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捡到这本书,马云只是一个图书搬运工

本系列主要讲述的是1990年-2019年这三十年关于互联网大咖的一些故事,以时代还有具体人物为主线,用作者的角度解读这些名人传记,让名人变成一部活生生的故事。

说明:这个系列中绝大部分事件,人物都是有资料来源的,甚至包括人物之间的对话,为了不降低可阅读性,就不一一列举了。部分内容为丰富文章阅读性来自作者杜撰,切勿当真。我也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体裁,不是小说,也不是人物传记,不过在我看来,体裁好像不是很重要。

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到了深夜,突然睡不着。于是就着手开始把这短时间一直想做的事情整理了一下,突然发现很久之前还曾想过要写一份人物传记,就从今天开始吧!我不喜欢为这些名人吹牛,因为替他们吹牛的人已经太多了,你们都快被吹晕了。我只想用我的观点来让大家认识一下我眼中不一样的他们。

仅此而已!

好了,开始吧!

如果没有捡到这本书,马云只是一个图书搬运工

第一章:马云(一

先从一份人物介绍开始:

姓名:马云

性别:男

名族:汉族

身份:中共党员

职业: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

家庭出身:母亲崔文彩,杭州一家工厂的工人,但是热爱评弹,所以放弃了工人职业。父亲马来法,是杭州摄影图片社的摄影师,也非常喜欢曲艺,随后他也转行进入了曲艺行业,若干年后,他成为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爷爷悌蔡(《马氏宗谱》上是这样记载的)解放前是国明党的保长。

少年马云

一切都要从1964年说起,热爱评弹崔文彩,从无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杭州,因为她的预产期快到了。9月10日,一个男孩出生,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马云。

孩子出生在秋天,爷爷为了让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家伙懂事,少惹事生非,取名马云。

小马云虽然有一双灵动的眼睛,但是长相却完美的避开了父母的优点,要知道马云的父亲马来法可是仪表堂堂,和当时电影里的英雄一样英俊。

如果没有捡到这本书,马云只是一个图书搬运工

因为长相奇特,所以大家后来给他起了个外号叫“ET”,也就是“外星人”。正是因为小时候长相“不入群”,在加上爷爷是保长,文革时期长大的马云吃了不少苦。

但是尽管长相不入群,体格还非常瘦小,马云却不甘心受别人欺负,经常和别人打架。长得瘦小打不过别人还要打,结果被别人打破头缝了十三针。

不是马云生来就好强,更不是马云就跟历史上各种名人传记中所写的那样,从小就有着常人没有的勇气。

而是因为,他没的选。

如果他任由欺负,在当时那个年代,你若不反击,迎来的只会是更加残酷的虐待。

当然这种境遇并没有打垮小马云,反而让小马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得战胜他!这是唯一的路。

父亲马来法看到马云打架也非常头疼,效仿孟母三迁给马云转了三次学。

非常漂亮的地理老师

76年,马云读6年级。当时班上来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地理老师,初次见面就让马云着迷,她讲述了自己在西湖边和几位老外用英语讲故事的经历,从这里开始,马云对英语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英语生涯

从小好战的马云第二天就开始自学英语。

马云卖了一台袖珍收音机,偷偷的“收听敌台”,自己跟着广播收听英语,并且经常跑到西湖边找老外搭讪。直到1980年的一个夏天,马云在孤山公园见到了一名叫做戴维·莫利的澳大利亚小孩,开启一段奇幻的异国之旅。

和往常一样,马云依旧是在听完广播之后找人搭讪,有意思的今天他遇到了一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男孩子,这下马云高兴坏了,他当然不允许自己失去这个机会。

如果没有捡到这本书,马云只是一个图书搬运工

几次接触之后马云还有莫利一家人都成为了好朋友,并且保持长期通信,这就像是小时候在课本上读到的小作文一样,一切都是这么真实,一切又都这么的不可思议。

如果没有捡到这本书,马云只是一个图书搬运工

靠着这一封封书信,马云莫利一家人建立了情感。

82年,马云参加高考,和所有“小无赖”一样,马云报考的志愿是北京大学。先不说能不能考的上,这股子狂妄劲就代表他当时对高考的态度就完全不对,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区区一个高考算什么?迷之自信!

结果数学只考了1分,当然这也都在马云的意料之中。虽然之前还抱有一丝希望,万一因为自己的英语还有别的科还不错,考上大学了呢?

