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色象》:呈現中國數千年色象斑駁

陳魯南《中國歷史的色象》

全景式展示中國文化的風物之美和中國人的審美情趣

解密中國歷史演進的顏色密碼

《中國歷史的色象》:呈現中國數千年色象斑駁

在古代中國,最重要的顏色只有五種:赤、青、黃、白、黑。在中華文明的演進過程中,五色系統與五行理論互為表裡,滲透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

《中國歷史的色象》從人文歷史的角度闡釋色彩,描述色彩與中國古代文化(包括政治、歷史、文學、民俗、藝術等)千絲萬縷的聯繫。作者以歷史為珠,以顏色為絡,將舊時風物撿拾串起,琴棋書畫、詩酒遊樂、廟堂宏論、閨閣綺語、花鳥魚蟲、人鬼仙凡……將中國數千年的色象斑駁呈現,令人目眩。

同時,本書將五色這一政治文化,所被國人所賦予的各種重大、深遠、精準而繁複的社會含義進行解碼,從中透視中國歷史演進的文化玄機。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本書裝幀設計採用燙金、裸背、精裝、四色印刷。樸素的質感與奢華的風格相得益彰,互為表裡。力求“以樸素的質感去追溯文明之源,用流光溢彩的美體現文明所達到的高度”。

展卷翻閱,舊時風物與景緻躍然紙上,撲面而來的是嗅得到馨香的良辰美景。帶您透過五色的光彩,踏上一條逐色之旅

紅色

從古到今,政治大約都是不怎麼為人所喜愛的東西,然而在我們的文化裡,人們對紅色的熱情,追根溯源卻是起源於政治。在近代,紅色的政治意味因紅旗、紅五星等紅色政權的具體形象而為人們所熟知;在古代,紅色與政治的結合,與權力的共舞,卻是多種多樣,不一而足。

青色

在文明之初,當人類掌握了一定的知識而尚未上升到科學的時候,天大約是最能激發他們好奇心與想象力的東西。那虛無縹緲、無窮無盡的蒼穹,明明矗立眼前,卻又永遠無法到達,惹人心癢,又讓人嘆息。於是,聰慧的人們精巧地編織了許多神話故事,給內心的渴望一種望梅止渴似的滿足。由於天空是青色的,那些或精彩或玄奧的故事,也都與青色聯繫在一起,使這顏色多了幾分仙氣。

黃色

提起“黃色”,現代國人首先所想到的,大約不是某種顏色,而是淫穢、色情、少兒不宜、乃至某島國的電影和該類電影的女明星,大有魯迅先生所說的“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的意味。而若將這詞彙與古代社會生活聯繫起來,人們大約又只會想起金光燦爛、雍容威嚴的皇室氣象;除此而外,那時似乎再無廣泛應用這一顏色的領域與場合。一為天子的專用色,一為賤業的指代色,“黃”之含義,究竟原本為何,又如何嬗變,還是很讓人好奇。

黑色

學者們普遍認為,黑色與白色是人類最早認識的顏色,因為它們位於色階的兩極,對比最為強烈,最容易為視覺細胞辨識。而我們的民族使用黑色的歷史,也極為久遠。在距今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當先祖們剛剛學會製造陶器的時候,便已經使用紅色和黑色來做裝飾。在黃河流域的諸多新石器時代考古發現,出土了許多以黑色條紋作為裝飾的陶器殘片,有些花紋甚至稱得上精美。而在殷商時期,人們在龜甲和獸骨上刻下文字後,也常常用紅色和黑色的粉狀物去填充這些組成文字的刻痕。與黑色如此漫長的廝守,自然也賦予它多種多樣的文字表現形式。

白色

白色被古人視為各種色彩的基礎色,有了白色,其他顏色彷彿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淮南子》裡就說,“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直接確定了白色的基礎性地位。其實《淮南子》這話也是轉借來的。老子的弟子文子有本著作,名稱也叫《文子》,其中就說過同樣的話。文子與孔子同時代,名氣卻要小得多,所以不怎麼為後人關注。但道家思想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的觀念,對絢爛多姿的各種顏色與樸實無華的無色之色之間的關係,頗有見地;“白立而五色成矣”,很有一針見血的意味。

試讀

第五篇 白色

《尚白的王朝》

在中國的歷代王朝中,崇尚白色的王朝是很少的。據儒家學者的研究,商朝是以白色為國色的。商朝的國旗是白色,叫“大白”,就是沒有圖像花紋的淨白的大旗;商人舉行朝會必須在白天,普通百姓舉行婚禮也要在白天;商朝貴族的隨葬品,也以白色的陶器居多。不過,這些理論並沒有太多的證據支持,儒家學者的目的是希望證明商朝對應的是五行中的金,而崇尚紅色和火德的周朝替代商朝就是火克金,所以是合理合法的。畢竟,周朝在儒家學者心目中是一個完美的時代。其實,前文講黑色時說過“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典故,商朝的祖先又稱玄王,所以黑色似乎才是商人喜愛的顏色。所以,五行家們就支持這一觀點,認為商朝是水德,儒家學者們說得不對。

商朝畢竟處在久遠的上古時期,很多事情難以考證。在商朝以後,崇尚白色的王朝只有兩個:一是晉朝,二是兩宋時的金國政權。晉朝認為自己是金德,應當凸顯白色的特殊地位,所以晉朝的皇帝都戴白紗帽,太子結婚則穿白色的絲質禮服,裝飾紫色的瓔珞。西晉張敞的《東宮舊事》說:“太子納妃,有白白紗白絹衫,並紫結纓。”當時,官員則流行配白色的衣帶,一改兩漢的“懷金拖紫”,以致上朝時大殿上一片白色。這一傳統在東晉之後還有留存,宋齊之際,皇帝在宴會上經常戴白色紗帽,而大臣們則戴的是烏紗帽。

兩宋時的女真族政權金國喜愛白色,理由也差不多。女真族政權建立之初,曾與宋朝聯盟共同對付契丹人的遼國政權。女真族首領發現自家的政權尚無名稱,就請教宋人的意見,以定國號。宋人擔心在打垮契丹人之後,女真人又變得強大,再度欺負宋朝,於是建議其定國號為金,因為宋朝是火德,火可以克金,防止其做大。女真人大約當時還不懂中原文化,所以欣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建立了金國。女真族本來就喜愛白色,金在五行中又對應白色,正好匹配。

不過,若干年後金國統治者的文化水平提高了,看出了宋人包藏的禍心。此時,遼國已滅,金國對宋朝的疆土虎視眈眈,於是金國皇帝召集群臣討論國運,希望改國家為水德,因為水能滅火。結果,有人跳出來說,所謂“烈火煉真金”,金不經火煉也不成器,不需更改。金國皇帝覺得有道理,繼續崇尚金德與白色。這段故事,在記述金國曆史的《大金德運圖說》裡有詳細記載。宋人處心積慮,以為能夠從五行上剋制金國,卻仍被金國打得避居江南,甚至兩個皇帝都做了俘虜,留下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足見五行學說的荒謬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