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取西川之戰,劉備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的

劉備取西川之戰,劉備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的

取西川.mp31:09

來自藝林話史

劉備取西川,是促使三國鼎立局面形成赴任重要歷史事件,是對諸葛亮“隆中對”遠景規劃的重要實踐。以後世眼光看,劉備取西川的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一路上沒遇到什麼大的麻煩。但我們如果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看,可就沒那麼容易了,每走一步都是兇險萬分,每走一步都是提心吊膽,甚至可以說是劉備一生中最危險的至暗時刻。為什麼呢?因為前期的劉備雖然一直處於四處投奔的逃命模式中,但除了關、張二位兄弟和一小波不固定的士兵外,可以說是一無所有,身價幾乎為零,就像全世界無產者一樣,除了自己的勞力外一無所有,革命意志最為堅定,大不了推到從頭再來。而取西川時的劉備可就不一樣了,已經有了自己的一份基業,自己也算當時排的上號的天下英雄了。身價高了,考慮的自然不一樣了,涉及的方方面面就多了,如果還像以前那麼衝動的話,損失可就大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劉備在取西川時是如何度過自己人生的至暗時刻的。

話說赤壁大戰後,得益於盟友孫權的慷慨相助,讓意欲一統天下的曹丞相被一把大火燒的大敗而回。此前一直處於四處投奔中的劉備也終止了自己的逃命模式,暫時在自己“借來”的根據地荊州安頓了下來。期間,雖然和盟友孫權之間也是摩擦不斷,但由於強敵曹操在側,孫劉雙方大體上還是能維持聯盟而不破。劉備在攻取荊南四郡後,加上他之前就有的那種在和曹操爭鬥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打不死的小強精神的魅力,使劉備的人氣指數也是越來越高,名滿天下,大名一直傳到了遠在益州的四川人民耳中。

此刻的益州,正面臨著一場遙遠的危機。建安十六年,曹操傳出話去要“討伐張魯”,其實,這是曹丞相聲東擊西之計,曹操的真實目的是想消滅盤踞關中的馬超。這一消息沒把漢中的張魯嚇得怎麼樣,卻讓與曹操之間還隔著馬超,張魯地盤的益州劉璋反應過度。“曹操討張魯”的消息傳到益州後,劉璋很慌亂,他的“敗家”軍師張松乘機說:“曹公兵強無敵天下,若因張魯之資以取蜀土,誰能御之者乎?”劉璋果然嚇壞了:“吾故憂之而無計!”張松便出了個十分牽強附會

的好主意:“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操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這話說得劉璋心口發麻,就聽從了張松的建議,派了個自己平時不怎麼重用的另一個“敗家”軍師法正去與劉備聯絡感情,商討共同禦敵事宜。

劉備取西川之戰,劉備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的

敗家軍師張松獻圖

法正見了劉備後,領略了劉備的英雄氣概,聯想到自己在劉璋處的鬱郁不得志,也頓生仰慕歸附之心,就跟張松一唱一和,兩個人“敗家”軍師一內一外,甘願當起了劉備的高級臥底。他們把西川的地理關隘,兵器府庫,人馬眾寡等軍事機密全部告訴劉備,這朋友真是交得夠義氣!果然,經過前期一系列接洽後,劉璋就派法正和孟達領四千人馬去荊州迎接劉備,法正趁機還給劉備獻上取西川之策:“以將軍之英才,應該乘劉璋之懦弱,張松在內部響應而取之;然後依靠益州的財富和險阻的地形,成就霸業,易如反掌也”。法正、張松的過度熱情讓劉皇叔也有點迷糊了,除了自己劉氏同宗的道義和情感問題外,自己對西川的詳細情況並不是很瞭解,自己這位還沒見過面的同宗兄弟劉璋再無能,但也經營西川很久了,真有那麼好拿嗎?這種心情是複雜的,事後看很輕鬆,但事前誰能想到那麼容易?