无缘大学只能找工作

考不上怎么办呢?找工作呗,因为马云也要吃饭。

这天马云和自己的表弟一起去应聘保安,结果表弟被录取了,他没有。

因为他的长相。

再一次,让他回忆起了童年的那种感觉,再一次,激起了马云心中的那一点小脆弱。回到家中,父亲询问自己工作找的怎么样了,马云一言不发回到家中关上了房门。

马来法动用了自己的关系,给马云找到了一份差事:给杂志社搬书。于是瘦弱的马云每天蹬着三轮给杂志社送书,来换取每天一块钱的酬劳。这一刻,他似乎已经忘却了他心中那个自信的马云了。

毕竟,谁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掌控,你说呢?

直到有一天,马云偶然间发现一本书《人生》,路遥的成名作。看完之后马云心潮澎湃,他在想,我还是那个迷之自信的马云吗?

这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孤山公园,当初那个那个认真学英语,自信,从来不服输的马云!

那我现在还能怎么办呢?我还可以怎么办呢?

好像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回归课堂,再次参加高考。

一年过后马云的成绩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数学整整比之前提升了18倍之多,由原来的1分提升到了现在的19分,值得庆贺!

肯定还是没有考上……

但是还是要吃饭……

于是马云继续出门找工作,结果接连被拒绝11次。

这天马云再次锤头丧气的回到家中,父亲问,还是没有找到工作吗?马云回答:没有。似乎这种交流已经让马云麻木了。不记得之前许下的诺言,也不记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也想像别人一样拥有一份简单的工作,我一定会老实做工好好上班,并且我一定会比这些人干得好!但是这要怎么实现呢?频繁的面试,重复的应聘结果,迫近的期限逼得我力不从心,这些压力又是最害人的,他带给我的只是更多的压力,也只会让我忘记自我,随波逐流,完全妨碍了我自觉、专注、清醒的思考。

直到父亲也不耐烦了“早让你去送书你非要去靠什么大学,这下好了,工作也没有了,看你以后怎么办!”

“工作没有了我可以再找!另外,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的!”嘭,马云摔门而出。看着杭州的夜色,马云的心中无比的难受,天下这么大怎么就没有我的容身之地呢?我比任何一个人都努力都强,为什么每次都不是我呢?

在大街上流浪了一整晚,也想了一整晚,马云决定再次参加高考,即使所有人都不看好,即使父亲不同意。

这不正是哪个不服输的马云吗?

他,回来了。

一年后,马云的数学成绩在去年的基础上,再翻了4倍。79分,在经历过义务教育,参加过高考人都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无论1分还是19分都意味着对数学一窍不通,并且,翻看马云的读书历史,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数学都一直很差劲。

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可以做到及格?一年读通了数学,如果非要让我给他这个得分给个合理的解释,那我肯定会说这是抄的,哈哈。

当然,这也符合所有名人的特定发展规律,总要有那么些超出常人所能的地方吧,要不怎么叫名人呢?

虽然总成绩离本科分数线还差5分,只能上专科。但是命运弄人,大概是看到了马云拼命的样子有些可怜吧,杭师院的英语专业本科没有招满,所以决定降分破格录取英语专业好的学生。那马云肯定没有问题了。

从此,马云鲤鱼跃龙门,摇身一变“马老师”。

得知马云考上了大学,莫利一家人每周都帮马云存5-10澳元,半年寄给马云一次,这个数字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给了马云很大帮助。其实他们给马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马云明白了只要付出就会得到回报,一切皆有可能,增加了马云的自信,除此之外还可以让马云在任何时候拿自己的这段异国之旅吹牛~

(马云结婚时,莫利的父亲肯还给了他2.2万澳元的资助,帮他买了婚房。

后来马云有钱之后也回报了他们很多,在肯去世之后在肯的家乡纽卡斯尔大学以他俩的名义捐助了2000万美元,设立了“马-莫利基金会”)

上了大学之后,终于不再用考虑自己的数学了,相反自己的英语口语帮助自己成为了优等生,爱折腾的马云还当了校学生会主席还有杭州市学联主席。

他曾经也一度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快乐的送货员,他曾经也以为自己也跟比人没有什么不一样的,都是或找个工作之后娶妻生子,平凡度过一生。直到所有人都拒绝了他,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没有被这些拒绝打到。

一个从小被人欺负,常常因为和人打架伤痕累累的“外星人”,变成了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

长期的接受拒绝,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很多人在被别人拒绝之后就开始怨天尤人,得过且过,恰恰有那么一下人,他们虽然在困难面前也不得不低头,但是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不断的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马云毫无疑问是后者。

如果说在蹬三轮送书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快乐小青年,但经过三次高考之后来到大学,他已经是自信能战胜一切的人。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无法做出改变。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

即使你拥有者人人羡慕的高学历,挥霍不尽的钱财,博览群书的才华。依然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真正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

由于时间跨度过大,如果想完整的叙述人物故事,篇幅过长。之后的故事只能在随后的文章中继续跟新了,喜欢文章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

原创声明:本文由百家号竻斗沄职场独家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抄袭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