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想要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這是人生最大的一座心靈圍城

努力想要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這是人生最大的一座心靈圍城。

今天推薦的這本書叫《圍城》。我讀這本書是在大學社團裡聽到“婚姻是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這句話而讀的。大學讀這本書的時候其實就是把它當成了一部愛情小說來讀,當時讀完後,非常羨慕主人公方鴻漸的幾段愛情故事,心潮澎湃的我也希望自己能遇上這樣的愛情故事,但直到大學畢業也沒遇到。今天在得到聽書裡面看完這本書的文稿時,才真正理解作者錢鍾書想要表達的思想。

看完文稿,我腦海中浮現了一個詞:舒適區。雖然圍城這本書寫的上個世紀80年代的故事,但其實很多當代年輕人也都和書中主人公方鴻漸的情況是類似的。父母從小給我們的教育就是好好讀書,上高中、讀大學、出來社會、結婚生子,買房買車,然後工作,供小孩讀書,還房貸車貸,最後走到生命的盡頭,除了這些之外沒有任何波瀾。當然我不是說這樣不好,我其實還挺贊同這種生活,我覺得當代年輕人還是要多讀點書,讀書可以說是人這一生最美好的一個過程了,沒有那麼多的煩惱,只需要一門心思把各個學科搞定就行。讀書不一定會讓你賺到很多錢,或者成為第二個馬雲,但是如果不讀書的話,那就真的會錯失掉很多機會。到了畢業之後出來工作,賺了錢給自己買個好一點的房子,買輛車來方便自己出行,其實都是很好的,既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質量,也是對自己的獎勵。

現在的很多人都已經安於上面我提到的這種現狀了,其實以往的我也都是這樣的一種狀態,每天上班工作,工作之外什麼都不會去做,也不學習也不提升自己,就只是安於這樣的舒適區。2019年我出來創業後,半年沒有收入,快要連飯都吃不起了,這時候才發現自己抗風險的能力是這麼的差,這麼的弱不禁風。

讀完圍城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悟就是錢鍾書筆下的這座“自我之城”是我們很多年輕人都無法衝破的城牆,或者說很多人知道有這座城,但不願意去衝破它。我從小到大都努力活成了父母期待的那樣子,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一座心靈圍城,2020年我要衝破它,活成我期待的那樣子,通過這本書,希望大家都能衝破自己心中的那座自我之城。

這本書的文稿分享給大家,希望讀完這篇文稿會對圍城這本書有更深的理解。

努力想要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這是人生最大的一座心靈圍城

圍城腦圖

關於作者

錢鍾書,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才子型”文學家。他1933年從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作為最早的庚子賠款留學生之一前往英國牛津大學留學。除了著名的長篇小說《圍城》之外,他還著有短篇小說集《人鬼獸》和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他在學術研究上的成就甚至要高於他的文學成就,《宋詩選注》與《管錐編》等研究專著在學術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作為作家的他幽默犀利,另一方面,作為學者的他又嚴謹敦實。無論是文學著作還是學術專著,都一直深深地感染著他的讀者們。

關於本書

在本書裡,錢鍾書為我們描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海外留學生歸國之後所經歷的故事。在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下,穿插講述了主人公的四段愛情經歷和三段工作經歷。故事雖然發生在精英知識分子身上,但是卻揭示了當時社會中人們都會面臨的婚姻與事業的困境,以及困於內心而無法自拔的深刻矛盾。

核心內容

本書思想核心是:人的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同類型的愛情,但是最終走向婚姻之後卻會發現,原來它就像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而城裡的人卻又想出來;同樣,無論是從事哪種工作,都會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遇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從而再次陷入兩難選擇的困境。而這都是因為人們往往無法認清自己的內心,為了迎合外界以致活成了別人所期待的模樣,這才是人們心中最牢固、最難衝破的一座圍城。

努力想要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這是人生最大的一座心靈圍城

封面

前言

今天為你推薦的是經典文學名著《圍城》,即使你沒有讀過《圍城》這本書,也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但是如果你以為這句話就是本書的全部主旨,那就太辜負作者錢鍾書的一片苦心了。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一部長篇小說,他是在1945年到1946年這段非常動盪的戰爭年代裡完成的。據他的太太楊絳女士回憶,當時他只有晚上才有時間寫小說,而且每天只能寫500字左右。但是這樣一天一天地聚沙成塔,最後竟然也完成了一部二十多萬字的著作!

