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光、邱少雲,都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嗎?

黃繼光、邱少雲,都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嗎?

1950年10月,志願軍赴朝作戰。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以停戰協議簽訂為標誌,抗美援朝戰爭一共歷時兩年零九個月。

在接近三年的戰爭中,中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前後進行過五次大規模的戰役。至於小的戰役或戰鬥,那就真是數不勝數了。

黃繼光、邱少雲,都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嗎?

說起來,上甘嶺戰役在這其中,只是一場規模不算很大的戰役。按照志願軍作戰條令劃分,軍以上規模稱為戰役,否則只能算是戰鬥。韓方則把上甘嶺戰役直接稱之為“狙擊稜線戰鬥”。與其他動輒20萬以上兵力參與的大戰役相比,上甘嶺戰役規模只是一般。

但是,為什麼這次戰役特別出名?一提到抗美援朝大家就會想起上甘嶺呢?

一、上甘嶺戰役具有重要意義

上甘嶺戰役是1952年10月至11月間,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地區展開的一場戰役。

1952年的秋天,抗美援朝已經整整進行了兩年多。9月下旬至10月底,志願軍發動了秋季反擊戰。在“三八線”附近地區,有選擇地對聯合國軍實施進攻作戰,零敲碎打,攻佔了敵方許多營以下陣地。

黃繼光、邱少雲,都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嗎?

10月初,駐韓聯合國軍司令範弗裡特惱怒地發現,志願軍已經越來越明顯地掌握了地面作戰的主動權。10月6日他在寫給上司克拉克的信中,要求在美第9軍前線發動一次進攻,也就是實施代號為“攤牌行動“的計劃,以扭轉金化以北防線的局勢。

範弗裡特指出,在距離金化不到3英里的地方,第9軍和志願軍間距很近。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志願軍正好卡住了聯合國軍的咽喉。假如能把對方驅逐出這些高地,志願軍將只能後撤到1250碼以遠的另一個防守陣地。

黃繼光、邱少雲,都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嗎?

克拉克也希望可以用較小的代價拿下陣地。假如一切按計劃行事,僅美國第7師和韓軍第2師的2個營就可以圓滿完成任務。他們估計,行動需要6天時間,可能有200人左右的傷亡。由於有多達16個炮兵營的大炮和200多架次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支援,估計步兵不會遇到很大的障礙。於是,8日克拉克最終同意實施“攤牌行動”。

這樣,上甘嶺戰役爆發了。

作為志願軍一方來說,美國人想要佔領597.9高地和537.7高地是難以容忍的。朝鮮戰爭進行到現在,打打停停,軍事上的勝利成為談判桌上的籌碼。而且,上甘嶺(當地一個村子)前的兩個高地是五聖山主峰陣地的門戶,作為十五軍軍長的秦基偉,怎肯把高地輕易讓給敵人。

結果,雙方鏖戰43天,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一直打到11月25日。以我方勝利而告終,志願軍最終只失去了537.7高地前沿的兩個班陣地。

二、戰鬥極為慘烈

上甘嶺戰役中,雙方在面積僅3.7平方公里的兩個高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戰鬥逐步發展為戰役。志願軍從固守表面陣地到依託坑道與敵反覆爭奪陣地達二十九次,擊退敵人營以上規模衝鋒25次,營以下衝鋒653次。

聯合國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陣地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

戰鬥激烈程度為歷史罕見,特別是炮火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也因此,這次戰役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範弗裡特彈藥量”。

黃繼光、邱少雲,都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嗎?

▲戰後美軍留下的部分炮彈殼

我方陣地山頭被整體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為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炮火密度達到每秒落彈六發左右。如此猛烈的程度前所未有,使得在坑道內的志願軍如同乘坐小船顛簸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強烈的衝擊波激盪著坑道,不少人牙齒都磕破了舌頭和嘴唇,甚至還有一名17歲的小戰士被活活震死!

某連陣地坑道里的步話機在炮擊開始後呼叫指揮所,但炮火太猛,步話機的天線剛剛架起,就被炸斷,在短短几分鐘裡,坑道里儲備的十三根天線全數被炸燬。

倖存者回憶起當時炮擊的情景,都說如同地獄,可見其恐怖程度。

炮火準備之後就是衝鋒。兩個高地上,各個陣地的爭奪都異常激烈,常常是反覆易手,達到白熱化。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10月20日晚,十五軍參謀長張蘊鈺趕到四十五師師部,聽取戰情報告。師長崔建功彙報部隊傷亡已超過3500人,下屬兩個團總共只剩下二三百人,全師已沒有一個完整的建制營,張蘊鈺大為震驚。軍長秦基偉迅即召開緊急會議,為四十五師補充兵力,同時要求該師改變戰術,以坑道鬥爭與小分隊反擊為主要手段,消耗敵軍。

