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打罵教育出了怎樣的孩子?這樣做,培養獨立而有思想的孩子!

你的打罵教育出了怎樣的孩子?這樣做,培養獨立而有思想的孩子!

上午接到以前家長的一個電話,掛掉電話後,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媽媽在電話裡說,孩子最近考試,語文考了11分,數學考了18分,還只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再大一些怎麼辦呢?

詢問最近孩子的學習情況,媽媽說孩子不認識字。之前在和這個孩子接觸的時候,能感覺到他基礎薄弱一些,但在我教孩子那段時間裡,基本成績從18分提到了77分,雖然不以分數論未來,但至少反映了孩子的進步。

聽到孩子的情況,我給了媽媽一些建議:建議媽媽帶著孩子讀帶拼音的書,一開始不要讀太多,就著一篇讀,先帶拼音讀,然後擋住拼音讀,讀的時候遇到不會的再看看拼音,繼續讀下去……

沒等我說完,媽媽就著急地打斷我,說孩子不幹,我離開之後給孩子上課的老師,孩子也是不好好聽,笑老師。媽媽不理解為什麼以前上課的時候,因為寒假媽媽跑滴滴,帶著孩子,孩子在車裡、在服務站都可以好好上課,現在怎麼就這樣了?

因為和這個媽媽比較熟悉,根據媽媽講的情況,我給她分析了孩子現在對學習的心理:

語文太難了,我怎麼也學不會大家都在笑話我,老師也覺得我拖後腿在學校也不快樂,好多壞事都是我做的媽媽跑滴滴那麼辛苦,課外班我不要上了我還有什麼希望

媽媽又補充了一條,讓我很警覺,當鄰居問孩子在學校能考多少分,孩子總說自己語文、數學考八九十分,實際上孩子只能考十幾分。

問道媽媽以前如何處理孩子如實說自己犯得錯誤,媽媽說基本就是打和罵,甚至他的爸爸說他你學習這麼差,以後有什麼出息,長大了只能去監獄!

我忽然就想起了上課時在視頻裡看到媽媽糾正孩子的時候,孩子對媽媽大吼大叫;當孩子有不對的時候,我給他指出問題,他如何狡辯,會嬉笑著說自己在開玩笑;當他一個小孩子遇到解決不了的平板問題時,明知爸爸在家裡,卻不去求助爸爸,讓爸爸來解決。

這個孩子太缺乏安全感了,他不敢犯錯誤,甚至犯了錯誤不能說實話,因為說實話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這個孩子缺少寬容感,他不敢坦然面對錯誤,因為坦然面對 除了被批評還是被批評,即便承認了,也會在以後被拿出來不停地說。所以面對媽媽的指導,他都感覺自己的安全線被挑釁了。

這個孩子沒有自我表達的空間,他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因為在別人眼裡,自己是個笨蛋;如果提出來,可能又會聽到“別人怎麼都會”的字眼。

聽到我這樣分析,媽媽感到很後悔,說如果知道對孩子的心靈能造成這麼大的傷害,即便當時有再大的錯誤她都不會罵孩子了。

你的打罵教育出了怎樣的孩子?這樣做,培養獨立而有思想的孩子!

和這位媽媽掛完電話後想起,前兩天在讀柴靜的《看見》,裡面有一個案例,令我印象深刻。

二零一二年年尾,西安音樂學院鋼琴專業大三學生藥家鑫將一個騎電動車、叫張妙的女人撞倒在地,藥家鑫拿著隨身攜帶的尖刀在她的胸腹部連刺六刀,導致張妙主動脈、上腔靜脈破裂大出血死亡。

柴靜在一個月後採訪了張妙與藥家鑫的父母。

藥家鑫年幼時,父親隨軍在外,讀幼兒園時開始按母親的要求學琴,母親一個月工資五十塊錢,三十塊錢交上課費,學不會被尺子打手,一邊打藥家鑫一邊哭,但從也不反抗。

母親對他說,凡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兒,只要打架了,不管誰的對錯,他回來肯定要捱罵。藥家鑫被同學逼著背,不背藥家鑫就要給同學一塊錢,老師處理事情的時候,他父親認為是小事沒必要太計較,沒有幫助他。

到後來,他狂熱的沉迷於一事,只唱日本歌星濱崎步的歌、上網、打遊戲、逃學,嫌棄自己是單眼皮,嫌棄自己長得胖,夢想著中了五百萬去整容。

節目後,柴靜八年前採訪的抑鬱症患者宋對藥家鑫的事件進行了解讀:

藥家鑫看到張妙在看自己的車牌號,他覺得記住了車牌號,他爸媽知道了,就饒不了他,這對他是天大的事。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出車禍不算天大的事,但對他來說就是天大的事。

一字一句,敲打在心上,直抵心底。

關於父母嚴厲教育,我採訪過很多孩子,都有如下說法:

1.我爸爸和媽媽在打罵我的時候都會說是為了我好!

2.媽媽罵我的時候,爸爸不會幫我,而是和媽媽一起罵我。

3.我媽打我的時候,一開始用手打,後來打得疼了,就用笤帚打!

4.打吧,頂多就是疼一些,又打不死我!

5.媽媽說我把她氣得發抖,我又沒讓她生氣!

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很熟悉?

