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不从军?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陆游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一生写的诗超过了一万首。

按理来说,陆游给大家呈现的是一介书生形象,他在国家面前为何主张抵抗,这等强硬的态度呢?笔者觉得,这和陆游的家族被迫南迁有关,当然也和朝堂斗争有关。

那么陆游自己为什么不去从军呢?且听笔者分析。

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不从军?

一、自身官员出身

我们知道,许多诗人都有“郁郁不得志”的形容词。而这个词也往往被曲解为此人啥职位都没有。实际上,够得上这“郁郁不得志”的评价的,至少也是有品级的官。

陆游出身名门,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镇江府通判、隆兴府通判、夔州通判、蜀州通判等职,注意,这里面很多“通判”,宋时通判掌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事项(相当于公检法系统),是知州的副职。也就是说,陆游是一个高级公务员。这里面任何一个职位都比士兵的贡献大。

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不从军?

当然陆游也有参战之请求,但是,作为大臣,更应该服从皇帝的命令。调什么人去什么地方都是上面谋定好的,除非可以上达天听,否则只有服从调任是不是。


二、一是做的是运筹帷幄的参谋工作,二是无仗可打

陆游生活于1125年—1210年,这一时期宋朝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陆游想从军也无战可打,不过南宋朝廷有过几次北伐战。

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不从军?

(一)、宋高宗赵构在位时,绍兴四年(1134年)春,岳飞北伐。

陆游才9岁。自然和战争无缘。

(二)、隆兴年间,张浚北伐。陆游努力做好本分工作。

1.为张浚谋划,

张浚北伐时,陆游时任枢密院编修官、镇江府通判,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通判为武官,也就是说均是军官,他在任上为张浚出谋划策,让张浚慢慢来,莫急躁。这也算是贡献吧。

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不从军?

“恭审诞膺册书,首冠枢府。运筹决帷幄之胜,遂定庙谟;假钺督中外之 军,仍专阃寄。耕田凿井,举皆涵养之余;寸地尺天,莫匪照临之旧。 岂无必取之长算,要在熟讲而缓行。"

——陆游《贺张都督启》

然而张浚并没有熟讲而缓行。北伐最终失败,隆兴二年(1164),宋金议和,双方约定:

“一、易君臣之称,为叔侄之国,宋主称金主为叔父。
二、两国文书,改表诏为国书。
三、宋岁币银绢各减五万两匹,并不称岁贡。
四、两国疆界,仍一如绍兴之旧。
五、两国各归还被俘之人,但叛亡者不与。”

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不从军?

2.四十年和平期

议和之后,双方保持了四十年的和平。也就是说,下次北伐即开禧北伐,已经是1204年

四十年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大半生。这四十年中陆游因主战立场而多次罢官,如隆兴和议两年后,乾道二年 (1166) , 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 被言官所论“交结台谏, 鼓唱是非”自隆兴府通判免归。此为陆游第一次被免官。此后在淳熙三年 (1176) 、淳熙八年 (1181)、淳熙十六年(1189)又被罢官。这四十年他也只有作诗聊以自娱,我们印象比较深的诗词大多数是这四十年和平期间所做。如熟悉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不从军?

此诗创作于1192年,距离下一次的韩侂胄北伐还有十二年。

3.为王炎谋划

四十年和平期间,陆游也有接近战争的时候。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46岁,黄金年龄),王炎任四川宣抚使,开征西幕府,大力准备出战,陆游成为其重要幕僚,日夜整军经武,另写出《平戎策》

“王炎宣撫川、陝,辟為幹辦公事。游為炎陳進取之策,以為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

——陆游《平戎策》

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不从军?

可惜因为宋金都希望暂时保持和平状态,没被采纳。乾道八年 (1172) , 王炎被调离四川宣抚使任,征西幕府也被撤销。陆游写下《嘉川铺得檄遂行中夜次小柏》,借“著鞭”刘琨典故指北伐事, 因王炎内调, 北伐无望, 陆游内心忧急如焚。随后,陆游又多次上疏北伐被驳回,因而牢骚满腹颓然不豫。

王炎之后,范成大入蜀任四川安抚使,陆游入其幕,在范公幕府时陆游常流露出强烈的北伐情怀, 如其诗《中夜闻大雷雨》《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等。但范成大已无北伐之心。

(三)、宋宁宗开禧北伐,也即韩侂胄北伐。陆游有心无力。

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不从军?

开禧二年(1206年,陆游1210年去世),韩侂胄得到宋宁宗支持发动北伐,陆游此时已经81岁,是风烛残年,无力参战了。但是老迈的陆游闻讯,仍然写下作文《老马行》,表达自己的北伐情怀:

“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陆游《老马行》

然而此战失败,宋金再定和议,订盟约如下:

“一、两国国境如前,金尽以所侵之地还宋。
二,改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之国,宋主称金主为伯。
三、宋增岁币为银绢三十万两匹。
四、宋别以犒军钱三百万贯与金。”

和议两年后,老年的陆游悲愤忧患中死去,做《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不从军?

综上所述,陆游想要从军,从战争的角度来达成自己的理想,他也只能努力地尽一个参谋军官的责任,更无奈的是他生不逢时,一生中并没有遇上几次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