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冰雪太白山,太白山位於寶雞太白縣,第四紀冰川遺蹟夏日不化。圖/視覺中國


-風物君語-

八百里秦川開篇之地


關中平原,從來不缺歷史滄桑。

在這片土地上,綿延不絕的秦嶺與亙古流淌的渭河,自西向東平行推進,如同打通了華夏文明的“任督二脈”。山河之間,周、秦、漢、唐,紛紛走向鼎盛又分崩離析,平原上的日出日落,就像是一個個王朝遠去的背影。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自寶雞太白縣翠嘰山俯瞰縣城。攝影/馬晨


寶雞,正是這八百里秦川的開篇之地


無論是最早開啟

農耕社會周人,還是最先建立封建王朝秦人,在一路東進成為山河共主之前,都曾選擇在寶雞韜光養晦、厚積薄發,世人皆知“得關中者得天下”,卻不知“得寶雞者得關中”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寶雞隴縣關山草原,歷史上是重要的軍馬場。攝影/馬晨


她甚至比西安更“古老”。幾乎每一座博物館,都心心念念著拿一件來自寶雞的青銅器當“鎮館之寶”,而在寶雞賈家村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何尊上,刻有的“宅茲中國”銘文,正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最早的“中國”從何處來?


寶雞低調、古樸的氣質,就如同武俠小說裡的“掃地僧”一般。

同樣處在關中平原,如果說佔據了中心腹地的

西安,是王侯將相們大展身手的舞臺;那麼位於甘、陝之交,把守著咽喉要道,又坐擁沃野千里的寶雞,則更像是支撐著這片王圖霸業的大後方——


寶雞以北,是奠定了中華文明厚度和深度的黃土高原;往西,又與甘肅天水六盤山相望;其南,則盤踞著素有“華夏龍脈”之稱的秦嶺山脈。三面高原、山嶺的環繞,使得寶雞的地形狹長,城市集中在河流兩岸,猶如一條通往關中腹地的窄道。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寶雞地形圖,其中的太白山是傳統意義上的秦嶺主峰,也是青藏高原以東、中國大陸的第一高峰。 製圖/Paprika


寶雞雖然多山,卻不缺乏水的靈氣。自鳳縣嘉陵谷發源的嘉陵江,一路西去南顧,滋養甘肅隴南與山城重慶,而發源自甘肅鳥鼠山的渭河,從黃土高原的溝壑區蜿蜒而來,穿過山高谷深的秦隴山區,最後由寶雞“破關而入”,一路浩蕩東去橫貫整個關中地區。渭河中裹挾的巨量泥沙,則由於河流衝出山區後流速減緩,逐漸堆積成陸,塑造出了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寶雞金臺區六川河。 攝影/胡熠


因此,寶雞一方面南有天險、北有屏障,成為了連通秦、隴之間的要道;另一方面又擁有豐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在《尚書》中,寶雞所在的“雍州”一度被稱為“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坐擁天下第一等的良田,極利於農植。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寶雞隴縣新集川鄉,大西北的梯田風光。 攝影/左雪蘭


最先開發利用這塊寶地的,是遷徙至此的周人

3000多年前,原本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周人,幾經輾轉,在古公亶(dǎn)父的率領下第三次南遷至陝西岐山(今寶雞岐山縣)一帶,立國為周。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認為自己是“農神”后稷子孫的周人發揮特長,將沃野化作萬畝良田,迅速壯大,時至今日,在岐山腳下,依然有一塊高高隆起的周原遺址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寶雞市及周邊地理形勢圖。製圖/monk


倉稟的充足,使得周人擁有了與商王朝東西對峙的底氣,也讓他們打造青銅器的技術走向巔峰——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無論是內部的祭祀,還是對外的戰爭,都需要用青銅器上的銘文來簡要記述。等到周人遷都到豐、鎬二京(在今西安戶縣),這些古拙的青銅器大部分都被埋藏在了寶雞的地下。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寶雞國寶級青銅器毛公鼎。 攝影/動脈影