就在這時,一代奇才“鳳雛”龐統站了出來,給劉備指出了當前的困境:一、荊州雖然廣大,但是經過多年戰火摧殘,實力已大不如前了;二、荊州雖好,卻是四戰之地,曹操和孫權早晚會威脅到咱們的生存,依靠荊州一州之地想要克服中原根本辦不到;三、目前的益州資源豐富,地理位置險要,遠勝現在的荊州,而且這也是“臥龍”兄弟諸葛亮以前在隆中對中規劃好的!而劉備在此時又搬出他的信義論:

“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佶,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吾所不取也。”

要換別人,就真給劉備問住了,但劉備這番說辭駁不倒龐統,龐統毫不含糊的又進言:“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日不取,終為人利耳”。意思是說:你說的有道理,但是任何理論都不是一成不變,“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取益州是關係到復興漢室的大義,如果你今天借劉璋益州,以後得了天下的話,還他個更大的地盤,怎麼會負信義呢?何況即便你現在不取益州,別人可沒你那一套仁義說辭,益州早晚也會被他人所取!總而言之,應該趁曹操忙於關中之事,孫權忙於江淮之事,劉璋的榆木腦袋還未醒悟之時,必須一舉奪下益州!劉備終於被龐統的遠見卓識和精闢見解說服了。

劉備取西川之戰,劉備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的

龐統獻計

建安十六年秋,趁著曹操和馬超在關中廝殺的空,劉備借“討張魯”的名義終於率軍入蜀了。雖然蜀道艱險,但由於劉備是劉璋請過去的,所以一路上還是很順利的。劉備順流而上,先到了江州,然後由傳順墊江水,前往涪城。劉璋還讓沿途各郡好好招待劉備,讓劉備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劉備到涪城後,劉璋親率人馬來迎接劉備,還大擺宴席,二人雖初次見面,卻比親兄弟還親。可在這時,張松、法正卻勸劉備趁著宴會應該趕緊把劉璋抓起來,我們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而取得西川也!

他們也不想想,這麼腹黑加無恥的主意怎麼可能被一項標榜“仁義”的劉皇叔採納呢?這樣立馬翻臉,做一百八十度轉變的恩將仇報的“義舉”,就是放三國時任何一位英雄那也做不到,包括袁紹。倒是這麼腹黑的建議在一百多年後應該有人能做到,就是忘恩負義的後秦皇帝姚悵和無恥惡毒的胡夏皇帝赫連勃勃。

這樣,劉璋與劉備在涪城相聚度過情意纏綿的百日蜜月後,二人分手道別。臨別劉璋以米二十萬斛,騎千匹,車千乘,繒絮錦帛贈送劉備,並把龐羲所轄的白水關駐軍近二萬人,交給劉備全權統一指揮。劉備於是率軍北上茄萌關,整合軍隊,籠絡人心,開始了他“仁義禮智信”的教化工作。建安十七年,劉備駐葭萌討張魯,雖沒有大動干戈,但小的交鋒還是不斷的。畢竟“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也不能把別人當傻子吧!同時也使各方讓戰力得以整合,讓大家領略下你的武力,其實也是種收服人心的方式。


劉備取西川之戰,劉備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的

建安十七年十月,在龐統的建議下,劉備借曹操要南征孫權,自己要回荊州救盟友的理由,向劉璋借兵馬和糧草,這時的劉璋卻沒把好人做到底,只給了劉備一半。這讓一向重視“道義”的劉備很生氣,對眾將士說:“吾為益州徵強敵,師徒勤瘁,不惶寧居;今積帑藏之財吝於賞功,望士大夫為出死力戰,其可得乎?”與此同時,又一個噩耗成了劉備和劉璋決裂的催化劑。原來劉備在劉璋那的高級臥底張松對劉備回荊州的事信以為真,便有點急眼了,還給劉備寫了封信,“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去乎?”,不想,這封信被張松的老哥張肅知道了,感情這兄弟二人都有出賣至親朋友的優秀傳統,張肅就將張松給告發了。劉璋就是再闇弱,對這樣吃裡扒外的家賊也是毫不留情的,立馬斬了張松,並且也徹底的和劉備決裂了。

劉備當時的情況可是十分危險的,可以說到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無門的境地,自己帶著一萬兵馬深入西川腹地,處在劉璋的完全包圍之中,前面還有張魯的直接威脅,荊州兵馬遠水解不了近渴。最關鍵的是,一旦決裂,自己的糧草補給肯定得不到保障,拖延下去,只能坐以待斃。以前在中原地區和曹操周旋時就兄弟三人,沒啥後顧之憂,可現在自己好不容易奮鬥半生,有了點自己的地盤和基業,一旦在此地虎落平陽,損失就大了去了,可以說,這到了劉備一生的至暗時刻。

