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我的青春奋斗史

看到这个话题感慨良多,借此回忆一下自己的奋斗青春,希望能给同龄人、下一代的青年人以激励。


以下是我的简历:

16岁,远离在新疆的父母,独自到上海生活。

18岁,因为高考失败,开始第一份工作。同时开始参加自学考试。

30岁,放弃在耐克的高薪工作,去伦敦留学攻读硕士。

39岁,再次放弃在外企的高薪工作,去香港攻读博士学位。

2016年,戴上博士帽时,我已年近45岁。


今天我是一个横跨学术与产业界的独立时尚理论学者、时尚评论人与商业顾问。


如果你此时此刻正在被年龄所束缚,因为觉得自己年龄太大(或者太小)而犹豫是否要去做什么,希望我的故事能帮到你。也欢迎你在评论区与我分享你的故事与困惑。有时,与来自一个陌生却又有类似生命历程人对话,或许可以激励你更多!


高考失败,从此留下“读书梦”


16岁以前,我一直在新疆南方一个小城生活,我的父母则是原籍来自上海的知青。那一年,也正是我高考的一年(那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幼儿园。我们那里很多孩子到了四五岁就上学了)。可是,平时读书成绩还算不错的我,居然高考失败!


而这一年也正是国家政策允许上海知青子女的户口调回上海的一年。 以我当时16岁的年龄,我完全可以到上海再选择从高一读起(新疆参加全国考卷。上海参加本市会考,因此教材与考试制度完全不一样。也因此不可能从高三复读。只能重新读一遍高中)。所以我已预备好重新在上海再读一遍高中。


然而,在我已经入学上海当地一所高中学校就读时,我远在新疆的父母给我连发3份电报与长信。大意就是说,让我抓紧时间去读高考分数线够得上的一所中专(不然报名时间就过了)。原因是他们在新疆的工资不高,同时还要供已经在上海读书的哥哥4年大学。如果另外要供我再读3年高中外加4年大学,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而中专只要两年我就可以出来工作了。


我原来在学校的成绩虽不属于学霸,但自我感觉还是比较优秀的那种。我一直以为我是上大学的料,也因此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考不上大学的情形。所以当我父母告诉我,因为经济问题我必须去读中专时,我大哭了一场。感觉自己人生的命运瞬间被扭转了。我从小就是对未来充满理想的人。总觉得自己不该碌碌无为度过一生。可是,如果连大学都上不了,我一开始就比那些上大学的人矮了半截。原本想象的是阳光大道,突然之间摆在你眼前的是一条看不到前方的羊肠小路。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我的青春奋斗史

16岁时,刚从新疆来到上海的我

曲折踏入职场正轨


2年的中专学习生活总体对我并没有太多乐趣。除了因为从一个西北小城镇到南方一个大城市需要适应的各种新事务与新生活,也因为我一直对自己未能读大学而耿耿于怀。每次去哥哥的大学看他时,我都会趴在操场的栏杆上看着那些奔跑在赛场上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惆怅……


终于熬到了毕业。1991年我毕业时,国家还为大中专生包分配。我被分配到了一家客轮公司,从做检票员开始。国营企业的论资排辈与死气沉沉让我终于决定离开这个当时人们眼中的“铁饭碗”。 离开国企后,我投了很多简历。回想起来,在那一年,我几乎把这一辈子的简历都投完了(之后进入外企轨道后,我几乎就没再主动投过太多简历)。然而它们都如石沉大海般了无音讯。去人才市场面试,别人一听我是中专毕业生,总是说“对不起,我们要大学生!“(很多人误以为那个时候中专生已经是高文凭了。也许在二三线城市是。但是在上海,进入正规公司大多已经开始要求大学学历)。


离开客轮公司后,为了养活自己,我边找工作边打零工。我在餐厅做过服务员;也给别人的孩子做过所谓的家教;也卖过化妆品。


直到有一天,我在人才市场门口卖我的化妆品时(因为那里人多),碰到一个30几岁看上去很儒雅的男子。他骑着自行车上正预备进入人才市场。我就跑过去问他,是否要给他太太买化妆品。


他说"我不是来买东西的。 我是来招人的。“

”你要招啥人?“

”秘书。“

”哦, 有什么条件吗?“

”要英文好“。

”哦, 我英文还可以“。 (这是事实, 我从4岁开始学英文。高考100分我英文考了92分,但是其他都一塌糊涂)。

”哦,是吗?你什么学历?”

问到了我痛处: “中专“(弱弱的答到)。

”哦“。

”但是可以让我试试吗?“(我不想放弃)

"你家在哪里?”(我当时的着装一看就不是上海人,也不会说上海话)。

“新疆。 我父母是知青,我是知青子女。”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正是这句话,打开了这个后来成为我老板的人的心扉。因为他认为外地回来的年轻人必定能吃苦耐劳!

”那你明天来我们公司面试吧!”