今天的寶雞被稱為“青銅器之鄉”。畢竟寶雞出土的青銅器,無論走到哪都是“鎮館之寶”的存在——除了刻有“宅茲中國”的何尊,還有國家博物館裡的虢季子白盤大盂鼎,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散氏盤毛公鼎,上海博物院裡的大克鼎……以至於有學者斷言:

“世界上凡是有博物館的地方,就有寶雞青銅器。”

然而周人對於寶雞這片土地的開發,只能算是處於“青銅時代”。在此之後,關中平原風雲激盪,寶雞的“咽喉地位”和“糧倉屬性”越發顯得重要。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鎮館之寶何尊。 攝影/動脈影


得關中者得天下,得寶雞者得關中


寶雞,似乎是一個特別適合“逆風翻盤”的地方

牧野之戰中以弱勝強的周人如此,在汧渭之會(今寶雞鳳翔縣)養馬的秦人同樣如此。秦人的領袖秦非子,最開始只是一個為周天子養馬的“弼馬溫”,因養馬有道,才獲得了一塊小小的封地,還面臨著西邊犬戎的侵擾。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寶雞歷史上的每一個名字,都有一段風雲際會的歷史。製圖/巽


或許每個“弼馬溫”都有著大鬧天宮的夢想,當一場“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實則是內鬥)葬送了西周,早已兵強馬壯、摩拳擦掌的秦人開道隴山,攻下戎人佔據的岐山,並在寶雞境內幾經輾轉——從陳倉(今眉縣)到平陽(今陳倉區)再到“雍城”(今鳳翔),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寶雞鳳縣。 攝影/陳宏偉


此後,秦國實力大增。到秦穆公時,秦和晉還處在“秦晉之好”的蜜月期,晉國發生了饑荒,秦國就從秦都雍城(今寶雞鳳翔)籌集了萬斛糧食,由渭河、汾河等水路運往晉都絳城。八百里路途運糧的船隻首尾相連、絡繹不絕,寶雞的物產之豐饒可見一斑。

秦一統天下後,在今天的寶雞地區設立了陳倉縣。隨著周、秦定都,關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作為關中要塞的寶雞,時時刻刻都在決定著歷史的走向。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劉邦、韓信、蕭何的塑像矗立在褒斜道的入口處。攝影/李平安


楚漢爭霸時期,韓信為了穩住項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其中所謂的棧道陳倉,可能就是今天寶雞漢中之間的褒斜棧道(眉縣斜峪關到漢中勉縣褒城)和陳倉道(出散關,經鳳縣抵到漢中)。假如沒有寶雞崇山峻嶺的迂迴,劉邦回關中平定三秦,最後“逆風翻盤”,未必有這麼容易。

這個小小的陳倉縣,同樣讓“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吃盡了苦頭,在第二次北伐時,蜀軍以陳倉為突破口,竟被一位“無名小卒”阻於城下二十餘日,最後早早收兵;最後一次北伐時也是在寶雞地區,諸葛亮屯兵渭河南岸的

五丈原與司馬懿隔河對陣,最終積勞成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五丈原諸葛亮廟。 攝影/李文博


相比於秦嶺古道的迂迴曲折、勾心鬥角,寶雞西北部的關山草原,則頗有種“駿馬秋風塞北”式的快意。

漢代時,關山一帶牧養的馬匹數量達到三十多萬,尚未及冠的霍去病首次出兵匈奴,就是率萬餘精騎由關山出隴西,沿著祁連山直驅西北,長途奔襲,一戰封侯;到盛唐,關山的牧馬業更為發達,唐人“仗劍走天涯”的江湖夢裡,少不了有匹來自關山草原的銀鞍白馬作陪。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關山草原秋色。 攝影/陳宏偉