作為老師,也能理解家長的辛苦與無奈。

工作一天,在公司裡有做不完的業務,有應付不完的明爭暗鬥,有解釋不了的委屈,也有想靜靜的想法。回到家,看到孩子因為一些可有可無的理由而作業完不成,氣就不打一處來。

想要讓孩子快點寫完去休息,用自己僅有的知識,再不斷地上網搜索方法給孩子講,可孩子還不懂,一次兩次有耐心,次數多了,不免懷疑自己孩子笨,不免懷疑自己孩子是故意的,認為他就不想寫作業!

可是,家長是否有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過這個理由的背後對他來說是否很難?是否有考慮過講解的方法是否對症下藥?

你的打罵教育出了怎樣的孩子?這樣做,培養獨立而有思想的孩子!

在今天,我們都在倡導要注重家庭教育,可沒有人告訴過我們家庭教育是什麼,也沒有人告訴過我們家長要教育什麼?

首先,我們先來探討一下,什麼是家?

一些志趣相投的人、幾間房屋,就構建起了一個家。

什麼是家庭教育?搜狗百科上這樣定義: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一些發達國家在廣義上這樣定義家庭教育,指具有增進家人關係與家庭功能之各種教育活動,其範圍如下:(一)親職教育(二)子職教育(三)兩性教育(四)婚姻教育(五)倫理教育(六)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七)其他家庭教育事項

隨著現在網絡技術的發達,這些信息隨手一搜就能搜到很多,但如何去做,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也不會有統一的標準,因為人生而不同,我在這裡總結了一些經驗,將它分享給你:

一、自我反思

1.我的孩子是一個什麼性格的孩子?

2.我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對比,他的優點有哪些?他有哪些不足?

3.我如何挖掘孩子的優點,並幫助他放大優點?

4.我如何幫助孩子改善他的不足,但又不打擊他的自信心?

5.我的孩子要做班級第一嗎?我考量孩子的標準是什麼?

6.有哪些原則性的問題是不允許去挑戰的?

7.有哪些規則可以有彈性地調整?

8.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9.他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10.我是否能真正放下他犯過的錯?

如果手邊有筆有紙,可以在紙上寫下這些問題的答案,寫的過程中你的內心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觸動。

二、教育孩子

1.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很多家長很不重視生活能力的培養,一個孩子的身後有著五、六個大人,每個人負責孩子一個方面,都不見得能分配過來,有時候,大人為了表達對孩子的愛,還會搶著去做,試想:你能陪他多久?成年後,他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嗎?而你替他完成的這些事恰恰阻攔了他感受生活的美好!

2.給予孩子犯錯的空間

家長大多怕了被老師教,因為小時候,只要父母被叫到學校,多半回家後會被收拾,到了自己為人父母的時候,家長就會時時刻刻警惕孩子犯錯,避免以後被老師叫到學校,可是,你總說這樣做不允許,那樣做不允許,他不知道為什麼不被允許,就會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去做。

3.犯錯後帶孩子及時反思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年齡小,不知道自己錯哪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從多方面來分析,不需要表態,只需要從不同角度去說,來讓孩子去判斷。

4.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看到習慣,家長第一反應一定是學習習慣。其實不然,這個習慣包含的方面很廣,除了學習習慣,還有起床的習慣、洗漱的習慣、吃飯的習慣、玩耍的習慣、看電視的習慣、陪伴的習慣、外出的習慣、溝通的習慣、物品擺放的習慣等。習慣雖小,但會影響他日後的方方面面,甚至生活方面會影響到學習乃至工作。

5.要介紹不要急於表達態度

作為家長,總是想保護孩子,希望能通過自己經驗讓他去記住應該怎麼樣是對的,反而缺少了讓他了解事物、自我判斷、獨立嘗試、總結經驗的過程,所以在教育中,家長更重要的是聽孩子說,家長只需要傾聽和發問,其餘的他自會思考。

6.不要總想著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現在你不聽我的,告訴你總有一天你要吃虧。”

“怎麼樣,當初我說的對吧?”

當你說出第一句話的時候,就已經把孩子拉到了自己的敵對面,潛意識裡你在等著孩子犯錯,等著證明孩子不聽你的必然會吃虧,可是在你很小的時候你也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只是有了學習和成長,你才知道哪些是正確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急於求成呢?

7.堅信“羅馬非一日建成”

即便是天資聰穎的孩子,也不能一蹴而就,更何況是面對眼前的難題呢?即便是面對自己的伴侶,她也不會完全按照你的需求來行動,更何況面對一個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呢?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不要著急,他現在不聽你的,不代表沒有聽進去,只是他的認知沒有達到,不必著急,播下一顆種子,給它肥水,在未來定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8.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無力

對於大部分孩子而言,父母都是強勢且不可挑戰的,其實父母的內心也有很多無力,有很多不知所措,那又何必端著架子呢?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內心想法,你會發現,不僅孩子體貼了,也變成“小大人”了,好多事情不需要你要求,他也能做到了。

為人父母,是人生第一次,有很多坎坷、有很多無力;教育子女,是人生一大挑戰,有很多變數、有很多選擇。

可是又能怎麼辦呢?生老病死,是我們行走一遭的必經課程。

眼前有人宜喜宜嗔,願意給它好風好水,讓它好花生長。與君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