……

如我所愿,我终于进了这家公司。而我的工资,也从当时月薪60多元,变成了300多元……


后面几年我又跳槽,最后直到去了耐克——这家全世界最顶尖的运动品公司。也是我职业生涯里最幸福的时刻。


耐克是1990年代少有的给大批员工出国学习与考察机会的外资企业(签证难也是一方面因素)。也因此,在1990年代,我们就获得了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耐克同事多文化交流的机会。在耐克6年期间,我就换了2本护照。去过美国多次。也去了新加坡,日本,泰国以及当时尚未回归的香港。 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及我的同事们)获得了当时一般国人所不拥有的视野。而且,耐克的产品开发与营销体系一直都是全球MBA课程的经典案例。作为身处其中的一员,我同样受益匪浅。 耐克还经常给与优秀员工以外派海外的机会。即使一直做下去,我知道自己职业的前景大概率下依然会很光明。


然而,即使进入了当时条件如此优渥的外企工作,我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读书梦。工作之余,我也参加了自学考试,并获得了专科文凭。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对去大学读书的渴望!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我的青春奋斗史

1997年,我与耐克创始人Phil Knight先生的合影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我的青春奋斗史

正是从耐克开始, 我认识了世界。摄于1996-2002年间。

10年未圆的“读书梦”


我从14岁开始就记日记。到现在我依然保留着这些日记本。我当年的日记就可以体现我对读书的渴望。


1998年9月12日 周日

晚上,用新买的护肤品洗脸,突然感觉自己老了(其实这个时候我才26岁不到)。皱纹好像多了一根。 心情有些沉重!白天和那些小孩上课(为了自学考试),真得觉得自己的心态不再是做学生的时候! 有时真是这样矛盾! 要放弃目前的职业(在耐克的工作), 去追求毫无边际的东西(去留学),是否值得?我看到了许多人的失败,但也看到了许多人的成功!我会经得起失败吗?我想明年4-5月,不管怎样,一定是要放弃工作好好读书!…….


1998年11月10日 周二

当日本的老师说担保人的材料都要重新填写时(我原本想去日本留学。那时候还需要经济担保人),我几乎要哭了。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想当初放弃了考大学是因为钱的问题。 2年前本想去瑞士留学,也因为钱没攒够放弃了。如果不是家里催着要买房(家里人一直想有自己的房子,我就在此前刚买了房),那我现在也应该有十几万的存款了……


总之,从中专毕业到这段时间, 工作上终究顺利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也终于有时间来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读书的事情成了我的心病。一方面,因为那个时候去国外读书还很贵,我需要先自己攒钱。另外一方面,总觉得岁月不饶人,时间拖得越久,我越着急。生怕有一天,钱攒够了,学习的热情却随着年龄的成长而淡漠了。


我想起自己第一个美国老板的故事。


我的第一个美国老板Joe, 在他离开中国回国时已年逾60岁。 几年后的一天,他写邮件告诉我,自己最近很忙, 忙于竞选市长。 我用了典型的中国式思维写信给他:“您年纪大了!应该多享受退休生活!市长工作会很忙,对健康不利。”


他回复了我,带着一种被冒犯的感觉:“谁说我年纪大了?我年轻的时候就想做市长!因为当时孩子还小,我不想让太太一个人忙碌家庭,所以就主动从市长岗位退下来,转去了相对平稳的工程师工作!我现在我要实现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


我的第一个美国老板Joe, 在他离开中国回国时已年逾60岁。 几年后的一天,他写邮件告诉我,自己最近很忙, 忙于竞选市长。 我用了典型的中国式思维写信给他:“您年纪大了!应该多享受退休生活!市长工作会很忙,对健康不利。”


他回复了我,带着一种被冒犯的感觉:“谁说我年纪大了?我年轻的时候就想做市长!因为当时孩子还小,我不想让太太一个人忙碌家庭,所以就主动从市长岗位退下来,转去了相对平稳的工程师工作!我现在我要实现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我的青春奋斗史

我与我第一任美国老板。他65岁还在忙于竞选市长。摄于1994年。

客观地说,这件事对当时20几岁的我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它打破了我对年龄的认知——原来一个65岁的人还依然可以追梦啊!那我这个年龄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2002年时,我在耐克年薪已近20万!如果去留学,就要花掉30万人民币(当时我去了英国。英镑兑换人民币正是最贵的时侯:1:15)。 30万,在当时的上海可以买套房子。这套房子放到现在,也可以增值不少。 而从学校毕业后是否可以找到如同在耐克一样好的工作,还是个未知数。至少从经济上考量,去留学,这是个没有确定回报的投入。


而从年龄上来说,我已年近30岁。 30岁的女性,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应该是在结婚生子,身兼照顾家庭与奋斗于职场的时候。


每当我犹豫不决时,我就问自己:“如果我不去做(或者去做),当我老了,回头来想,我是否会为自己的决定而后悔

?“


为了不让自己老来后悔,我终于踏出了远行逐梦的脚步——在2003年,放弃了20万的年薪,以当时一套房产的代价!