關鍵時刻,龐統冷靜地為劉備謀劃了上中下三策:“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為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

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劉備認為上計太急,下計又太緩,就採用了龐統的中計,以自己要回荊州將要告別的名義召來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找了個理由斬了二將,兵不血刃取得白水關,並收編了二將的兵眾,將兵士妻子兒女留為人質。

劉備取西川之戰,劉備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的

龐統又薦霍峻帥800人留葭萌駐守,這是關鍵的一招,正是霍峻在後方的堅守,才讓劉備度過了一生中的至暗時刻。

但不知為什麼,三國演義沒有這一段。後劉璋派遣部將扶禁、向存等帥一萬人攻打霍峻,打了一年也沒攻下800人駐守的葭萌關,反被霍峻乘其懈怠,大破其軍,斬殺向存,但三國志對這段的描寫卻不像其他戰役詳細。豪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霍峻出色表現,一旦關破,失去這些人質的話,劉備軍團可能會不戰自亂,霍峻可謂居功至偉!

這時的劉璋也沒閒著,劉璋的謀士鄭度獻計:“左將軍懸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則必擒耳”。這確實是個堅壁清野的好計策,可劉璋卻猶豫不決。也不知誰走漏風聲,讓劉備給知道了,劉備十分的擔心,法正卻是“胸有成竹”地告訴劉備不用擔心,劉璋是不會採納這個計策的。隨後,劉備派老將黃忠為先鋒進攻涪城,老將軍攻無不克、所向無前,順利的攻佔了涪城。這時的劉璋急忙派遣劉憒、冷苞、張任、鄧賢率大軍,於涪城下拒住了劉備。

劉備領軍暫駐涪城休整,並派人前往綿竹遊說劉璋的部眾。當時劉璋遣李嚴駐綿竹,並督涪城潰兵以御劉備。建安十八年夏,劉備大軍休整完畢,龐統覺得時機成熟,建議可以出兵了。劉備大軍很快兵臨綿竹,綿竹令費詩率先舉城而降。李嚴見大勢已去,率領其大部兵眾投降了劉備。但川蜀名將張任卻不願投降,率領餘部退守雒城。綿竹失守後,劉備收編李嚴的降卒,使自己的兵馬愈眾,聲勢浩大,親自領兵馬進逼雒城。而此時,諸葛亮也帥三路大軍來援,東路張飛率大軍定巴東,破江州,義釋嚴顏後一路西進。諸葛亮一路由墊江西進,攻取德陽、廣漢;趙雲一路上江陽,入犍為地界。

劉備取西川之戰,劉備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的

建安十八年夏,劉備大軍進至雒城。雒城城池堅固,乃成都之屏障,與之互為犄角。時城中有兵卒萬眾,糧草資備充足。劉璋的兒子劉循此地督守,從李嚴那逃出來的張任從旁協助。等劉備軍至雒城後,龐統視察了雒城防禦,告訴劉備雒城十分險固,不可強攻。建議劉備圍困雒城,另分兵平定周圍諸縣,徐緩圖取。劉備用龐統之策,先後掃平了蜀郡周圍的郡縣,大軍得以匯聚雒城。龐統認為攻打雒城的時機已然成熟,對雒城的攻堅戰正式打響!戰鬥相當的激烈,龐統親自參與指揮對雒城的攻堅戰。戰鬥中龐統不幸被流矢所中,魂歸落鳳坡!時年三十六歲。真是造物弄人,天妒英才!劉備聞訊倍感痛心,痛哭流涕。龐統之死當是劉備集團最大的損失,其意義無法估量……。建安十九年夏,雒城攻破,劉循投降,但蜀將張任還是寧死不降,劉備感嘆他的忠勇就斬張任成全其“忠節”。

劉備破雒城後,兵臨成都。與諸葛亮、張飛、趙雲軍團會合,將成都團團圍住。當時成都城中尚有精兵三萬,谷帛所用足支一年,但成都孤城一座左右無援,城中也是人心惶惶。劉璋見大勢已去,下令開城投降。至此“劉備取西川”之戰落下帷幕……。

從以上可以看出,劉備能夠成功拿下川蜀,也是一波三折,沒有後世想象的那般容易,前後共用了近三年才攻克成都。劉備能成功是因為順應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最後才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


