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4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20年4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19年5月,列寧在莫斯科紅場發表演講

列寧反對慶祝50誕辰

1920年4月22日,是列寧50歲生日。4月5日,在俄共(布)九大閉幕會上,大會執行主席宣佈:“列寧同志的50誕辰就要到了,根據代表們的要求,我們決定今天會議慶祝這一日子。”話音剛落,全體代表掌聲雷動。列寧當即反對:“同志們,還是讓我們一起來唱《國際歌》吧!”但是,各位黨員不顧列寧的反對,紛紛開始發言,頌揚列寧是共產黨和蘇維埃國家的締造者,他十分謙虛、樸實,對人關懷備至······列寧聽得很不耐煩,便從主席團桌子後面走出來,離開了會場。

回到辦公室後,列寧寫了一張便條,要求立即停止慶祝活動。當他得知慶祝活動還在繼續後,又寫了一張便條。大會主席團把列寧的要求向大會宣佈後,大會依然主張繼續發言。列寧只好寫了第三張便條,並打電話給執行主席彼得羅夫斯基,命令立即停止這種“胡鬧”。最後,大會還是決定出版《列寧全集》。

4月23日,俄共莫斯科市委舉辦“共產主義晚會”,為列寧慶祝生日。由於擔心列寧反對,直到晚會開始時,市委書記才通知他。列寧故意推遲到晚會快結束時才和夫人克魯普斯卡婭來到會場。他用微笑的眼光掃視全場後說:“同志們!首先,有兩件事我要感謝你們:第一,感謝你們今天對我的祝賀;第二,更感謝你們讓我免聽祝詞。”接著,列寧深刻地指出:“我們黨目前也許會陷入十分危險的境地,即變得驕傲自大起來。這是十分愚蠢、可恥和可笑的。大家知道,一些政黨有了驕傲自大的可能,這往往就是失敗和衰落的前奏……我希望我們決不要使我們的黨落到驕傲自大的地步。”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19年6月,陳望道從日本留學歸國,在浙江第一師範任語文教員。由於支持一師學生的五四新文化鬥爭,他不得不離開學校。“一師風潮”使他意識到,對於新、舊必須有一個更高的判別準繩,“這更高的辨別準繩,便是馬克思主義”。

陳望道常為《民國日報》的副刊——《覺悟》撰稿,與日報主筆邵力子不斷有書信往來。李大釗、陳獨秀讀了《共產黨宣言》英文版後,認為應當儘快譯成中文。陳獨秀通過邵力子,請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並寄去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來的英文版。與此同時,上海《星期評論》負責人沈玄廬、戴季陶,也有翻譯刊發《共產黨宣言》的想法,邵力子同樣推薦陳望道來擔此譯事。於是,戴季陶提供了《共產黨宣言》日譯本,供他對照翻譯。就這樣,陳望道躲進分水塘老屋一間僻靜的柴屋,兩條長板凳架上一塊鋪板,點上一盞油燈,開始了艱苦的翻譯工作。

1920年4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左: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 右:《共產黨宣言》錯版

陳望道手頭的日文版《共產黨宣言》,是日本《社會主義研究》雜誌1906創刊號刊載的幸德秋水、堺利彥的合譯本,而這個日文版轉譯自塞繆爾·穆爾的英譯本,非德文原本。在翻譯過程中,陳望道發現日文翻譯中有一些不準確的地方,如“Bourgeois”和“Proletarians”兩個詞,日文版中譯作“紳士”“平民”。斟酌之後,他譯為“有產者”“無產者”,這更加符合《共產黨宣言》的原意。

老母親見兒子夜以繼日地埋頭工作,很心疼,就特地包了幾個粽子,讓他補補身子。義烏盛產紅糖,老母親把一碟紅糖端進來,讓他蘸著吃。過了一會兒,老母親在屋外問他:“再添點糖嗎?”陳望道連聲回答說:“夠甜!夠甜了!”當老母親進來收拾碗碟時候,見他滿嘴墨汁,不禁嚇了一跳。原來,陳望道全神貫注譯作,全然不知蘸了墨汁吃粽子。

1920年4月,陳道望的翻譯工作完成。8月,上海社會主義研究社就出版了他的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由於出版印刷倉促,書名錯印成了《共黨產宣言》。9月,又再版重印了1000冊,同時把書名改了過來。

2012年11月29日,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講述陳望道蘸墨汁吃粽子的故事,並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920年4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作為“南洋糖王”、房地產大亨和銀行巨頭,頭頂無數光環的黃奕住,詮釋了一段最具代表性的華僑創業成功史和愛國愛鄉史

黃奕住“熬苦成糖”

1920年4月8日(農曆二月二十日),廈門黃日興銀莊開業,其創辦人就是“熬苦成糖”的印尼糖王黃奕住。

1868年12月7日,福建南安縣金淘鎮樓下村(今南豐村石筍自然村)一戶農家,生下一個男娃,父母渴望留住這個孩子,就給他取了個單名“住”,又叫黃奕住。讀了幾年私塾後,由於生活所迫,12歲的黃奕住只得輟學,跟著大伯學剃頭,人稱“剃頭住”。16歲那年,他身藏父母變賣祖產得來的36個銀圓,帶著理髮工具,遠涉重洋來到新加坡,成為當地人熟知的“剃頭住”。

從新加坡輾轉印尼棉蘭市、三寶壟市,黃奕住覺得剃頭髮不了財。23歲那年,他開始做“走鬼”(走街串巷的肩挑小販)。兩年後,三寶壟市將佐哈爾廣場開闢為市場,他租了一個攤位,經營日用食雜及土特產。隨著甘蔗種植業及製糖業的發展,三寶壟市成了糖業銷售中心。商業頭腦敏銳的黃奕住意識到,經營糖業生意有錢賺。1895年前後,他專門做糖生意,成為爪哇著名的四大糖商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荷蘭殖民政府加劇對印尼人民及廣大華僑的掠奪,黃奕住頂住壓力和誘惑,堅決不入外國籍,下決心業成返國。1919年4月29日,他回到廈門定居。8個月內,他做了四件大事:把母親接到鼓浪嶼;為母親做壽,光宗耀祖;在鼓浪嶼晃巖路25號建設新宅,即日後的“黃家花園”;商務調查,確定新的經營計劃。前文提到的黃日興銀莊,就是黃奕住新經營計劃的重點項目。

1945年6月15日,77歲的黃奕住不幸去世。令人遺憾的是,這位愛鄉愛國、憂國憂民的老人,未能親眼看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作者:劉嶽,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誌辦二級巡視員

來源:《前線》雜誌2020年第4期,原標題“1920年4月:甜美甘洌 味道不同”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眾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