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跳江后的蝴蝶效应

屈原跳江后的蝴蝶效应

话说2千多年前的中华大地,此时正处于战国末期,楚国境内的汨罗江边,发生了一件意外的失足落水事件。

谁掉水里了?官方和坊间的口径出奇一致:屈原。这是因为,当时的屈氏家族在楚国真的是太出名了。而屈原作为含着金勺子出生的贵族公子,却失足落水而死,绝对是上头版的最大新闻啊。

屈原之死令楚国朝野震动,有人欢喜有人愁。最欢喜的莫过于楚国当局,他们不再忧虑这个一次次被流放的贵族公子鼓惑着人民搞政变,写问责政府的文章辞赋了。但对于从春秋到战国一直处于权利巅层的屈氏家族来说,屈原让家族荣耀过,也令家族难堪过。作为一个令家族和朝廷都难堪的刺儿头、定时炸弹,屈原死了,对朝廷和家族无形中都是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解脱。

当然屈原之死,也使他的粉丝们忧愁。主要是感到精神支柱没了,人生活着没方向。很多人聚集在汨罗江祭奠,甚至有冲动者哭着哭着就投了江,名曰:追随屈公子去也。

作为名人家族的麒麟子,屈原的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真相没出之前,当时的楚国第一大报《楚境朝闻》出于维护屈家颜面的考虑,对屈原的死做了美化地报道:“秦国犯楚,郢都已失,迁徙至陈,屈公闻之,心甚感危,家国难还,遂沉江没”。

这显然不能服众。坊间流传的小道消息却是另一种说法。祖辈在汨罗江边打渔为生的落魄青年阿牛面对蜂拥而来的《楚国3周刊》、《大楚秘闻纪实》、《东闻西扯》等媒体记者的暗示和诱导,义愤难填地表示:“《楚境朝闻》说的那一套是假的。屈公子之死我最清楚,因为他在江边最后的一天一夜,我阿牛都看在眼里,”说到这里,他面色稍显腼腆地搓着手,“因为还有一个女人可以作证。”

哗.....现场的娱记们顿时炸了锅,乱作一团,各种重口味问题也接踵而来:“阿牛同志,你是说屈公子死之前与一个女子在此约会?请问她是谁?你认识她吗?”

“阿牛同志,该女子与屈公子相处时,有无亲密零接触?”

“阿牛同志,能否告诉我们,该女子年芳几何?可否现场画图一张,让我等一观芳容,三围?”

“阿牛同志……”

面对一群如狼似虎、牙尖嘴利的媒体记者,阿牛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思维呆滞,眼前一片昏花,就要晕倒过去。

哗!一盆凉水泼到人群里,一声尖叫传来:“不许你们诋毁侮辱屈公子。”就见几个衣着湿淋淋,显然是刚被人救起来的追随者拎着一条破渔网挥舞着砸向众人。

咚—,从未经此阵仗的阿牛哥一头倒在了地面上。一名眼疾手快的娱记一把揪住他的衣袖,撕拉一声,可怜阿牛仅有的一件麻布衣服就这样报销了。

“问题还木回答完,不能让他昏过去。”有娱记大声疾呼。

有人对阿牛掐人中,做人工呼吸,扯腿拽胳膊一阵忙乎,迷糊中的阿牛醒了过来,看见衣服烂了,嘴上人中处血流不断,当即就不干了,要这帮人赔礼赔钱。

为了得到独家消息的娱记们纷纷指责参与抢救的人动作粗野,人中都能掐出血,幸好做胸压的没把人按骨折。大家一番好言相劝,给了阿牛这辈子都木见过的钱,总算把他安抚下来。

阿牛把钱小心翼翼地贴身藏好,摸着肚皮又说肚子饿。娱记们只好带他来到楚国数一数二的君客来酒楼吃喝玩一条龙,嗨啜了一顿。吃饱喝足,娱记们拿起竹片等着阿牛爆料开记。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吃饱喝足的阿牛,面对着一群知识分子,开始讲述他看到的一切。

听着阿牛爆料的细节,得到秘闻的娱记们更是激动到眼冒红光,尽显好料到手名声全有的激动澎湃。

屈原跳江后的蝴蝶效应

第二天《楚国3周刊》、《大楚秘闻纪实》、《东闻西扯》纷纷在头版登出屈原之死的内幕报道,其标题个个劲爆,耸人听闻。

《楚国3周刊》:《辞赋家、大诗人屈原死前与相好缠绵一日一夜!》

《大楚秘闻纪实》:《忧国致难?还是殉情而去?屈原之死爆秘!》

《东闻西扯》:《要名分、要地位,红颜祸水威逼,屈公子以死解脱!》

报道一出,三大期刊脱销。连夜加急增印,且价格番三倍,仍然供不应求。可见中国人窥视他人之秘,是古已有之,天性使然。

楚国的王公贵族、平民百姓争相看了各大期刊的秘闻爆料后,呈现两种态度。朝廷当局一反把屈原流放了再流放的迫害心态,开始维护起屈原的名誉来。当然这其中有屈氏家族这个政坛巨无霸的不满所然。

