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困难症的治愈· 4月16日周记

关键词:认知偏差,概念,标准,生活,投资


选择困难症的治愈· 4月16日周记

明明要去超市买苹果,出来的时候推了满满一车的蔬菜零食和日用品;

明明是陪朋友逛商场,朋友空手而归,自己却换上一身新衣服。

这在生活里很常见,最近朋友遇到类似的事情和我倾诉。由于预算紧张,打算买一个两居室的小户型,为四口之家提供一个休憩的温馨小窝。比较了三个楼盘部以后,他一次比一次沮丧,甚至要打退堂鼓,打消买房的念头。

第一个楼盘在市中心,此处地段的均价是一万七左右。售楼顾问只提了三个因素,小两室的价格是9000,小三室的价格是11000;离地铁150米,公交到达整个市区的时间在30分左右;附近有5所公办小学,3所公办中学,自带幼儿园。完了丢下一句话:

买不买你自己看?

朋友的心咚咚的跳起来,脸上却纹丝不动,淡淡的说:这房子有什么缺点呢?实际上,此前他已经做了功课,对项目的污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又不想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

对方反问道:告诉我的你的担心在哪里吧?朋友把目光移向售楼部的天花板,左右环顾。静默了十秒,销售员一把拉住朋友的袖口,扯到资质牌的公示处。指着房屋销售的证件说,这些都是网上都查到的。至于所谓的高压线过境,我们公司去年已经得到电业局的审批,估计近期就会动工迁移。至于高速干线的噪音问题,这是所有市区房屋无法避免的。

这样说出来了,朋友反倒觉得并没什么重要的。

看完样板间,下楼的时候他还在思考,自己对样板间的哪里产生了不满意呢,户型?装修?好像都还过得去。他的疑虑被楼梯间上上下下的看房人淹没了。再次坐到大厅软绵绵的沙发上,黑色的签字笔在销售员的手里开始计算首付和月供了,那自若的神情似乎是在给自己买房子。期间,传来隔壁销售员爽朗的攀谈声:

是现金还是刷卡?

是的,这个声音也打断了朋友的思考。朋友说,考虑一下,没有这么快。其实他已经真的动心了,此时天色已晚,他借故到外面看看环境,出了售楼部的门。他颤抖着手接通了老婆的电话,高声给家人介绍了周边环境。他很清楚,这么大的决定,还是要慎重考虑。最终推托明天决定,和售楼人员告别。

这个项目的特点:价格便宜,配套齐全。缺点是,户型设计不好,居住环境欠佳,小开发商。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他就想通了这些问题。他并不放弃,紧接着找了第二个项目。这是三环外的一个知名开发商楼盘。骑行半小时才赶到这荒凉的郊外,在高架桥下逗了十几分钟,顺着传说中的“湖光水色”来到一个四面环山的售楼部,这皇家园林的豪奢和周边的萧条形成巨大反差。销售员说,这里的高档装修就是小区入口实景,交付后是直接使用。

朋友对售楼员讲的一切现实和远景的优势都十分认可,又顺利平滑到最后核算价格的阶段。选了一个偏低价位的楼层,看着首付和月供的数字,他又对比自己的工资,心里就裂开了一个雅鲁藏布大峡谷。

此时销售员一切的说法和证据都是乱箭一样穿心,让他的五脏六腑变成一个空荡荡的筛子。在约定上班的时间里,他失魂落魄的踏上返回的自行车。此时乌云遮去了半边天,他没有感觉到落在脸上的雨点。

就在这天夜晚,一个中介发来信息:二环内,小户型,一万二,学区房。看到这些字眼,注定了这又是一个难眠之夜。

第二天准时到达售楼部,门口已被一群西装革履,面色仓皇的中介人员包裹。经过严密的资格审查,挤过厚厚的人墙,他终于看到房子的玉颜。采光好,大开间,没有户型,全部是小公寓。

下楼的时候他说不出心中哪里的不快,但肯定不是十分满意。可这样难得的市中心黄金位置,几乎唾手可得的学区房,总是让他心有不甘。

对于房子的疑问,从回家的路上他就没有停止过思考。反复咨询中介,打电话给销售员,在网上查询政策。一直折腾到晚上一点多才勉强入睡。

早上起来还是模棱两可。计划10点选房的时间,他十二点才赶到。他说他是去体验生活了,事实上赶到售楼部的时候,激情澎湃的音乐反而让他厌恶。售楼小姐像马戏团的指挥员,引导着买房的演员在T台上激情表演。每隔几分钟,话筒里传来成交的呐喊,公告牌上对应的编号被贴上“已售”的字样。

他循声望去,公告牌已经被贴满,只剩下寥寥几个空缺。售楼小姐冷静的面容蹦出几个字:要买就预付,就这几套,没有选择。

他又像丢失了一个金矿般的失落,看着门外高耸的楼顶,心里像被掏空。

选择得焦虑是生活里每天都会遇到得烦恼,可是为什么焦虑,为什么痛苦却少有人讲清楚。这里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这里做简单剖析。归结起来四个词:

标准,概念,原则,认知偏差。

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认知取决于情境,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不同结论会引起不同的判断。哪怕是同一个人在同一个时间思考同一个问题,也会如此。

大脑在判断一个事物标准时很容易依据刚刚发生的同类事物做比较,从而模糊了行动之初所作制定的标准。这类似于我们每日看疫情指数和股票指数的时候,只能站在此刻的时间节点往回看历史数据,我们只能对比昨天和上周的数据做决断。

这样的结果是每天会被当日的数据所惊吓或狂喜,这是情绪的来源。

我们在选择一个目标的时候,其实是有自己的标准。以房子来说,有目的,有价格,有作用,有户型,有环境的具体要求。但是,当你在具体的楼盘的情境里做判断的时候,大脑却被当前的环境所淹没,你的判断是来自眼前的刺激,或者对比上一个项目的情况。这是人类大脑天生的缺陷,称之为认知偏差。

于是,你的购买标准由原来的一个变成两个,由两个变成三个。本来是满足生活需,后来变成投资需求,又从投资需求跳转为人生的标尺。于是,在众多的标准里迷失,标准太多就等于没有标准。失去标准就只剩下情绪和感觉。

情绪和感觉的痛苦是表象,标准缺失才是元凶。

以买房为例,你首先要清楚并坚定自己的标准。是生活还是投资,不同的标准会导致不同的选择。

此外,你要有清晰的概念。以生活为标准,买房就是满足家庭的居住条件,户型,舒适,环境,交通这是基本诉求。以投资为标准,买房的首要条件是位置,流通,本金,收益。

当然,同样的购买行为,因为你的性格不同也会出现偏差。风险偏好型的人喜欢更高的杠杆和负债,以小博大是他的性格。而风险厌恶型的人,更喜稳定和可控的投入。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制定符合自己需求的标准,只有了解你的标的才能清晰界定选选择对象,坚定执行自己的标准,形成了自己的原则。在原则的铠甲下,你就不会被每一天的情绪和感觉欺骗。正如金庸所说:

它强任他强,清风佛山杠,它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