而且,錢鍾書的真實身份根本就不是一位作家,而是地地道道的學者:1935年,錢鍾書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又去英國牛津大學留學,終身都致力於翻譯和文學研究工作。他在學術史上的影響力甚至要蓋過他在文壇上的光芒。如果硬要給錢鍾書選一部代表作,那麼其實《圍城》是不夠格的,因為無論是《談藝錄》《宋詩選注》,還是《管錐編》,這些研究專著都更加光彩奪目。而且你知道嗎?甚至還有一門專門的學問來研究錢鍾書在國學和文化批評等方面的成就,就叫做“錢學”!

寫書對於大學者錢鍾書來說,頂多只能算是一種興趣愛好。但是有時候,才子的“信手拈來”卻勝過平庸之輩的“嘔心瀝血”,這部偶然間的興趣之作卻在文壇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雖然在起初發表的30年時間裡,它始終都是一本“禁書”,很少有人問津,但是自從1980年重印之後,它不僅超級受到讀者的歡迎,屢次被重印,而且還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等許多版本在全世界各地流傳。即使是在小說已經出版了七十年後的今天,你還是常常能夠在暢銷書排行榜上看到《圍城》的身影。

《圍城》之所以能這麼受歡迎,跟它獨特的語言風格絕對分不開。錢鍾書挖苦別人的才能幾乎沒人能比得上,而且幾乎每一句諷刺都能夠不偏不倚地戳中讀者的笑點,既辛辣又幽默。用今天的話來說,他絕對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民國段子手”。

第一部分

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地讀一讀這部有趣的小說。當我們翻開小說第一頁的時候,彷彿看到作者給我們畫了一幅油畫:浩瀚的印度洋上漂著一艘法國郵輪,主人公方鴻漸剛剛留學畢業,乘坐輪船回國。當時正是1937年,一個尷尬的年份:抗日戰爭尚未正式打響,但是中國社會卻早已不復原來的模樣。在這樣不新不舊的尷尬年代裡,主人公卻恰恰擁有一個不中不洋的尷尬身份:留學生。

當時的留學生跟今天的留學生絕不相同,因為在當時,有機會並且有經濟條件出國深造的人本來就極為罕有,更何況還要有膽識肯到那遙遠、未知的外國去“犯險”;但當時的留學生和今天的留學生又面臨很多相似的問題:海外知識分子歸國後往往都會發現自己與本土文化變得格格不入,不僅會感到彷徨迷失,甚至還會陷入無法自拔的孤獨。

作者錢鍾書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是一名留學生,193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庚子賠款公派留學生。這個庚子賠款留學生項目聽起來普通,實際上非同小可,它幾乎撼動並改變了整個近代中國的教育格局。著名的詹天佑、陶行知、竺可楨、趙元任,都曾經是庚子賠款留學生。那麼,庚子賠款是怎麼回事?八國聯軍侵佔紫禁城,逼著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規定中國必須賠償4億5千萬兩白銀給各國,這筆錢就叫“庚子賠款”。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美國人竟然說賠的錢太多了——你沒有聽錯!他們居然說賠的太多了!而且還要返還一部分給中國!而這部分錢就用作每年的公派留學生費用,從中國揀選優秀的青少年去世界各地留學。

這件事情確實匪夷所思,但是不管怎麼說,錢鍾書和其他中國的青年才俊們正是憑藉這個契機才獲得了留學的機會,這段經歷也改變了他們許多人的一生。當時,錢鍾書後來的太太楊絳剛剛與他相戀不久,就毅然跟他一起去英國,而且楊絳可是自費留學的,可見一片痴心。留學的雖然是一小撮人,但是這一小撮人的經歷卻像是一個極為精彩的萬花筒,透過它彷彿能夠照見當時整個中國社會的人生百態。

在《圍城》這本書中,留洋歸來的錢鍾書塑造了一個同樣留洋歸來的小說主人公:方鴻漸。整本書寫的都是這個人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不僅不高大上,而且還雞零狗碎,甚至讓人啼笑皆非。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方先生的奇妙經歷。伴隨著他的奇妙經歷,我們還將會看到錢鍾書在這部書裡深深預埋的人生智慧。智慧太多太深刻,我們今天只挑選兩個最重要的主題來講。第一個主題,是世間的四種愛情;第二個主題,是人生的三座圍城。