官方媒体《楚境朝闻》刊发匿名文章,称屈原是为人之道德楷模,读书人之表率,不能因白丁小儿的一面之言伤及屈公子为国家作出的贡献。

但当时楚国政坛的公子哥们关心的则是,哪一个女子能把大名鼎鼎的屈原迷得五迷三道,为情跳江而死。于是他们又把阿牛隆重请来,要求详细地讲一讲。 渔夫阿牛哪里见过如此场面,被一群面黄肌瘦、色欲掏空身子的公子哥们围住,在奢华无比的酒楼里,好酒好肉伺候着,要他把重复了无数遍的话,再重复说一边。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正要去江边打鱼,”阿牛理了理头绪,往嘴里丢了一块红烧肉,开说起来。

“停,”一道略带怒气的声音打断他的话,“不是这段。”

“呃,”阿牛诧异地看着发话的人,有些不知所措,喏喏地问:“大人要听那段?”

“他和那个女子从什么时候在一起,在一起难道就没干点啥?那女子长什么样子?你见了能不能认出来?”另一个公子哥手舞足蹈地说道。 阿牛愈加困惑。

“各位大人,屈公子和那女子在一起做过什么,我确实不知。女子模样也记不太清。”

“混账,你不是说他和女子在船里呆了一天一夜?”

噗通,阿牛彻底吓傻,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大人饶命啊,小民确实见屈公子与女子在船上呆了一天一夜,但他们说了什么,做过什么,小民确实不知啊。”

“船身可晃动?”

“大人,船在水中,哪有不晃之理。”阿牛疑惑。

“混账,还敢反嘴。”不满的声音四起。

“可见遮帘放下?”

阿牛心里一颤,脑中回想起当时船上通透的情景,呐呐地不知该如何回答。抬眼见四周众人一幅你懂得的表情,立马应到:“帘布却有放下。”

“这不就对了。”一人露出满意地笑容扶起恐惧的阿牛,招呼下人搬来椅凳让座。

可怜的阿牛,在接下来的问话中,全无心思顾及满桌的美食,被众人一顿言语威吓,道出了他自己也不明白为啥要说的话,迷迷糊糊只感觉有事要发生。

果不其然,一夜之后,楚国各大书馆,茶馆里摆上了一本名字相当惊艳的书《我与屈原的一天一夜》。

这本书中尽显男情女爱的靡靡之词,言语大胆,用词粗俗,完全颠覆屈原在大众心中忧国忧民,翩翩君子形象,可谓恶俗至极。

该书一面世,即成为楚国上下最畅销的书籍,买不到的人,就借来手抄,手抄手抄再手抄,以至传到周边国家,形成了一股屈原热,更带动了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作品,一时洛阳纸贵,供不应求。

屈原跳江后的蝴蝶效应

人们一读他的辞赋,纷纷赞叹人才啊,大诗人啊,末了还不忘加一句,大诗人也要谈恋爱啊,也必须有红颜知己啊。看他书的人多了,屈原的艳遇反而被人们忽略了,这情况让原本想搞臭屈原的公子哥们相当失落。

屈原在周边国家引发热潮,各国也争相来买书的版权。楚国当局一看,屈原死了还能为楚国文化出口,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创造税收做贡献,这比搞“楚国男儿”、“超级超女”、“快跑吧儿郎”选秀有意义多了,于是楚国当局一商议,为照顾下屈氏家族的面子,决定为屈原搞个纪念活动。

当然纪念活动的创意形式可以搞民间征集,因为群众的想法真实、质朴。同时鼓励更多人学习辞赋,把屈原创造的辞赋文化世世代代发扬下去,让千百年后的子孙后代记住屈原,也记住我们伟大的楚国。

消息一公布,楚国朝野震动,百姓欢呼,粉丝哭泣,女人落泪。

各种纪念活动形式经过多轮甄选,终于定了众人划船竞渡到江中,投入以竹叶裹米肉的角黍的idea。此举令楚国人心空前凝聚,彼国不敢侵。从此意义上说,屈原又为国防做出了贡献。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在当时物质匮乏的楚国,裹制投江的角黍材料缺乏,人们不得不以其它的食材来裹制,也因此诞生了如今明目繁多的粽子品类。

屈原跳江后的蝴蝶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