戰役的第二階段就是最艱難的坑道鬥爭階段。志願軍退守坑道,美軍對坑道口用無後坐力炮抵近射擊;用炸藥包爆破;向坑道里投擲手榴彈;甚至使用飛機低空俯衝掃射……但是志願軍頑強堅持著。天色一黑,坑道部隊就組織小分隊出擊,四下炸碉堡、摸崗哨,搞得美軍草木皆兵,不得安寧。

從21日至29日,坑道部隊夜間主動出擊達158次,其中僅9次失利,其餘均獲成功,累計殲敵2000餘人,大量消耗了敵軍,並極大破壞了敵軍陣地的穩固。

黃繼光、邱少雲,都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嗎?

坑道部隊缺糧少水,逐漸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通往坑道口補充給養的道路被敵人死死封住,派出去的人員有去無回。首長下令,誰送進坑道一個蘋果給二等功!

就是在這樣異常艱苦的情況下,坑道部隊頑強與敵人周旋了14天。在坑道里堅持時間最久的戰士,竟然長達二十個日夜。

最後,志願軍部隊組織反擊,相繼奪回了表面陣地。

三、戰役成果輝煌

上甘嶺戰役,聯合國軍自認共傷亡1.5萬人,其中美軍5000人。一戰傷亡如此多的官兵,美軍大為震驚。戰役結果完全出乎克拉克與範弗利特的意料,也因此上甘嶺戰役之後,美軍極少投入大建制部隊參與對北方陣地的攻擊。

雖然志願軍一方也傷亡1.15萬人(其中陣亡4838人,傷6691人)。但是相比之下,志願軍守住了大部陣地,美軍戰役目的徹底失敗。而且聯合國軍擁有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優勢和空中支援。因此,志願軍此戰是值得自豪的一戰,打出了軍威。

四、英雄事蹟特別多

上甘嶺戰役中,湧現了很多的志願軍英雄。

特等功臣、特級英雄黃繼光,以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為衝擊部隊打開道路;

黃繼光、邱少雲,都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嗎?

有特等功臣、一級英雄排長孫佔元,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在最後一口氣時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滾向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

有特等功臣、一級戰鬥英雄新戰士胡修道,在全班戰友傷亡的情況下,一人堅持陣地戰鬥,英勇機智地擊退敵軍40餘次衝鋒,斃傷敵人280餘名,守住了陣地;

有特等功臣、二級戰鬥英雄通信員牛保才,戰鬥中身受重傷,在生命的最後一息,用自己的身體連接被打斷的線路,保證了指揮聯絡暢通。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英雄人物,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十五軍在戰役中湧現出三等功以上各級戰鬥英雄共12347人,佔該軍總人數的27.5%。以四十五師一三四團八連為代表的英雄集體200餘個。

嚴格來說,著名戰鬥英雄邱少雲,不是在上甘嶺戰役犧牲的。他是在上甘嶺戰役前兩天執行搶奪391高地任務時犧牲的。當然,這個高地也在上甘嶺附近,這次戰鬥也與上甘嶺戰役有關係。

1952年10月11日,邱少雲和全排戰士奉命於夜間潛伏在距敵陣地60餘米處的山腳,待次日傍晚配合大部隊發動進攻。12日中午,美軍發射的燃燒彈落在潛伏點附近引發烈火,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為了不暴露目標,他放棄自救,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也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保證了整個戰鬥的勝利。

五、媒體的宣傳和文藝作品的弘揚謳歌

上甘嶺的出名,也跟媒體和文藝作品的宣傳有關。

從10月23日起,上甘嶺的戰鬥不僅成為朝鮮戰場聚焦點,新華社也開始連續兩個月集中報道,一時間上甘嶺兩個面積僅3.7平方公里高地為朝鮮、中國甚至全世界所密切關注。

在43天的戰鬥中,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捨身炸地堡、堵槍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之多!這種視死如歸的壯烈與堅持坑道14晝夜的頑強,使得上甘嶺成為五六十年代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上甘嶺的精神成為一代人學習的榜樣。也激發許多藝術家以上甘嶺為素材,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電影《上甘嶺》、《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等等。

黃繼光、邱少雲,都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嗎?

總之,上甘嶺最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符號,成為一個代表,成為一種精神,是上述幾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是笑談古和今,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了關注和點贊哦!(圖片來自網絡)

黃繼光、邱少雲,都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