第二部分

首先我們來說“人生的四種愛情”。難道愛情還分這麼多的種類?不錯!主人公方鴻漸不僅深諳這種分類,還親身經歷過其中的每一種愛情,真是讓人羨慕。

方鴻漸是一個運氣好到爆炸的青年人,他出身於書香世家,父親是前清的舉人。雖然清朝不復存在之後,舉人自然也就成了虛頭銜,但是這卻沒有熄滅老父親心中希望家族後人通過讀書來光耀門楣的火種,他費盡了心思供方鴻漸去讀大學。為什麼要說方鴻漸運氣好到爆炸呢?因為他除了有一位舉人父親,還有一位銀行家岳父。很小的時候他和銀行家的千金就被指腹為婚,岳父因此一直出錢贊助他求學。這份運氣可真不是吹的,就在方鴻漸大學快要畢業不得不返回家迎娶素昧平生的未婚妻時,未婚妻居然病死了!方鴻漸像是死刑犯人蒙獲了恩赦,急忙寫了一封悼亡信給岳父表示安慰。結果岳父被他深深感動,把原先準備辦婚禮的錢都拿來供方鴻漸出國留學。從此方鴻漸像一隻小鳥一樣快活地飛走了,展開了他曲折離奇的情感經歷——岳父真的是用自己女兒的嫁妝,成全了方鴻漸的四段愛情。

很多人讀《圍城》,都會把它當做一部愛情小說來讀。這當然不算錯,因為縱覽整部小說,方鴻漸的身邊從來都沒有缺少過女人,但是實際上,錢鍾書想要說的卻又不僅僅是愛情這回事。不過不管怎樣,我們首先都必須來看一看,方鴻漸桃花朵朵的人生中究竟遇到了哪些風姿不同的女人?

方鴻漸的豔遇從回國的船上就已經開始了。同船有一位鮑小姐,簡直是男人心目中最完美的驢友。和家鄉那些保守無趣的婦女不同,她身姿豐腴、穿著大膽、性格潑辣,而且還特別懂得男人的心思。雖然她早已經訂婚,但是卻並不妨礙與同船的方鴻漸共度兩三天銷魂的時光。初嘗女人滋味的方鴻漸自然是被勾去了魂魄,愛得忘乎所以。可是隨著船靠碼頭,快樂的旅程也不得不畫上句號。剛一登岸,鮑小姐立刻就像沒事人一樣撲向了未婚夫的懷抱。一切發展得如電光火石一樣迅猛,卻又像被人掐住了喉嚨一樣戛然而止,方鴻漸久久不能超脫事外。他回過頭來才猛然認識到,自己不過是人家旅行途中的一劑調味品。

這就是方鴻漸的第一段愛情。也許你要說這根本算不上是愛情,只不過是一段“一夜情”的經歷罷了,況且咱們的主人公也沒吃什麼虧,至多是兩不相欠。然而實際上,對於一個愛情的門外漢來說,伴隨著性愛的刺激和心跳,那種被玩弄和被傷害的感覺足以令人痛徹心扉。如果說甜蜜是愛情的主旋律,那麼痛苦更是這段主旋律中的最高音。讓我們姑且稱這段不太完美的短暫愛情為“情慾的愛”吧。

這波未平,那波又起,方鴻漸的第二段愛情緊隨其後,幾乎是無縫銜接。蘇文紈是方鴻漸的大學同學,跟他乘坐同一艘船歸國。這位蘇小姐和前一位鮑小姐迥然不同,她是一名大家閨秀,同時也是貨真價實的留洋女博士。留洋女博士不僅在當時十分罕見,就是放在今天來看,也算得上是鳳毛麟角。然而就是因為學歷太高容易讓人產生高攀不起的自卑,蘇小姐在婚戀市場上也被劃歸為大齡剩女一列。你們想想看,今天我們都要嫌女博士大齡,那放在當時的社會,通常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就要拜堂成親,一個留洋歸來的女博士該有多麼的難嫁!

