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不在疫情中爆发,就被疫情逼得爆发。

说一个可怕的事,疫情期间的55天,我没有吃到早餐店的粉了,你呢?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疫情结束后,很多人陷入了“报复式消费”,想吃火锅、烧烤、烤鱼……以上这些我都想吃,但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西人,此刻我更想吃粉。

江西人是靠粉续命的,无论哪个城市。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1、 江西米粉的江湖

如果你想追一个江西妹子,寻找话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说我听说你们那的粉好吃,夸他们的粉好!绝对比什么都有效,简直是开启了聊天的源泉,如果你想迅速和一个江西人拉近距离,以上这条都适用。

在米粉这片饮食江湖,论出身,江西米粉、湖南米粉、广西米粉三大米粉堪称三名门;论种类,江西11个地市每个派1个代表都绰绰有余轻松吊打。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论味道,拌炒烫煮都在行,荤素盖码齐全,嗦一口让你爽到脱离地心引力想上天!

怎么江西米粉就没有大规模的连锁品牌,也不具备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和名气呢?

这个疑问,就像是自家爱豆颜值一流唱跳演俱佳,但就是半红不紫没上热搜,很闹心!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你可能对江西米粉一无所知!江西是米粉之乡,有个说法“世界米粉在中国,中国米粉在江西“这不是抬举,是实打实的!

江西米粉出口很厉害,江西米粉几乎是在华人超市里能买到的唯一米粉。出口的农副产品大多优质,也足以说明其成色如何。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江西米粉在国内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力,原因应该是这里是群雄割据,江西各地都有嗦粉的习惯,所以也就有“嗦粉鄙视链”这种微妙的存在,低调的江西人犟起来却只认自己家乡的粉。虽然称一句老表就乐呵呵,但是面对别家的粉,一声冷笑,心里一阵:“呵呵,什么玩意!”

2、江西米粉的乡愁

学者易中天曾在节目中说,江西是方言最复杂的省份。

群山阻隔就算了,关键是语言不通。连一辆公交车上都能有四五种口音的地方,对米粉居然是一致地偏爱。

北部人说中原官话、南部人说客家话,一圈子山脉还把江西人隔成无数的地理分区,沟通不便,还怎么进行美食交流?

语言上是这样,饮食文化更是这样,总之就是很难有一种主流文化占上风。

但是江西总共11个地级市,几乎每一处,都有不同的米粉,却都有相同的乡愁。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生下来后,另一根米粉的脐带被系起来。

每个江西人回家的第一件事,都是直奔粉店,这里吃粉用了一个独创的动词恰粉。

吃过了江西的粉,我从未羡慕别人。

不要说江西的粉了,就是赣菜在全国的存在感都很低。这里面除了江西人保守和低调的性格所致,也与自身菜系的特点和湘菜趋同有关。

但是,说起自家的米粉,江西人一定不会谦虚,十足的韧劲儿加上全能的做法,使得无论身在江西哪里的本地人都以家乡的米粉为傲。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韧”是江西米粉最大的特点。按粉的韧度划分,个人感觉江西>广西>湖南>贵州和云南。倘若以一个北方人评判面条的角度来评判南方的米粉,江西的粉大概有点类似于山西的面。

判断米粉的韧性有个简单直观的方法——看这个地方的粉敢不敢拿来“炒”。

炒粉对粉的质地要求极高,韧度不够的粉一炒就断,搞不好就成了一锅糊。

加上不同的盖码和吃法,江西米粉自成一派。

三、江西米粉的地图

江西的粉,听名字就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南昌炒粉、鹰潭牛肉粉、上饶烫粉、赣州薯粉、新余腌粉、宜春扎粉、景德镇冷粉、吉安贡粉、抚州泡粉……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南昌丨拌粉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南昌,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地理位置不是白来的。

这是一碗李佳琪绝对吃过的粉,李佳琪是南昌大学毕业,在南昌绝对吃过瓦罐汤+拌粉组合,这绝对是南昌的名片。

特点是浓油赤酱,卖相十分油亮,口味浓郁。

萍乡丨炒粉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紧邻湖南,这里的人吃得全省最辣。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内有乾坤!敲开鸡蛋,爆炒瘦肉丝,再放把绿豆芽小白菜炒软,米粉入锅着色均匀颠勺,起锅入碟。

萍乡人是江西吃辣的王者。这里的一盘萍乡炒粉下肚,估计得辣得魂都找不着!

抚州丨泡粉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牛骨清汤作底,撒点小葱香菇,一碗抚州泡粉大道至简。一定要点上各种香辣卤味,大小肠牛肚猪肺、油豆腐卤鸡蛋、临川菜梗……作为嗜辣大省的粉,生命才算完整。

去街上吃泡粉啵?是抚州人早晨最热情的见面语。谁知道当年的王安石和汤显祖是不是也用一碗泡粉度过早晨呢?

鹰潭丨牛肉粉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鹰潭,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一度是华东最大的铁路枢纽。

说“重要”,就连食物的口味都受到了影响。鹰潭最有年头的“南站牛肉粉”就受惠于交通之便,与湖南常德牛肉粉的风味有些类似,只是以常人吃辣的能力,一定要嘱咐老板少放辣椒。

上饶铅山丨烫粉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烫粉是属于铅山人的麻辣烫。

米粉新鲜出炉,凌晨才从作坊送到粉店;高汤早已等候良久,从昨天熬制到清早,猪骨鲜味悉数融进汤里。

最新鲜的铅山粉,最适合用「烫」来对待。用竹漏筛装米粉浸入滚水,迅速起锅才能达到最佳口感。粉上盖咸菜油条猪肝或是小肠牛肉,浇头倒无所谓,米粉足够嫩滑才是关键。

景德镇丨冷粉

景德镇,一个比省会还出名的小镇。

这里的冷粉,随着上世纪繁盛的制瓷业而蓬勃发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陶瓷工人工作幸苦,冷粉的个头是江西米粉里最粗壮的。

除了辣椒、酱油、腌菜、葱花,还一定要拌进橘子皮、滴上小磨香油才地道。满满一碗,霸气十足。

疫情期间的55天,5400万江西人假装在吃粉

以上仅是部分,没有提到的不要动怒,毕竟江西粉的种类太多,来来来,没有嗦一碗粉解决不了的事!

每地的粉,与其说是一种味道,不如说是一种植入骨髓的基因。

随着疫情情况好转,心心念念的餐饮店也开门了,明天早上,一起去嗦粉吧!“老板,来碗粉,要葱,要辣,啥都加!“”

有机会,你一定要体验一下江西人的米粉,吃过江西的粉,我从未羡慕过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