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山海經|秦始皇 性別:男 祖籍:山東

齊魯山海經|秦始皇 性別:男 祖籍:山東

4月28日,山東博物館“六合同風——秦文化大展”開幕,從西安特別“邀請”了貨真價實的秦始皇兵馬俑,還集合了全國25家文博單位的140多件組精品文物,從“無問西東”“百代秦政”“風月同天”三方面講述秦文化與齊文化的淵源。

齊魯山海經|秦始皇 性別:男 祖籍:山東

記者多年前曾採訪到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看展之前,不妨先跟記者瞭解一下這秦文化到底跟咱們山東有何淵源?

記者(以下簡稱“記”):

如果秦始皇嬴政要填寫一份履歷表,他可能會用小篆在“籍貫”一欄,工工整整地寫上“山東”二字,您覺得這種說法是否合理?在八百里秦川繁衍、經營數百年的秦國跟遠在千里之外的山東怎麼會有關聯呢?

李學勤(以下簡稱“李”):

秦始皇祖籍山東,是立得住的。但秦人興起在西方,長期以來的主流意見也主張秦人出自西方。《史記•秦本紀》及《趙世家》中,對秦的先世也講得很清楚,在商朝晚期有戎胥軒,娶酈山之女,生中譎,“在西戎,保西垂”。看來秦人當時已在西方,並且與戎人有密切關係。蒙文通先生便據此認為“秦為戎族”。

齊魯山海經|秦始皇 性別:男 祖籍:山東

然而也有一些學者持不同意見,比如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主張“秦之先世本在東方,為殷諸侯,及中譎始西遷”。近年來“東方說”的代表是林劍鳴先生,他認為中譎只是“曾率一部分秦人替殷商奴隸主保衛西方的邊垂”,不能說明秦人是戎族。

中譎的兒子是飛(也作蜚)廉,飛廉的兒子是惡來,父子三代都是商朝末年的著名人物。《秦本紀》說:“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他們助紂為虐,史有明文,但他們給秦人帶來怎樣的命運,卻沒有文獻記載。

記:

秦人到底是出自西方還是東方,飛廉父子的命運如何,“清華簡”能否給出確切答案?

李:

“清華簡”《系年》篇第三章,具體回答了這方面的疑問。周武王死後發生三監之亂,紂的兒子武庚早有復國野心,便利用武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對周公執政的不滿和猜忌,不僅聯合管、蔡、霍,還和殷商舊地東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國串通,叛亂反周。

周公就在周成王的命令下進行東征,最重要的是把奄國給消滅了,也就是“踐奄”。還將奄國的國君遷到薄姑,就是現在的青州;傳說還有一部分奄國遺民遷至江蘇武進,現在武進太湖邊上還有一個古城叫奄城。

由《系年》可知,商朝覆滅之後,飛廉由商都向東逃奔到商奄,也就是今天曲阜一帶。奄國等嬴姓國族反周,飛廉肯定起了促動作用。亂事失敗以後,飛廉被殺死,周朝西遷“商奄之民”於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在《系年》發現以前,沒有人知道商奄之民被周朝強迫西遷,而這些商奄之民正是秦的先人,這是令人驚異的事。

記:

三監之亂後,周公長子伯禽被封到飛廉作亂的地方,建立魯國。為什麼還要把其中一部分人西遷呢?

李:

秦國先人“商奄之民”西遷,用後世的話說是謫戍,其實是為了懲罰他們。之所以把他們遣送到西方,無疑也和飛廉一家的經歷有關,因為飛廉的父親中譎曾經給商朝“在西戎,保西垂”,並且與戎人有一定的姻親關係。周朝命令他們遠赴西方御戎,不是偶然的決定。

齊魯山海經|秦始皇 性別:男 祖籍:山東

記:

秦人西遷是否帶走了一些山東的風俗習慣?對以後秦人的性格有什麼影響?