蘇小姐深深明白這個道理,她想盡了一切辦法想要委身於條件看上去還不錯的方鴻漸。她的確是真心喜歡方鴻漸,但是同時卻又害上了一種治不好的高冷病:太過於矜持,也實在太愛耍心計。她甚至故意挑起方鴻漸與另一位追求者之間的矛盾,想讓兩個情敵為了自己爭風吃醋。女人們最盼望的事情莫過於有兩個男人能夠為了自己打得頭破血流,被兩個人同時追求卻又不知如何取捨,這恐怕是戀愛中最令女人不可自拔的橋段。看來並不是近年來韓劇裡才有這樣的套路,中國早在八十年前就已經悄悄流行過了。方鴻漸雖然也喜歡蘇小姐,但是還沒有達到願意“跪舔”的程度,蘇小姐越是用心良苦地設計,他卻越是發自內心地排斥。用今天的話來說,這段愛情就是被蘇小姐活活“作”死的。

這是一段表面看上去最為登對的愛情:男博士配女博士,鄉紳公子配大家閨秀。但是別人眼中的天作之合卻抵不過自己最真實的感受,有好感並不等於愛的痴狂,“合適”也只不過是愛情的充分不必要條件。這第二段愛情又是無疾而終,我們總結概括一下,把它稱為“門當戶對的愛”吧。

很快,方鴻漸又迎來了第三段愛情,這也是整部小說中最為浪漫美好的一段——讀到這裡你可能要問了,為什麼方鴻漸這小子運氣這麼好?有的人一直都是單身狗,但是他卻偏偏桃花運一直沒有斷過!那我倒是可以先提前安慰你一下,其實這段最美好的愛情到最後也沒落下什麼好下場。

方鴻漸在之前那位蘇小姐的會客廳裡遇到了他一生摯愛——蘇小姐的表妹:唐小姐。唐小姐和外面那些妖豔賤貨全都不一樣,她天真直率,調皮可愛。比起鮑小姐來說她更加青澀,比起蘇小姐來說她又更加單純。她像一陣清風,輕輕柔柔地吹進了方鴻漸苦悶的心裡。為了能夠跟她一起吃一頓晚飯,方鴻漸從早上起床開始就坐立難安,一整天都沒有心思上班,下班後早早到了飯店等候,又害怕她不會赴約,就連聽到有腳步靠近也會心驚膽戰。

這聽上去完全就像是一個初中生的青澀愛情經歷,作為風流倜儻閱女無數的方鴻漸,為什麼突然間就喪失了所有的經驗和伎倆,變得這麼的慫?看來在真愛面前,再老練的情場高手也會變成幼稚的小男孩。可是呢好景不長,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蘇小姐自己得不到的東西,當然是選擇撕碎它。眼看方鴻漸與表妹之間你儂我儂,她氣得渾身直抖,把方鴻漸與鮑小姐之間的風流韻事添油加醋地告訴了唐小姐,並且還加上了許多來自“過來人”的勸告。這一勸,可把唐小姐勸得天崩地裂、痛不欲生。無論方鴻漸想要如何對她解釋,卻再也得不到原先的信任了。一對佳偶就這樣在誤解中錯過彼此,再也沒有見過面。

楊絳曾經說過,其實錢鍾書最愛的就是唐小姐,正因為如此,才故意安排唐小姐決不能夠嫁給方鴻漸。因為美好的愛情永遠只能停留在記憶與想象裡,一旦落實到了柴米油鹽之中,就會失去原來純粹的模樣。相同的理論張愛玲也說過:每個男人的生命中都會有一朵白玫瑰和一朵紅玫瑰,無論娶了哪一朵最終都會是遺憾。最完美的永遠是得不到的,這就是愛情這個磨人的小妖精最可恨之處。或許我們也可以為方鴻漸的這一段愛情取名為“求之不得的愛”。

最後這第四段愛情就讓人覺得十分親切了,因為你也許沒機會在旅途中碰上豔遇,你運氣不夠好沒有門當戶對的佳偶,你人生悲慘至今沒有遇到過真愛——但是你一定在生活中遇見過這位“孫小姐”:她相貌平平、出身平平、性格平平,可以說一切都平平。她是最普通,但也是最真實的一個女人。她和方鴻漸是怎麼認識的呢?認識的經歷也十分平平——他倆是同事。

孫小姐呢,通常都挺溫柔體貼,偶爾也會有點尖酸刻薄,方鴻漸對她似乎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也並不十分討厭。你肯定不會想到,幾番波折之後,最後成為方太太的竟恰恰就是這位孫小姐!什麼?這怎麼可能呢?經歷了一夜風流,兩廂別離,三種相思,風流倜儻的方鴻漸居然要娶一個“路人甲”做自己的老婆?

