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才显得珍贵。因此这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说出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迷茫与困惑:追求人生价值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呢?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呢?

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关于这个话题,千年前的文人苏轼有话说:

苏轼这一生,有过很多身份。人生得意时,他是皇帝的秘书,是专唱反调的人;失意时,他是酒仙,是乐天派、工程师。

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我想,关于人生的意义,没有谁能比苏轼还说得清,而他在弥留之际为儿子写的一首《庐山烟雨》,更是在短短28字内,道尽人生的三大境界。

《庐山烟雨》北宋.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此时64岁的苏轼已不再意气风发,经过数次被贬,一生坎坷,此时的他已是风烛老人,多年参禅的他对于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首先,这是一首禅诗,体裁为七言绝句,也称《观潮》。

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这首七绝初读会觉得有些奇怪,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一模一样,其实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在诗中高僧将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庐山烟雨"和"浙江潮"分别是山和水,在去之前人们被这山水吸引,为的不过是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此时的山不过就是山,水不过就是水,此为第一境界。

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等到了山水前,这山和水早就不是自然的山水,不过是一份执念的达成。人们这时候或许会得到满足,或许会有现象和想象不一的失望,种种思绪让人们失去了欣赏山水的初心,这就是第二种境界。

最后一境,是返璞归真。在经历了人生种种,再以纯净的初心去看待这山山水水,心中再无杂念时,山水则回归了最真实的面目。只可惜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能做到第三种境界的,除苏轼之外,还有"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的大宋词人辛弃疾,对此,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写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这句话,说的不正是这种境界吗?

人皆渴望悟道、超脱凡俗。然而不经这由本性,到人性再到自性的三重山,怕是不能真正了然人生的意义。

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苏轼的诗词说尽人生哲学

苏轼也曾汲汲于功名利禄,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他明白: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他不希望儿子步入后尘,所以才会以"庐山烟雨"为喻,告诉儿子莫要执着于官场功名,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令人感动。

"你读过的书,你走过的路,都藏在你的气质里。"

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苏轼的一生,体会他的壮志豪情,不妨去看一下《苏轼词传》。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苏轼诗词读本,也有不少是名家编写的,但主要都是诗词加译文的形式,很多人读完依旧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不仅如此,书中还大量的使用地图、时间坐标、图表、图画清单等,信息量非常的大,而且更直观、清楚,在不知不觉中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探索,提升思考力、发现力,极具趣味性!

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书,它包括仓央嘉措、辛弃疾、李清照、李煜、纳兰容若的作品,可谓是"诗词界的百科全书"了。

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这套书不仅包装精美,更是根据人物的不同背景和形象设计了优美的封面,纸质也很精良,阅读起来不得不说是一种享受。

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这不仅是孩子需要学习的,我们成年人,更需要学习!身在中华,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国家瑰宝。

苏轼临终前顿悟,留给儿子一首诗,短短2句话,道尽生死哲学

5本书,仅需45元,平均一本也就只要9元,也就是两包烟的价钱,就能读懂5位诗人的名作,并能从中感悟到大家风范的人生哲理,何乐而不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