我花了1年时间在伦敦学习(虽然我只有专科文凭,但凭借在耐克的经历依然获得院方认可)。去留学后,我才惊讶地发现,中西对读书年龄这个问题的认识差异是多么地大! 我原以为我应该是最大龄的学生了。没想到去了以后,同班的20人年龄分别在25到45岁不等。 最大的那位不是我,而是一位已经40多岁,在服装企业做到总监的英国女性。其他还有几个比我大些的30几岁的欧洲学生。 与他们交流,我才知道在欧洲,其实工作数年后再去读书是很普遍的现象。他们都认为这会让自己学习的目的更清晰。我当时有些年龄自卑感的心理立刻得到了释放。


当我释放了自己原本心灵上所受年龄的束缚,才发现,自己其实还很年轻!

回国后,还没有开找工作,以前一个耐克的客户就让我去他那里工作!几乎没有任何时间间隔,回国后很快我就拥有了新的工作。并随后在33岁时升任了事业部总经理。

年近40岁时去读博

当我快到40岁时,我再次感受到了职场上的一种瓶颈期。 那个时候我在一家企业独立负责一个部门。过着不忙不闲的日子。但人很没有成就感!


40岁,正是人生上半场与下半场的分水岭。我又问自己,我要怎样度过自己的后半生呢?如果一直在职场上做下去,我与我所历任的大多数老板一样——到了时间就退休!而一旦你退休,曾经的叱诧风云就与你不再有任何关系!就好像,你从未在这家企业贡献过什么!


我又开始想着折腾自己了——我想跨入学术界!


从英国留学回来后,我就尝试开始写书。因为我曾出过一本用英文介绍中国服装设计师成长经历的书,借此机会也认识了些英美的出版社与时尚学者与教授。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觉得学术世界并不像我曾想象得那样枯燥乏味! 而跨入全新的领域是一个可以让自己重新焕发激情的方法!另外,国内在企业工作了十几年的人很少会去读博跨入学术,但我觉得这正是自己很酷的地方——我就喜欢做鲜有人做的事情!


于是,我又去了香港大学读博!


在这个期间,凡是知道我去读博士的人无不表示惊讶与疑惑!

“你都那么大了,还在读书啊!“……

含蓄些的则说“你真喜欢读书啊!”

“读完博士后做什么呢?”

想想当时自己就是一个年近40岁的女人,放弃了工作,没有收入,还在读书!如果把这样一个形象告诉周围的人,我想大多数人的感受就是:真是失败的人生啊——混到40岁,还没混出个人样来!


但同时,这么多年的阅历让我知道,自己的路终究是靠自己的双脚走的,没有别人能替代你走路!所以你为自己做的决定,为何一定要取得别人的理解与认同呢?


虽然有很多来自周围的疑惑与不解,读博期间,我依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与荣誉。 2013年,我获得由美国国务院提供的奖学金——富布莱特奖,并且去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做了10个月的访问学者。富布莱特奖是全美有名的学者奖项。从这个奖项曾经诞生了数十位诺贝尔奖及普利策奖获奖人。在美国,即使是普通大众,也知道这个奖项的分量。全香港每年只有8位博士生可以获得此殊荣,而我很荣幸的获得了这个机会!


正是借助这个机会,我遇见过亲身经历战乱,由联合国解救出来的并通过读书改变人生的非洲难民;也认识了放弃纽约百老汇舞蹈演员身份,去遭遇过人口大屠杀的卢旺达用自己的舞蹈改变当地孩子人生的女性舞者;还有那些来自伊拉克、黎巴嫩、阿富汗这些我们眼中的战乱之地的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无论年龄,都身揣各自的梦想…… 而他们也成为了鼓舞我继续追梦的动力——人生除了常规的读书、毕业、结婚、生子的路径,还有很多种生活方式。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我的青春奋斗史

富布赖特奖为获奖者提供了很多结识各国优秀学者、企业家与艺术家的机会。摄于2013-14年。

而作为一位在中国被视为“高龄”的中年妇女,在这里我毫无年龄违和感!我们的年龄从20几岁到50几岁都有。但大家相处在一起,从未感受到因为年龄的不同而有任何隔阂——原因是我们都是有梦想的人!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我的青春奋斗史

学习很重要,生活也要有趣!摄于纽约,2013-14年间

好了,故事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如大家所看到的,我终于在2016年12月戴上了博士帽。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 我的青春奋斗史

摄于2016年底。

非常巧的是,知识付费的时代在同一时间也拉开了序幕!2016年,因为投简历找教职工作的过程中,闲来无事,我上了一个以问答为主的知识付费平台。随后逐渐发现自己赶上了一个知识正在变得更有价值的时代——好像我的博士学位就专门为这个时代而读的!


今天我是一个横跨学术与产业界的独立时尚理论学者、时尚评论人与商业顾问。我从知识付费获取的收益,已经远超过我去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授课可能获得的收入!


“梦想无惧年龄,每一位勇敢追梦的人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这句话,赠送给所有年轻人们,也赠送给所有与我一样,虽然年龄数字在不断增长,但依然在追梦的朋友!更欢迎你,勇敢说出你的追梦故事——无论它们是纠结、彷徨、犹豫或者喜悦。 让我们彼此鼓励、共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