世上的女人那麼多,為什麼偏偏娶了人畜無害的孫小姐呢?孫小姐雖然在別的方面並不擅長,但是在自己的婚姻方面卻十分懂得經營。她與方鴻漸本來做著相安無事的同事,但是卻很會營造曖昧氣氛,以至於讓整個辦公室的人都誤以為兩人早就是一對;本來輿論壓力還不至於讓方鴻漸就範,但是孫小姐還特地為自己偽造出一份來自父親的信,信中言辭激烈地質問她和方鴻漸的關係,順便還催促結婚。這樣一來,她順理成章地就成為了輿論壓力和父權壓力的受害者。恐怕方鴻漸最後娶她,一半是出於憐憫,另一半也是出於木已成舟的無奈。

與其說是孫小姐千方百計地嫁給了方鴻漸,不如說只有孫小姐才是方鴻漸最後的避難所。如果不是她,方鴻漸最後的感情與婚姻又將落腳於何處呢?現實也許荒謬,也許殘酷,但是它最厲害的一點就是真實,真實到根本沒有人能夠有力量去違逆它。讓我們就稱這最後這一段愛情為“不可擺脫的愛”吧。

到這裡為止,方鴻漸的四段愛情故事都已經講完了,小說也快翻到最後。但是在一開始咱們就說過,《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怎麼?都談了四段戀愛,這事還沒完?!不僅沒完,這才剛剛開始呢!雖然整部小說都是以愛情和婚姻來貫穿情節的,但是這卻只是線索而已,婚姻也只是錢鍾書描繪的“三座圍城”中的其中一座。

經歷過愛情的人都知道,婚姻的確像是一座城,而且更像是一個牢籠。無數男男女女都為著婚姻這個目標而日夜兼程地趕路,不過剛進去就想出來的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在這座城裡進進出出,最終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處。作者錢鍾書與妻子楊絳的婚姻既是門當戶對,又是情投意合。不過作者本人的幸福經歷並不能夠改變婚姻這座城池的本質,作者能夠站在城裡眺望城外,用一雙慧眼把這座城看得清清楚楚。他沒有開門相迎,也不會拒人於門外,因為作者並不是一個看門人,他對你進不進城並不關心;相反,他是一個畫地圖的人,把這座城的裡裡外外給你畫個清楚,至於你到底何去何從,全憑你自己來定奪。

第三部分

如果說“婚姻之城”只是三座圍城中的其中一座,下面我就要趕緊帶著你一起去看看另外兩座圍城:“事業之城”與“自我之城”。

努力想要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這是人生最大的一座心靈圍城

自我之城

方漸鴻雖然是留學生,但是他在歐洲學習的專業很令人費解:一開始學的還是社會學與哲學,但是後來實在是跟不上,就轉而開始學習中國文學。與現在的海外漢學發展情況不同,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一個中國留學生去外國學習中國文學,實在是莫名其妙。這還不算,他因為沒寫完論文,根本就無法正常畢業,於是只得購買了一個假的博士學位證書,帶回家來哄騙父母。

這位假博士回國之後一共輾轉了三個地方,做了三份不同的工作。伴隨著每一份工作,你都會看到主人公巨大的變化,這三份工作給他帶來的影響,甚至要比那四段戀愛來得更猛烈!《圍城》這部小說有一個非常奇妙之處,就是明明寫的是七十年前的故事,但是在今天看來也絲毫沒有任何的隔閡感,不僅幾段愛情故事聽上去就像是你的好哥們兒前幾天才發生過的事情,連方鴻漸在事業上的曲折也讓人感到彷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怪不得經常有人說,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錢鍾書筆下的方鴻漸。

