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马航MH370失联前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4年3月8日凌晨00:38,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飞机滑行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跑道上,等待机场空管塔台的指令,航班号是MH37。4分钟后,这架波音777飞机飞越升空,刺入宁谧清澈的南太平洋天空,在星空璀璨的马来西亚上空,从吉隆坡飞往北京。

这次飞行的机长是扎哈里·艾哈迈德·沙阿,53岁,已婚,有三个已经成年的儿女,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经验最丰富、级别最高的机长之一。副机长是法里克·阿布杜尔·哈米德,27岁,这是他晋升机长前的最后一次飞行训练。另外飞机上还有10名机组人员,227名乘客,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38名来自马来西亚,其余的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法国、荷兰等。

凌晨1:01,机长扎哈里通过飞机上的无线电台跟地面的塔台通讯,飞机现在保持着3.5万英尺的高度。凌晨1:19,飞机即将离开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空管领域,来到越南的胡志明。机长扎哈里跟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地面空管人员进行了最后一次通话。这时候马航MH370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空管领域和越南胡志明空管领域的交界处,吉隆坡国际机场关闭了机场的塔台指挥中心,因为马航MH370是当天从吉隆坡飞离的最后一趟航班了。

飞机上的200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伴随着深夜里飞机发动机的嗡嗡声进入了香甜的睡梦之中。凌晨1:21,起飞39分钟之后,马航MH370整架飞机在雷达上神秘消失了!

五年前,马航MH370失联前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越南胡志明的空管中心看到飞机飞入他们的领空,但却没有在雷达的屏幕上看到飞机的飞行仪,也就是应答机所发来的航班信息。按照各国的空管协议,在两国的空管区域的交接处,如果飞机的交接延迟了5分钟,胡志明就应该立刻通知马来西亚吉隆坡,但是当他们拿起电话打给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时候,飞机已经消失了18分钟,而马来西亚吉隆坡是在第二天早上6:32的时候才展开应急措施。

这个时间正常的话,飞机就该到达北京了,每个国家上空只要有飞机飞行的航线都是有空中管制区域的,飞机上的飞行识别仪会自动定时地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位置、航班信息、飞行方向以及目的地等等。地面上的空管中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雷达系统,随时查看自己所管辖的空中所有飞机的导向。

在两个国家的空管交界处,虽然有雷达覆盖比较弱的地方,但并不属于一些媒体报道的两不管真空地带,空中也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真空地带。马航MH370最后出现的位置是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和越南胡志明空管区域的交接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有人人为关闭了应答机和无线电台通讯系统。

搜索工作最初在飞机最后出现的南中国海附近展开。马航MH370在民用雷达上消失后,马来西亚军方启用了军用雷达开始监控。

凌晨1:40,柬埔寨军港富国岛附近的军用雷达捕捉到了马来西亚MH370飞机的踪影。根据军用雷达的记录,这架飞机最后出现的地点是马六甲海峡霹雳岛附近,而这个位置与预先设定的飞行方向正好是相反的。MH370飞机曾经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蹿升到58000英尺的飞行高度,这个已经超过了民航飞机飞行高度的极限(43000英尺),然后几乎在一分钟的时间内突然急速下坠,犹如自由落体降到了4800英尺的高度。

富国岛上值班的军官曾经在军用雷达上发现了一个闪光点,这样的闪光点通常是空中爆炸引起的,他立刻通知了自己的上级,说可能空中有飞机失事。

3月8日凌晨3点,马航MH370失联100分钟,越南和马来西亚的行管机构发布通知,航班飞机仍然还在飞行,但并不是飞往北京,而是在朝西南方向飞行。凌晨1:21,MH370在民用雷达上突然消失后,飞机紧急右转,然后大幅度顺时针左转333度调头飞往西南方向,同时飞机高度还在急速下降。经过马来西亚槟城之后,再次调整飞机方向,向西北方向飞去,直到飞过马六甲海峡北部,到达马来西亚和越南之间的霹雳岛,之后就超出了马来西亚军方雷达的覆盖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大约凌晨1:30左右,马来西亚北边靠近泰国湾的一个小城市里,一些渔民在深夜还在河边干活,根据这些渔民汇报,他们看到一架开着夜航灯的飞机从他们头顶的低空轰隆而过。而设在马来西亚与泰国边境的军用雷达也只能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地捕捉到马航MH370的飞行踪迹。要从马来西亚的东岸横跨到西岸,必须要穿过绵延不断的巍巍群山,也就是说MH370的飞行高度一直都是飘忽不定的。

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777型飞机上面有非常多的先进精密仪器,有无线电台的通讯系统、应答机(飞行识别仪)及卫星通讯系统。无线电台的语音系统是机上的机组人员和地面上的空管人员通话常用的通讯系统,它覆盖了整条航线。应答机与地面空管的民用二次雷达配合使用,工作方式是地面二次雷达向空中发射询问信号,客机上的应答器接收到信号后会自动回复。显然二次雷达在凌晨1:21之后就再也没有接收到MH370的回复了。

但飞机上还有卫星通讯系统,卫星通讯系统的设计非常复杂,即使是非常了解飞机结构的人,也很难做到将卫星通讯系统彻底关闭。当飞机上的无线电和应答器都无法和地面保持正常通讯的时候,ACARS就会自动通过飞机上的卫星通讯系统(SATCOM)向通讯卫星上传输数据,卫星再将数据传回ACARS地面站。

飞机上的卫星通讯系统并不能直接给出飞机的具体位置,只能给出飞机和卫星之间的距离,由此可以推断出一个环形,再考虑上飞行速度等因素,可以大致推算出飞机可能在的位置。

根据航班与卫星发出的7次信号,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猜测飞机最后落入了南印度洋海域。但诡异的是马航MH370于1:21在民用雷达上消失的那一刻,飞机上的SATCOM卫星通讯系统被短暂地切断了。

飞机上的卫星通讯系统被关闭了整整三分钟,后来在安达曼海上空与卫星再次建立了连接,之后的6个小时一直与卫星保持连接,推测飞机最后因为燃料耗尽而坠机。也就是说这个时间点之前,飞机的引擎正常运转,飞机正常飞行,只是飞机上的飞行识别仪(应答器)和无线电台通讯系统被人为地关闭或者是屏蔽了。所以我们称马航失联,而非坠机。

MH370失联后,由于相关信息不断变化,多国联合搜救行动先后在南海、马六甲海峡和有关陆地展开,3月中旬以后搜寻工作重点转至南印度洋。2014年4月底,澳大利亚缩减了空中和水面的搜索范围,把搜索的重点转入了水下。多国卫星专家小组基于对MH370卫星信息的分析,将搜寻的区域锁定于距离西澳海岸约1800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2015年1月29号,马来西亚民航局正式宣布,MH370飞机失事,飞机上的239名机组成员和乘客全部遇难。搜索行动一直毫无进展,直到2015年7月29日,一群人在清理印度洋西南的法属留尼旺岛海滩上的垃圾时,发现了一块波音777飞机的残骸。通过日期和序列号的对比,确定此残骸来自马航MH370。这款残骸是飞机的襟副翼,也是第一次发现疑似MH370的碎片。

发现残骸的后续事件及对马航MH370失联的进一步探索,下篇文章继续说明。若你对此事件的后续发展感兴趣,可以点关注,不迷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