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專家”赤子情懷獻煤海

——記“全國技術能手”中煤新集公司口孜東礦曹學濤

自1996年以來,曹學濤一直在中煤新集公司工作,2009年,調任口孜東礦固定設備隊任機工班長。20多年來,他始終如一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刻苦鑽研技術,敢於啃“硬骨頭”,從一名普通農民工,成長為煤礦抽、壓、提、排等大型礦用設備維護工作的“大拿”。

剛參加工作時,曹學濤被分配到新集一礦固定隊從事設備維修工作,文化程度不高的他看起圖紙來就像是在看天書。但“心在一藝,其藝必精”。他憑著不服輸的勁頭,借來《機工基礎》、《液壓學》等專業書籍,開始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攻讀。宿舍床前的方凳上,他寫下了1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也因此掌握了現代化礦山的井架、井筒裝備、各種提升機施工安裝方面的前沿知識。

2009年5月,曹學濤因工作需要調任口孜東礦。當時,副井永久提升機剛選用進口的最先進設備,自動化程度極高。從絞車的安裝、調試以及正式運行,曹學濤處處留心觀察廠方調試的每個細節,密密麻麻地記滿了隨身帶著的“小本本”。為了完全掌握先進絞車機械系統的維護檢修技術,他吃住在現場,只要廠方的人一到便貼身“服務”,生怕落下某個細節。由於英語知識欠缺,他拿起英漢詞典對照技術資料一點點翻譯,幾個月安裝調試下來,積累了近萬字的技術翻譯筆記。

口孜東礦是國內首對智能化礦井,礦用設備進口率佔80%。為了“馴服”這些設備,他把線路圖紙掛在宿舍牆上,每天睡前和起床後看到的都是圖紙、資料,不懂之處虛心向別人請教,圖紙不會畫,便用紙把設備運轉原理圖分成幾個部分畫下來,再拼成一個大圖。為能全面掌握各元件的動作情況,夏日在酷熱的副井絞車房,他一干就是幾個小時、甚至十多個小時,直到把圖紙與實物結合起來弄懂。

為突破新設備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曹學濤將創新作為進取的突破點。針對新設備部件受現場環境制約不能發揮最大效率情況,他採取“通原理、找差異、抓關鍵、重閉環、革工藝”五步工作法,精心構思每一次需要檢修的工序流程,然後實施對標模擬實踐和演練,及時開展對症下藥、技術攻關,進行大膽的改進、研發。經他維修的4部進口絞車,妥妥地安穩運行至今。

20多年技改生涯中,曹學濤鑽研了無數課題,解決了無數難題,始終堅持敢為人先、甘於奉獻,始終在創新中勤攻堅、解難題、謀突破,累計獲得20餘項專利及實用新型項目。

“當一個工匠,要的是人人都能幹,只有這樣才能企業興旺、國家興盛。”熟練掌握眾多技術後,“傳幫帶”成為曹學濤新的目標,他決心讓自己的技術在口孜東礦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更多職工掌握技術、更好地服務於礦山。為此,礦上為他成立了“技能大師工作室”。此後,他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廣大青年職工,從最基礎的螺絲型號、軸承型號、鋼絲繩型號教起,手把手地教、不厭其煩,培養出一位又一位技術能手。近5年來,他先後帶出機電維修業務骨幹40多人,每人都成為機電方面獨當一面的行家裡手。

工作室成立以來,曹學濤所帶領的團隊積極解決制約礦井安全生產的各種設備維修難題,憑著頑強的毅力和肯吃苦的工匠精神,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為礦井每年節約維修成本近千萬元。工作室的經驗,也被同行業所借鑑,該礦通防監測隊、綜採自動化工作室等紛紛採取類似模式。工作室的創立與成功,對青年技術員工立足崗位成才起到了極大的鼓舞和帶動作用,激活了人才資源,強化了單位主要專業技術骨幹人才隊伍建設,滿足了礦井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曹學濤也成為當之無愧的技能楷模。

由於工作紮實、成果顯著,“曹學濤技能大師工作室”先後被評為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省“勞模創新工作室”、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他本人也先後被授予“淮南工匠”、“淮南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江淮傑出工匠”等榮譽稱號。

記者 吳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