大唐風華之盛,也默默藏在寶雞扶風縣法門寺的地下,這裡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唐時的佛教聖地,也埋藏了唐歷代皇室供奉的珍寶。直到1987年5月,這枚全世界唯一的真身舍利,與兩千多件大唐重器一起出土。無論是各色唐代絲綢,還是最早和完整的唐代宮廷茶具、來自阿拉伯的琉璃器、傳說中的越窯秘色瓷……每一件文物背後,依稀都可窺見那個巍巍大唐中西交匯,風耀萬邦的盛貌。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從左至右:法門寺博物館藏的唐代八瓣團花描金藍琉璃盤、唐代宮廷茶具飛鴻毬路紋鎏金銀籠子和越窯秘色瓷葵口碗。攝影/動脈影


寶雞出土的周、秦文物,不僅在今天是文物,在唐朝也是文物,如銘刻秦王君臣狩獵的石鼓,在貞觀年間出土後,韓愈就專門著有《石鼓文》,為之鼓吹;而描述石鼓的文章原稿到今天,成了文物,乃至歷朝歷代盜墓者遺留下的工具,在今天,竟然也成了文物!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中華石鼓園(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攝影/陳宏偉


盛世過後,關中地區一度衰落。西安作為煌煌帝都的印記逐漸褪色,築起了厚重的城牆,成為了軍事要塞;而寶雞也隨之變得默默無聞,只作為西北的邊防重鎮。然而周人的禮樂、秦人的雄心、漢人的氣度、唐人的浪漫,卻早已鐫刻在寶雞這座古城的記憶裡,並且常看常新。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寶雞金臺觀,“離天只有三尺三”。 攝影/馬晨


寶雞,為何能一直“其命維新”?


今天的寶雞,則常常被戲稱作全陝西“最適合養老的城市”

的確,寶雞的歷史是龐然而靜穆的,從周秦的西岐(雍州),到隋唐的陳倉,就連最年輕的“寶雞”之名,也在唐代就已出現;然而寶雞的山河卻是溫潤而包容的,人與故事,也從來都是流動常新,可以說,今天的“鳳凰城”正當年輕。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鐵路樞紐寶雞。 製圖/Paprika


和石家莊一樣,她也是被火車拉來的。

見證了新寶雞飛騰之初的,是一條從清末一直修到建國初的傳奇鐵路——隴海線,這條鐵路東起連雲港,西至蘭州,遠接歐亞大陸橋,可謂見證了自清末至新中國以來的每一件大事。自古為入蜀之道,又聯結關中沃土的戰略要衝寶雞,自然也因它,成為歷史洪流上的一個重要支點。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渭河峽谷寶雞峽,隴海線寶雞-天水段。 攝影/鄭斐元


1936年末,隴海鐵路西安至寶雞竣工,抗戰全面爆發後,隴海線成為當時面臨戰事和饑荒等諸多災難的河南人的救命線。接納了大批肩挑家當“河南擔”的寶雞城,人口激增十倍。河南人也成為寶雞發展的重要根基,直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寶雞老城區仍被稱為“小河南”。今日漢中路北口的河聲劇院,便是由著名豫劇表演家常香玉在抗戰時期創辦,依稀呼應著新寶雞飛速崛起的青年時光。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隴海鐵路楊連弟橋,是這條鐵路貫通東西的關鍵工程。 攝影/王嵬


與人一起湧入的是大量來自抗戰前方的物資與實業。以榮氏家族的申新紗廠牽頭,由上海和漢口還遷來雍興公司西北機器廠等工廠,當時在寶雞新辦和新增工廠達1000多家,沿鐵路幹線的虢鎮、十里鋪、蔡家坡等普通村落,都逐漸發展為新興的村鎮。

