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抗疫用上高科技

本報駐中東特派記者 黃培昭

據以色列衛生部統計顯示,截至當地時間4月28日11時,該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15589例,死亡208例。以色列被認為是新冠病毒檢測率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其新冠肺炎致死率也是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數據顯示,從4月17日至今,以色列新增治癒病例持續多於新增確診病例。國家層面高度重視、抗疫力度升級到位、防控措施空前嚴格、執行情況良好、醫療體系強力支撐等,是以色列抗疫取得顯著成果的主要因素。作為科技發達的中東地區國家,以色列在防疫過程中對科技的運用,更為其抗疫工作助力加分。

以色列抗疫用上高科技

採取超嚴厲舉措

2月28日,以色列確診本土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是從“鑽石公主”號郵輪上回國的人員。自此,疫情在以色列呈“星火燎原”之勢。

3月12日,確診病例突破100例,3月22日突破1000例。其實,早在發現第一例確診者之前,以色列政府便從2月24日開始禁止過去14天內訪問過出現疫情國家的非以色列公民入境,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為遏制新冠病毒採取超嚴厲措施的國家”。當時,此舉引起韓國、日本等國強烈不滿,但以色列照樣“我行我素”,甚至不斷升級“超嚴厲措施”。比如,3月18日晚,關閉所有邊境口岸,只允許以色列公民和永久居民入境,並取消此前允許外國人憑14天隔離證明入境的政策。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多次強調:“疫情不是一場遊戲,而是生死攸關的問題。”他呼籲所有以色列人充分表現出“紀律和責任”,共同遏制病毒傳播。以色列政府要求所有民眾,除必須的行業通勤、購買生活必需品、看急診外,一律禁止離開住所。並且,將公共交通減少至原有班次的1/4,以維持最低的基本所需。3月14日起,以色列實施封鎖措施,關閉辦公大樓、學校,要求人們大部分時間待在家裡。民眾的配合度也很高,做到了“自覺和自律”。對此,以色列《消息報》撰文指出,服兵役是以色列的通行做法,曾在國防軍中服過役的人佔以色列公民的2/3,他們經過專業訓練,學習了良好的紀律約束、共同語言、共同程序,以及在面對危險與困難情形下攜手戰勝一切的共識。

在以色列,各類節日數不勝數,聚集慶賀活動也很多。然而在疫情之下,政府禁止節日慶賀,包括宗教節日。比如,逾越節是猶太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歡慶其先輩在摩西的帶領下逃離埃及。2020年的逾越節始於4月8日日落,終於16日傍晚。按照猶太習俗,開始之日的晚餐是大家庭聚會,如同中國的年夜飯。然而,為防止疫情蔓延,以色列政府下達了節日期間限制出行的措施,並建議民眾不祝賀、不聚會,停止包括國際航班在內的所有公共交通。對此,內塔尼亞胡強調,聚會是導致病毒傳播的關鍵因素之一,他呼籲家庭單獨慶祝節日,只與核心家庭成員一同就餐。

為避免民眾聚集造成疫情惡化,4月21日,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發表聲明,內塔尼亞胡決定,“獨立日”期間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封城”措施,禁止居民離開住處超過100米,禁止任何人在以色列陣亡將士紀念日前去公墓和紀念場所,警方也關閉了所有進出路線。

檢測設備不斷升級

為儘快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以色列要求有症狀者在家撥打醫療急救服務中心電話,等待醫護人員上門測試,或自行駕車前往指定停車場等專門設立的免下車檢測站,按要求取樣。由於有7%的確診患者是在超市等購物場所被感染的,3月31日起,以色列衛生部在全國5家超市設置病毒檢測站。此舉旨在檢測超市購物者和工作人員中的病毒攜帶者,找到更多的隱形病毒傳播者。

為加大檢測力度,以色列高校、研究所不斷創新升級檢測設備。4月12日,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宣佈,該校科研人員研發出一種更快速、材料更易得的新冠病毒檢測方法。據瞭解,眼下廣泛使用的新冠病毒檢測方法,是通過提取被檢測者拭子樣本中的核糖核酸分子,來判定受試者是否攜帶新冠病毒。而希伯來大學的新方法則是使用價格低廉的磁性納米粒子材料,這樣可更快地從拭子樣本中提取核糖核酸分子。相關材料介紹說,新方法的檢測速度是原有方法的4~10倍,而且經驗證檢測結果與原有方法一致,準確性得到保證。

同時,以色列巴爾伊蘭大學在4月中旬宣佈,該校成功研發出一種可降低醫護人員感染的“激光束遠程診斷技術”,能在幾十米外的地方,對被測試者進行遠程檢測,識別出是否發燒、肺部有無溼囉音,以及血氧飽和度等,利於排查潛在感染者,保護醫護人員。

特拉維夫大學傳染預防醫學教授穆森表示:“以色列是每百萬人口中新冠病毒檢測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以色列知名博主克林·佩雷茲自豪地說:“我們的檢測率居全球前列,我感到無比自豪。事實上,以色列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也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快速檢查是其中的部分原因。”

醫療系統處於警戒狀態

以色列醫療系統發達,全民醫療體系完備,有數百家水平一流的醫院和醫療中心,許多醫院和診所都配備有24小時英語服務的醫務人員,這些都為抗疫提供了保障。

舍巴醫療中心是以色列著名醫院,入選全球十佳醫院,也是以色列第一個收治新冠病人的醫院。2月上旬,該院啟動了世界上首個新冠病毒遠程醫療項目,為輕、重症患者提供解決方案。對於住院的重症患者,醫務人員可操作機器人進入感染者的房間,監視呼吸和心率在內的生命體徵。為對從郵輪迴來的以色列遊客進行隔離觀察,醫院在住院部設立了專門的監護區,為其提供單間病房。除配備常規醫療設備外,醫護公司還為監護病房提供了手持自我檢測設備,沒有任何醫學背景或經驗的人也可用它檢測心臟、肺、咽喉、心率和體溫等,採集的所有數據可無線傳輸給主控系統。

該院執行院長阿農·阿菲克說:“以色列醫療保健開支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醫療系統的成本非常重要,人們知道有公費醫療,不用自己花錢,所以一有症狀就會尋求治療,不會繼續散播病毒。”他同時強調:“以色列的醫療系統總是處於警戒狀態,在問題來臨前就準備好了解決方法”。

一步步復工復產

4月18日,內塔尼亞胡發表電視講話說,以色列“在與大流行病作鬥爭中,迄今為止成功完成使命”,並表示感染率有所放緩,這表明此前的限制措施“是有效的”。“這些好結果,使我們今天能開始朝著相反的方向採取措施——不是收緊,而是放鬆。”為此,內塔尼亞胡宣佈,4月19日起,以色列逐步放寬因新冠病毒疫情采取的限制措施,允許一些企業重新營業,放鬆對人員流動的限制,工作場所的員工數將從15%增加到30%,一些商店將獲准重新開業,但商場和大型市場仍將關閉。

隨後,以色列進一步放鬆原本勒緊的措施,並加大對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4月24日,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衛生部和財政部發表聯合聲明,允許街邊商店、理髮店重新開業,允許餐館和咖啡館提供外賣服務,但大型購物中心仍處於關閉狀態。同時,政府批准了一項總金額達80億以色列新謝克爾(約合人民幣160億元)的“緊急援助計劃”,以幫助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和自由職業者渡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