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华夏民族的起源地,之所以在两河流域,是因为中原一带的肥沃土地,使得耕地容易开垦,人口得到发展和壮大,最终促成了华夏文明的诞生和发展。而江南一带,受到南方闷热潮湿,山多路塞等自然条件限制,又远离“正统”文明的发源地,因此,一直到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以前,都被称作"蛮荒之地"。而南宋迁都,则被视为江南文明的起点。

但是,处于江南最南端的广东一带,因长期与中原隔绝,衣着打扮大异于正统,文明程度更是远逊于中原,甚至不及江南一带,被士族大夫视为“南越蛮族”。即使是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广州,始终被认为是一部通商史,多于文明史。时至今日,作为“中国改开的南大门”,港口商业繁荣,人民富裕的广州,依然被说成“最没文化”的大城市,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两千年历史名城:
南汉宫苑 - 光孝寺 - 大佛寺 - 越秀山

历史上,广州虽偏居一隅,但也有着“三朝古都”的头衔:南越、南汉、南明。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屠睢、赵佗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秦末大乱,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最终在留下一片中国最为古老的宫苑遗迹。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象岗山上,为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代彩绘石室墓,内含"角形玉杯"和"铜屏风构件5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出。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角形玉杯

【光孝寺】俗话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初为南越末王赵建德的一处私苑。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虞死后,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几次更改,终于明成化十八年(1432年),明宪宗赐“光孝禅寺”匾额,后沿用至今。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文物史迹众多: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光孝寺

【大佛寺】位于北京路商业区中心地带,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年),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龑应天上二十八宿之数,在羊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建七间佛寺,合称“南汉二十八寺”。随着朝代的更迭,原先的“二十八寺”已无可稽查;惟此一脉历尽劫磨,至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以“为天子祈福”为名,重建殿宇,堪称领南之冠,“大佛寺”之名,亦由此而得。然而这座千年古刹在近百年间,再经历两次劫难毁坏,直至2016年恢复重建,成就广州千年文明史的集大成者。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北京路:千年古城遗址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广州大佛寺夜景

【古之楚庭】越秀山腰有一石牌坊,建于清顺治元年,同治六年(1867)重修。坊额东西两侧分别有篆刻“粤秀奇峰”、“古之楚庭”字样。“楚庭”的由来说法颇多:西周说、春秋说、战国说,均无法考证,只有在不同的史籍中,都视"楚庭"为广州最早的称谓。五仙观乃"楚庭"所在:五仙骑五羊,将稻穗赠予“楚庭”先民便腾空而去,五羊化作石尊守护广州,故广州又称“羊城”、“穗城”。

越秀山上,还保存了一段明代古城墙,与绛红色的五层建筑“镇海楼”,同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所主持兴建。朱亮祖把宋代广州三城合而为一,并开拓北城800余丈,史称旧城。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古之楚庭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明代古城墙

千年书香延绵:农讲所 - 文德路 - 陈家祠 - 广雅中学

广州素以商贸闻名,但说到文脉传承,富庶的广州商人,若想摆脱民籍、宗耀门楣,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开设家塾,培养族中子弟,考入仕途。且不说官办书院、学宫,藏于广州街头巷尾的私塾学馆陈迹之多,还有宗塾、村塾、文塔、探花楼、状元祠……可以说找不到另一座可与之相比的历史大城。

【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书院,始于南宋。清朝时,设立府学宫。尤为瞩目的广府、番禺、南海三大官办学宫,需秀才方能入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朝廷改革,下令停办学院,改设新式学堂。而在随后的战争和城市改造中,旧时的书院学宫相继被拆除,唯番禺学宫有“农民运动讲习所”护身,幸存至今。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文德路】始建于宋代的广州府学宫,是广州府官办的最高学府,经多次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定型:南起文明路,北抵中山路,范围包括如今的第十三中学、孙中山文献馆、文德路小学、第一工人文化宫等,被誉为“岭南第一儒林”。民国成立后,府学东街拓建成15米宽的马路,命名为文德路。上世纪50年代,学宫已成危房,遂拆除,后原址建起市一宫。目前仅存的遗迹,只有孙中山文献馆内的番山亭、翰墨池和十余株古树。世代书香的文德路,发展成字画一条街,以及多家老广才知道的本土美食。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骑楼街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达扬原味炖品

【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原称陈氏书院,既供同宗子弟读书,又是祭祖的宗祠。代表了岭南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石雕、砖雕、木雕、陶雕、泥雕、铁铸、门画、壁画遍布厅堂和廊庑,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陈家祠集民间建造技艺于大成,诗人郭沫若曾赞叹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逾”!早在20年代,陈家祠就被国际学者载入世界性代表建筑之一。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陈家祠