方鴻漸歸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銀行——你要好奇了,明明是中國文學系畢業的留學生,為什麼會進銀行去工作呢?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這家銀行是方鴻漸那還沒過門就不幸去世的妻子家的產業。老岳父一聽賢婿學成歸來,立刻把他安排進了自己家開的銀行裡。與其說是上班,實際上不過是掛職。這種事情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吧?無論原來學的是什麼專業,本來又擁有何種抱負,很多人大學一畢業就會被父母拉回家去繼承家族產業,或者受父母的安排在家鄉謀職。方鴻漸也不能免俗,而且他好像絲毫也不以為俗,不僅在岳父的銀行裡輕輕鬆鬆地上班,而且吃住也都在岳父家裡,並且心安理得。

其實這還挺讓人吃驚的,因為雖然學藝不精,但是方鴻漸畢竟接受了歐洲文化的薰陶,法國的革命精神的各種新思潮也必定讓他耳濡目染。可是怎麼剛剛一回國就立刻倒插門到岳父的銀行裡去捧鐵飯碗呢?如果說婚姻的城池對於方鴻漸來說是個考驗,那麼事業這座城池在他的眼裡簡直猶如一攤黃土矮牆,根本還沒來得及看一眼就已經坍塌了。

好在戰爭局勢和社會動盪不允許他這麼英雄氣短,時局逼著他不得不離開上海的溫柔鄉,隨著幾個朋友一起奔赴湖南的一個小小的縣城,去一所戰時新創辦的三閭大學任教。值得我們欣慰的是,作為知識分子的方鴻漸好像終於要開始走上興師辦學、啟發民智的道路了。在國難當頭之下,彷彿這才是一個熱血青年應有的抱負與責任。

方鴻漸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他剛到三閭大學的時候也的確就是這樣想的:要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讓青年一代重新振作,改造我們的國家。可見他骨子裡畢竟還是有熱血的。可是呢,青年有志報國,不等於報國有路。一所剛剛創辦的大學,學生總數不過一百來人,其組織機構之複雜就比得上一個龐大的幫派系統。校長、主任、教授們好像在講課辦學之外還有很多的閒暇時間,有大把的精力能夠把學校的政治鬥爭搞得有聲有色。方鴻漸剛一進學校就莫名其妙地被劃歸為某一個幫派的成員,並且還處處受到其他幫派的排擠。

雖說描寫的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但是很多情節著實有趣。比方說方鴻漸原本被聘任教授,結果等到正式入職的時候只有副教授的職稱。無論他怎樣苦心經營,卻都攀不上教授的帽子。有同事就推心置腹地告訴他:從講師升到副教授是很容易的,但是從副教授升到教授就難於登天。好比從丫鬟轉做小妾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把小妾扶正做夫人卻是有違倫常的事情。這些論斷令人讀了之後不禁要驚奇地拍桌子。

再比如,三閭大學要施行“導師制”。這在今天看起來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在當時卻實乃首創。三閭大學不僅要求導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地授課和指導,而且還要導師每天都跟學生們一同吃飯。不過呢,教授們對授課和指導的問題並不在意,他們關心的焦點在於“一對一吃飯”問題上,並且就到底“怎麼吃”展開了非常激烈的討論。好好的“導師制”被討論成了“師生聚餐制”,令人啼笑皆非。

在學校裡當權的都是不學無術之輩,有學有術之輩卻又不把心思放在教學上,方鴻漸的內心是苦惱的:好不容易重新換了一個地方準備從零開始,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負,卻發現他只不過是從一座看上去很像銀行的城,轉而逃到了一座看上去很像學校的城。看上去不一樣,實際上都一樣。

好在這座城很快也待不下去了,方鴻漸因為受到同事檢舉被學校解聘,只得帶著愛妻孫小姐一起回到他逃來的那個地方——上海。從上海到湖南,又從湖南到上海,好像兜兜轉轉走了一個圈,又回到原來的起點。但其實不是這樣,不是回到原點,這次比原先還要更糟糕。

丟了學校的工作,方鴻漸經好友推薦去了一家報社。方鴻漸並不灰心,他認為報館和學校的實質是一樣的,都是開發民智,從精神上拯救國民。但實際上呢?由於報社各個部門都不缺人手,方鴻漸最後負責的是《家庭與婦女》和《文化與藝術》兩本刊物。

