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得一人可免一分咎,得十人漸受百分福

曾有一人冒充校官高談闊論,曾國藩見這個人言辭伶俐,於是他心中好奇,便與他談及欺騙他人的話語,此人聽後嚴肅地說:“受欺不受欺,全在於自己是何種人。我行走社會這麼久,早有所聞,像中堂大人至誠盛德,別人不忍欺騙;像左宗棠嚴氣正性,別人不敢欺騙。而別人不欺卻懷疑別人欺騙他,或已經被欺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

曾國藩見此人講了四種“欺法”,覺得很有道理,不禁大喜,對他說:“你可到軍營中,觀我所用之人。”這個人便答應了。第二天,拜見營中文武各官後,他便煞有介事地對曾國藩說:“軍中多豪傑俊雄之士,但我從中發現有兩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國藩急忙問是何人?此人舉塗宗瀛及郭遠堂以對。曾國藩又大喜稱善,待為上賓。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位置,暫時讓他督造船炮。

曾國藩:得一人可免一分咎,得十人漸受百分福

誰想到,沒過幾天,有人向曾國藩報告此人挾千金逃走,請發兵追捕。曾國藩默然良久,說:“停下,不要追。”士兵不解,曾國藩則說:“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邊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幾天後,幕僚問他為什麼不發兵追捕那個欺騙他的人。曾國藩則說:“如今捻軍正是猖獗之時,這個人只是騙些錢來維持生計,如果過於逼他,恐怕他會進入敵營,那樣傷害可就大了。失去的只是千金,這比起我受欺的名譽微不足道。”

可見,曾國藩不但對自己陣營的人才有所愛惜,同時也重視籠絡各方面的人,不輕易與他人陷入糾紛之中,這也就是“得一人可免一分咎,得十人漸受百分福”的道理所在。

曾國藩特別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常把經營“人”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在《至沅弟》的信中,曾國藩特別提出:“辦大事者,應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的人選擇不到,姑且選差一點的,慢慢教育他就可以了。”

曾國藩:得一人可免一分咎,得十人漸受百分福

在如何觀人、用人的問題上,曾國藩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他認為,沒有官氣,辦事清晰,不說大話的人是可用之人。能夠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人也是可用之人。但是那些官氣十足、亂放空話的人絕不是什麼人才,這樣的人只會惹人生厭。

“有操守”“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言”可算是曾國藩用人的四條標準。操守就是原則,或者說理想。所謂有操守而無官氣,就要求一個人需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不是為了鑽官場上的一些空子,貪圖一些小便宜而做官,為人處世都要遵循自己的原則。

有條理少大言則是強調做人要謹慎,善於思考,看待問題要全面有見解,並且不說空話,言而有信。《三國志》中有“(諸葛)亮獨觀其大略”,這個“大略”,就是調理的意思。沒有調理的人必做不成大事。從這四條標準可以看出,曾國藩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更看重一個人的德行。

曾國藩:得一人可免一分咎,得十人漸受百分福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來把人分為四個層面,聖人,有才有德;愚人,無才無德;君子,有德少才;小人,有才無德。在曾國藩看來,一個人的德遠遠比才更加重要,因為才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或是他人的幫助來彌補,德是一個人立身的基礎,難以有所轉變,所有曾國藩寧選那種有德少才的君子,並認為德如樹之幹,才是數之葉。

曾國藩幕府中最出色的人才,就是後來成為晚清第一重臣的李鴻章。李鴻章少年時代跟隨曾國藩學習詩文,後來在曾國藩幕府中出謀劃策,起草重要文件,曾國藩對他特別重視,並評價其為“勁氣內斂,才大心細,堪封疆之任”。封疆之任,就是有能力做巡撫和總督。“心細”,既有考慮事情細密周全,又有做事有條不紊的意思。從這也可以看出曾國藩選拔人才的一些標準。

曾國藩:得一人可免一分咎,得十人漸受百分福

曾國藩平生禮賢下士,對投幕的各種人都傾心相接,並且他胸襟廣大,常有遠見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