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的优秀与新海诚的成长

一如既往的优秀与新海诚的成长

无可挑剔的画面与配乐

新海诚擅长什么?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说背景,深入一些其实是描背景,也就是通过描照片来创作背景。但反过来问:通过描照片来绘制背景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适合创作什么样的作品?这个问题就变得复杂许多了。描照片的特点主要是两点:

  1. 照片本身的特点
  2. 描的特点

人类的视觉系统是一个非常微妙的系统,外围视感细胞更密集而中间视锥细胞,人类对一副图像并不是「一视同仁」的。再加上即使忽略这一点,人眼的焦距大约等效于一支焦距 40mm 镜头。这使得我们更容易关注我们视力范围的中间,却对周围更不容易关注。人类对图像的回忆,生动却并不丰富。它和相机有着本质的区别。相机感光片上每一个像素都映射着照进来的一束光线。新海诚的背景就给人这种细节本身带来的冲击感,密集的大楼就仿佛就像从东京天空树上望下去一样给人以冲击。

而相机也有它的缺点,它对色彩的还原是朴素的,没有任何个人情感的,而描出来的背景就不一样了。它使得画面更有扑面而来的震慑感,这是新海诚的动画不同于拍摄出来的电影的一个重要区别。描背景的手法适合宏大的场景,这使得照片和描两者的优势最大化。《你的名字。》将剧情放入了一个相当宏大的故事设定,这给予新海诚巨大的创作空间,将其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次的配乐全部是由首次合作的 RADWIMPS 创作完成,但这不但没有给电影减分,配乐的烘托恰恰是这部作品中非常突出的亮点。电影配乐专辑发行后也蝉联了两周的销量榜冠军。电影结束后,你一定会记住其中一首或两首配乐。所以就去买一张配乐 CD 吧(逃

如果你没有看过新海诚的其它作品,请不要有任何顾虑地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你一定能满意而归的。你甚至想一帧画面一帧画面,一张原画一张原画地看。所以等 BD 发行了就去买吧(逃

薛定谔的剧情短板

以下内容涉嫌剧透,请未观看电影的跳至总结

新海诚会讲故事吗?会也不太会。我第一次看新海诚的作品,是《秒速五厘米》。这部作品也讲了一个好故事,但是电影不是小说,需要挑选,需要取舍,作品的剧情节奏把控显然不如这部作品,途中的一些描写略显拖沓。在《你的名字。》中你可以看到新海诚在电影节奏的把握上有了飞跃。给了人一种会讲故事了的感觉。

故事采用了一个男女主人公双线叙事,最终双线合一,将一个个伏笔揭开的手法。作者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也好好地从一开始就埋好了伏笔。电影试图用一个「五次元」这种高维概念,使用多世界诠释来解释男女主人公时间线上的穿越。但不要用科幻的想法来看,否则这个解释硬伤累累。

但这重要吗?不重要。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架空的物理观的话,你会发现这不但不是硬伤,反而是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线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将故事变得充满悬念,让观众更好地代入男女主人公的心境。

但这部作品的剧情好吗?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这类题材,那么毋庸置疑:好!但新海诚写过太多爱情故事,性别转换的题材在小说中也屡见不鲜,时空穿越写得比这部作品好的也大有人在,你可能在这部作品中看到太多的既视感,这部作品的新意确实稍显不足。我更愿意把这部作品看成宏大背景版本的《秒速五厘米》。但作品确实在这些既视感中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即使是坏事,也并不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

作品的结局是一个 Good Ending,这不同于《秒速五厘米》的较为开放的 Bad Ending,这也许和男主人公是一个建筑师而不是一个程序员有关(逃)。但这并不影响这部作品的回味,你依然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细节,想说出口的无数个问题。这个好结局不止是观众喜欢看到的,而且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

总结

进电影院看、买 CD、买 BD。他值。

这部作品即使称不上是神作,也是一部佳作。作品将新海诚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新海诚也在一步一步改进自己薄弱的地方。也许新海诚本就很优秀,所以他的进步并不那么明显,因为新海诚常考 90 分我们才对他的优秀习以为常,意料之中。这部作品确实还有一些不够好的地方,但他好的地方已经非常亮眼和闪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