孫之人。這就是為什麼歷來的統治者都相對信賴宦官的原因。

失去生育能力的宦官終將會有死去的時候,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宦官死去,一切都會煙消雲散。明朝皇帝敢於任用宦官,除去宦官的生死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以外,就是宦官不會發展出家族性的勢力來牽制甚至威脅皇權。

有了這個先決條件,明朝皇帝在大力扶持宦官勢力為自己服務,建立東廠制度。對於明朝皇帝來說,就是將血腥的屠刀隱藏於黑暗面、維持自己的正面形象;而掌握著這把屠刀的人,就是宦官。

有了他們去自己揹負惡名,自己既能收穫民生,又能斬除威脅自己的勢力,可謂一舉多得。

明代宦官:即使權力有了極大提高,但依舊逃不開皇帝的控制

結語:

漢唐時宦官專權的發展,最終是宦官有了脫離皇帝的機會。然而,大明王朝時宦官即便權勢滔天,依舊逃不脫皇帝的掌控。

這也成了大明王朝並不顧忌任用宦官的情況,對於大明皇帝來說,宦官即便到何種地步都是自己的家奴,其威脅無足輕重。不得不說,明朝時的宦官終究未能擺脫自己的身份,這是自身的悲哀,亦是這個群體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