【广雅中学】广雅书院院名取自“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光绪十三年(1887),山西巡抚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为培养精于洋务的人才,上书朝廷要求创建广雅书院,并亲自选定院址。完整的广雅书院按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布局,设护院河,中轴线有院门、百岁桥、山长楼、礼堂、无邪堂、冠冕楼一路延伸。1935年改名广雅中学,一直沿用至今。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广雅中学冠冕楼

千余年南粤风土:
恩宁路 - 泮塘 - 十三行

西关,广州城廓之西,在明清时期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明末建十八甫,设十三行;清中后期,兴建宝华街、逢源街、多宝街等居民住宅区。传统的西关骑楼建筑,从恩宁路连绵至上下九步行街:外廊式商住建筑,楼上住人楼下经商,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遮阳又防雨,利于行人在任何天气下通行和购物,既实用又美观。

【恩宁路】曾为西关最繁华之地,有"八桥之盛"美誉,至今仍被视为“广州最美骑楼街”。在此,也诞生了广州第一个旧城微改造项目——永庆坊:融合传统与创新,既传承了最为浓郁的南粤风土人情:粤剧艺术博物馆、八和会馆、李小龙祖居、詹天佑故居、咏春拳会馆、三雕一彩一绣展览、铜器铺,亦打造出集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网红打卡景点。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恩宁路骑楼街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永庆坊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粤剧博物馆

【泮塘】也称“泮溪”,原南汉刘氏皇家御苑华林园所在。南汉时为江边滩地,多池塘、洼地,时称半塘。清乾隆年间取典雅之意 ,改为泮塘。“早在千余年前的盛唐,岭南节度使就在荔湾一带构筑‘荔园’,出游品荔。旧时的西关商民于十八莆经商买卖,在宝华逢源耀华等区饮食起居,闲暇之余再至荔枝湾游河消暑。”(摘自《寻城记·广州》)后为荔枝湾畔一古村落,村民在塘边筑基,栽种荔枝、龙眼,池塘里以种植茨菇、菱角、莲藕、茭笋、马蹄为主,俗称“泮塘五秀”。游泮塘,拜仁威庙,再沿荔枝湾涌,逛两岸文塔广场、西关大屋、陈廉伯公馆、何香凝博物馆、小画斋舫等,尝街肆小吃,最后在泮塘酒家,一边欣赏风光旖旎的荔湾湖美景,一边品尝正宗的广式茶点。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荔枝湾涌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广式茶点

【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通俗认为即中间商,名义上虽称"十三", 实无定数。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全属官营,广州商人经营牙行,承接包揽项目,代办报关纳税,购销买卖等业务。至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商人多半获利丰厚,其中潘、卢、伍、叶四家巨贾富可敌国,留下名噪百粤的潘家花园、伍家花园。直至1821年,鸦片贸易的白银输出,占到进出口交易的大部,十三行由此衰落。今日的文化公园与海珠路东即为当年的十三行旧址。沿江西路的粤海关,因虫蛀火患遭三次拆建,于1916年,由英国建筑师设计的粤海关大楼建成。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扩建西堤、长堤、天字码头一带,终成沿江一带标志性建筑。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粤海关大楼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天字码头 - 珠江夜游

百年异域风情:
沙面 - 石室圣心大教堂 - 东山区

广州历史上有两个专为西人开辟的聚居地,始建于盛唐的蕃坊早已荡然无存,只剩晚清时期的沙面,至今保存完好。

【沙面】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鸦片战争后,1861年签订《沙面租界协议》沦为英、法租界,并于沙面以北开挖河涌,阻隔成江中小岛。沙面岛上169栋欧陆风情建筑,其中有42座风格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博物馆"。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沙面岛内的街道

【石室圣心大教堂】这座位于一德路,历时25年(1863-1888年)建成的哥特式教堂,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当时耗资40万法郎建造的圣心大教堂,拥有几乎所有哥特式教堂的构件元素:彩色玫瑰窗、透视门、双钟楼尖塔、尖顶拱券、飞扶壁、石束柱等,建造比例完美,构件运用得心应手,被誉为"远东巴黎圣母院"。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石室圣心大教堂

【东山区】千百年前,东山区仍为东门外一片水田万顷的城郊乡野,直到鸦片战争结束后,一群美国传教士来到广州,租借中山四路一带民房设堂传教,同治九年(1870年),设福音堂、慈善堂,创办子女学堂等教会设施。随后,侨民新贵以及政、商、宗教界人士纷至沓来,争相在此购地建房,逐渐形成今天颇具规模的东山别墅群。

广州人都未必知道:2200年的历史名城,还可以这样玩!

东山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