如果說一開始在岳父銀行的時候,方鴻漸只是一個混日子的紈絝子弟,那麼不辭萬難去湖南任教,以及回到上海的報社任職時,他已經漸漸有了覺悟,想要把自己的學識變成能夠振奮自己精神和影響他人的武器。但是他每一次想要施展抱負的念頭都會被現實迎頭一個悶棍打趴下去,不僅無奈,而且還有說不出口的疼痛。

三份工作,沒有任何一份能夠讓他實現自我價值,甚至沒有任何一份能夠讓他衣食無憂。每當換一個新工作的時候,起初他總是充滿期待和欣喜,但是等到不得不再換另一個工作的時候,就只剩巨大的失望在前面等待著他。看似從一座城裡掙扎著出來,最終只能陷於另一座城的禁錮。

第四部分

婚姻之城與事業之城都是如此令人無奈和失望,這讓整本嬉笑怒罵的小說彷彿都成了一部悲劇。但是錢鍾書有著令讀者意想不到的絕情,在這兩座看得見的城之外,他的筆下還有另一座看不見的城,讓我們稱它為“自我之城”吧。

縱觀整部小說,無論是在婚姻中還是工作中,方鴻漸一直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尋求歸屬感和認同感。他明明確信學識的真假與學位無關,但是在歸國之前還是心虛地買了一張假文憑。好像學問並不是學問,只有被別人知道了的學問才算得上是學問。至於孔子教過的“人不知而不慍”,早已不能安慰他內心的空洞。

愛情中的他也十分怯懦,彷彿別人說了什麼,比自己做過什麼還要更加有說服力。他並沒有勾引過蘇小姐,也沒有給過她愛的承諾,但是當蘇小姐在唐小姐面前汙衊他的時候,他卻像啞巴一樣不能反駁;最後娶孫小姐更是莫名其妙,完全是因為辦公室裡的其他同事和家鄉的長輩以為他和孫小姐已經是一對了,於是他就大闊步地走進對方設好的圈套裡,主動向孫小姐求婚了。

事業中的他更是可笑到了極點,在三閭大學任教的時候,明明自己擅長的是中國文學,但是卻心甘情願地去教一門叫做“論理學”的公共科目;在報社做編輯的時候,明明希望能夠負責經濟和時政版面,最後居然只能寫如何在菠菜上面淋麻油的廚房小知識。

方鴻漸並非是一個沒有半點學識的人,對於愛情更不是隨波逐流而是有自己明確的追求,事業上他何嘗沒有自己的期待?但是他卻犯了一個十分致命的錯誤:終其一生,他都努力想要活成別人所期待的樣子。也許這正是整部《圍城》中最大的一座城,這座城之高大、之堅固,簡直無法被摧毀。被禁錮了的內心,比被禁錮了的肉身更難得到解脫。如果不是這種對於歸屬感和認同感的盲目渴望,也許方鴻漸可以過上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但是這種來自自我的封閉實在太牢不可破了,或許“自我之城”才是世界上最難衝出的一座城。錢鍾書敏銳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用盡諷刺與戲謔的筆法,通過一個小小的方鴻漸,寫盡了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中都難以擺脫的困境與孤獨,留給我們大家一個根本無法解答的難題。

總結

第一, 錢鍾書是庚子賠款留學生,他塑造一個歸國留學生的方鴻漸作為小說的主角。海外知識分子與本土文化格格不入的尷尬,奠定了整部小說的基調。

第二, 作者在小說中描述了世間的四種愛情,分別是:情慾的愛、門當戶對的愛、求之不得的愛、不可擺脫的愛。通過主人公在每一種愛情中不同的經歷與感受,揭秘婚姻這座圍城原本就矛盾的本質。

第三, 在錢鍾書的筆下,主人公的三份工作代表了知識分子實現自我價值的三種途徑:銀行經濟救國、學校教育救國、報社啟發民智救國。但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永遠是事業這座圍城最無奈之處。

第四, 除了婚姻之城、事業之城這兩座看得見的圍城,作者還為我們展現了一座看不見的自我之城。對於歸屬感與認同感的渴望,往往成為人們禁錮自己的枷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整個中國社會都是如此,而在今天我們的生活中亦是如此,努力想要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這是人生最大的一座心靈圍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