劉備取西川之戰,劉備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的

天時方面是曹操戰略重點的轉移:

曹操在赤壁大敗後,鑑於隴右馬超、韓遂的威脅,在建安十六年決定要消除這一後患,進而奪取關中長安,但是名義上卻是“ 攻取漢中張魯 ”。此舉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直接激反了當事人馬超,讓曹操本人都始料未及的是,此舉竟把與自己相隔萬水千山的益州劉璋嚇破了膽,這才引來劉備入川。

曹操在擊敗馬超韓遂解除後顧之憂後,並沒有馬上關注劉備方面的動作,而是著手向江東用兵,且這一次曹操南下沒有走赤壁之戰的的老路線,可能被嚇得有了心理陰影,而是從長江下游的濡須口進兵,也就是今天安徽巢湖以南的長江北岸。曹操如此用兵,荊州暫時就可無憂,也無需擔心自顧不暇的孫權來荊州搞事。劉備也因為曹操此舉,得以暫時放鬆荊州的防備,抽出諸葛亮入蜀援助。

地利方面是劉璋熱情的盛邀:

面對曹丞相“討張魯”的聲東擊西之計,嚇得六神無主的劉璋也不想想,曹操連馬超還沒搞定,怎麼就肯定能打敗漢張魯,再來奪西川呢?就像一個高中生還沒參加高考,卻擔心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邏輯上撤的也太遠了呀。劉璋卻選擇了主動邀請劉備率軍馬入川,這裡也有張松的功勞。於是劉備數萬兵馬兵不血刃,通過無數西川的狹關險隘,進入蜀中腹地,從湖北宜昌入川至重慶這一段沒有陸路,只能逆江而上,這其間就有秭歸的荊門山、巴東郡的奉節白帝城、江州等多處險阻,而劉備不但沒有受阻反而“ 賓至如歸”。這樣的機會千載難逢、絕無僅有,東漢初年大將岑彭消滅川蜀割據政權公孫述可沒有這樣的地利條件。

人和方面是劉備對自己人生信條的堅守:


劉備取西川之戰,劉備是如何度過自己的至暗時刻的

這一點也很重要,再重複一遍劉備的信義論:“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佶,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吾所不取也。”。可以說,這是一介草根英雄劉備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因為憑實力他拼不過曹操,拼家境,出身他拼不過孫權,只能拼曹操不具有的特質,仁義。所以,在法正、龐統先後給他出了一些腹黑的主意時,劉備斷然否決。很多觀點認為正是劉備的這一婦人之仁耽誤了他兵不血刃取西川的寶貴時機。其實也不盡然,如果劉備要是聽了龐統、法正的計策的話,那他即便佔領了西川,也要面對數不盡的地方叛亂,根本無暇克復中原。而且劉備以前可是有很多義舉的,危難之際不顧自己兵微將寡救助孔融,解徐州之圍而對陶謙三讓徐州,寄居荊州又三讓荊州與劉表,劉皇叔半生飄零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仁義忠信”形象如果因為這件事受損的話,對他以後的事業絕對有百害而無一益。一旦生擒劉璋,並其兵眾,益州雖群龍無首,但也將分崩離析,給了龐羲和李異擁兵自重、趁機作亂的口實,哪些之前依靠劉璋的人,又或那些與張松、法正不睦的人將何去何從?你不能全殺了吧。

劉備的人和方面還包括對對方人才的重用,就是對劉璋的兩個“敗家”軍師張松、法正的傾心相交,和二位在劉璋那的不得志形成鮮明對比。還有劉備在葭萌關駐紮時為期一年的收買人心。正因為有了這些前期基礎工作,不失信義於天下,才有了後來劉璋的手下大將李嚴、費詩、劉憒、冷苞,自己的兒子劉循絡繹不絕的前來獻關歸降。劉備的人和還包括自己部屬在危難時刻對自己堅貞不渝的忠貞。重點是一代奇才龐統每每在危急時刻沉著冷靜,貢獻奇謀,讓劉備每次都能化險為夷。還有那位少見與史籍的大將霍峻,危難之際堅守葭萌關,穩定了劉備大軍的大後方,這些,都是劉備自己“仁義忠信”人格魅力感召的結果。

(文章為藝林話史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