1940年途經寶雞的茅盾說“隴海鐵路,川陝大道,寶雞的地位是樞紐”實在是非常精準。建國後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則讓川陝大道升格為鋼鐵洪流,天府之國的資源穿越秦嶺,在寶雞匯聚,再走向全國,成為新中國工業化大時代的養料。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川陝公路寶雞段,抗戰時期入川的必經之路,寶成鐵路就在山谷之中。攝影/繆克明


抗戰、到“一五”計劃、再到三線建設,鐵路帶來了人流與資源。圍繞著寶雞站展開的

經一路、經二路,日後成為了寶雞老城區的中心。渭河滋養出人民與良田,也灌溉出一條重輕兼具的工業帶:有西關一帶的火車周邊工業、寶光路上的7107廠與清姜路的寶成廠這樣的國家戰略工業,也有一路東向的石油、機械、日化、菸草……無論是重工,還是日計民生,寶雞造,樣樣都行。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渭河穿過寶雞市。 攝影/馬晨


寶雞,就這樣成為西部地區新興的一座工業城市。再加上1997年自昔日蕭關古道上修起,溝通“天下右地”寧夏固原寶中鐵路,寶雞成為一個連接中原、巴蜀、西域的大十字樞紐中心,GDP幾近西安的“陝西第二城”長嶺冰箱,寶花空調,寶雞啤酒……都曾是衝出寶雞,走向全國的驕傲。


這是寶雞的高光時刻,然而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寶雞“醒來早,起來遲”,囿於厚重文化,束手束腳的“舊邦”氣質,在全面開放的市場洪流下顯得格格不入,寶雞的交通樞紐地位,也隨著蘭渝鐵路

和“新蜀道”西成高鐵的修通,逐漸失位,顯得落寞了。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寶雞金臺區東嶺皇冠假日酒店,寶雞最高樓。 攝影/馬晨


光環失卻,寶雞人依然是關中最懂生活的那一個。


“工業城市”、“移民城市”、“花園城市”很難一起並稱,但寶雞做到了,這裡可能是大西北綠地佔比最多的一座城市,渭河流經全城,公園也沿著渭河兩岸流動到寶雞生活的每一處。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寶雞人民公園。 攝影/胡熠


寶雞人也如同寶雞城,在西北諸地的豪邁粗放之間,擁有難得一見的齊整精微氣質。他們生活可以慢,但並不若東去的長安人一般散漫,而是慢得精細紮實,有條有理,從剪紙、馬勺臉譜等迴轉順達的民間手藝上,同樣可見一斑。至於千秋歲月裡的那些華章,早已化作寶雞人隱然心底的驕傲。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寶雞傳統民俗隴縣社火表演。 攝影/陳宏偉


西府味道,亦與關中味道和而不同。什麼是西府味道呢?是對地道陝味油潑辣子的鐘愛,也是一碗普通“涼皮”能有百樣做法的地道,是早起一碗

豆花泡饃配著油汪勁道的擀麵皮,也是正餐裡薄、透、光的臊子面“一口香”與同款酸香的臊子排骨,是在岐山下週原輕酹的一尊西鳳美酒,也是不徐不疾之間,對“頗煩”生活的一聲“nia nia yo”之嘆。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寶雞,憑什麼是“陝西第二城”?

▲ 圖1、2:西府老街店家正在製作臊子面、擀麵皮;圖3:岐山縣的特色美食瘦肉臊子夾饃和辣子面,圖4:寶雞縣城廟會上的各色食品。圖1、3、4攝影/陳倉識火,圖2/陳宏偉


不管人們來自崢嶸秦隴,厚重中原,還是錦繡巴蜀,終究會習慣這一片八百里秦川的開篇之地,留下屬於自己的奔騰歲月。

就像“中國鈦谷”帶來的鈦合金,成為航天航空這“中國新鳳凰”的基石,鳳鳴之地雖懷千秋肅穆,但西府的鳳凰精神,總是涅槃維新。


- END -

文丨蘋果、九月

圖片編輯丨DCzhang

地圖編輯丨Paprika、monk

設計 | 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