李:

這種遷移肯定有山東色彩,很明顯的一點體現在祭祀上,商周時期特別重視對祖先的崇拜。嬴姓始祖少昊以鳥為圖騰,建立了分工明確、具有國家雛型的“少昊之國”。少昊後裔伯益輔佐大禹治水,為帝舜調馴鳥獸有功,獲賜封地“嬴”,在現在山東萊蕪一帶。

所以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他迫不及待地宣佈自己是“主少昊之神”、“祠白帝”。又過了16年,秦文公又在陳倉縣立祠,祭雉鳥神。他們的行為無疑帶有認祖歸宗的色彩,而秦文公立祠祭雉鳥神的舉動,則跟少昊氏族的鳳鳥崇拜傳統一脈相承。這種祭祀肯定是從山東帶過去的,而且一定還有其他方面,只是秦早期的考古才剛剛開始,很多問題的解釋不會那麼準確。

在性格方面,遠在先秦時,人們就說秦人頭枕兵器,身穿盔甲,好與人拼命。但秦人並非“一言不合則拔刀相向”的魯莽勇者。秦人西遷後受到產生於秦地的周禮影響,當時周禮保留了大量古代氏族內部相親相愛的倫理規範,這些規範很多成了儒學的核心。

記:

您覺得揭開秦人源於東方之謎,除了在學術上定紛止爭外,在當下有著怎樣的意義?

李:

秦朝存在的時間雖然短促,對後世的影響卻相當深遠。特別是秦人的文化,有其獨具的特點,伴隨著秦人的擴張發展,廣播於全國各地。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很多方面不能不追溯到秦人。

在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期,人們普遍認為秦統一全國是由於秦的霸政造成的,秦文化在當時並不是最先進、最發達的文化,而是比較落後、比較保守的、封閉的、通過武力來征服的文化。“清華簡”填補了歷史空白,證明商奄之民作為秦人的核心,遷到西方,秦文化裡一定包括著殷商文化,具有一定的東方色彩。

整個秦文化的發展過程應該說是一個文化大融合的過程。這個過程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大的特點,這是一個互相融合包容又有多元化特點的文化傳統。所以秦統一全國不是偶然的,特別是從文化組成來看,它不僅僅是武力的戰勝,而是繼續了整個中華民族發展延續和進步的一個過程。

記:

春秋三百年左右的紛爭組合,進入戰國,這種紛爭演變為大爭,弱小就要滅亡,落後就要捱打。“清華簡”對那段時期的戰爭是否有記載?

李:

從“清華簡”第二輯《系年》來說,它是一部史書,很可能是楚國人寫的,但沒有站在楚國人的立場上,眼光很寬闊,沒有受到狹隘的限制。春秋晚期到戰國前期是百家爭鳴的開始階段,這一階段在中國歷史上很重要,但很遺憾的是歷史上好多問題不清楚,特別是戰國早期這部分。

研究這段歷史,自司馬遷以來,春秋時代主要依據《左傳》和《國語》,戰國時代依據《戰國策》和諸子百家著作。但就是在《左傳》和《戰國策》之間,材料很少,有很多空白,很多問題說不清楚。

《系年》的戰國早期部分,尤其珍貴重要,所記的好多大事,是古書裡沒有或講不清的,這之間包括很多很重要的事件,如第21章楚人(楚簡王時)與晉師戰於長城,第22章楚聲王時,韓、趙、魏與越王聯合伐齊,越王翳與齊、魯在魯國會盟,魯侯為越王駕車,齊侯參乘。後來晉國魏文侯大敗齊師,韓趙魏與齊盟誓,以及第23章楚悼王時晉(魏)師大敗楚師等等情節,都是古史大事,而過去是不夠了解的。

齊魯山海經|秦始皇 性別:男 祖籍:山東

記:

《系年》中有沒有關於齊長城的新發現?

李:

上個世紀20年代,在洛陽發現一套驫(biāo)羌鍾。鐘上的銘文記述了周威烈王22年,一名叫驫羌的韓國將領,在一次伐齊的戰爭中,首先攻入齊國的長城。但齊長城是如何興建的,和歷史的形勢有什麼的關係,當時大家都不是很清楚。

“清華簡”《系年》篇恰好講了這個事情。齊長城的修建時間可能是在戰國初年,其具體時間應該在公元前441年左右,當時齊國正面臨著晉、越、魯等國的軍事威脅。“齊人焉始為長城於濟,自南山屬之北海”,這條齊長城與現存的西起濟南長清,沿泰沂山脈綿延而東,終於黃海之濱的長城不同,是另外一條。

記:

當時群雄並起,每個邦國為自己的生存征戰。那時齊、魯兩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如何?

李:

“清華簡”有一個特別的思想,吳國與楚國是長期有矛盾的。“清華簡”《系年》篇的內容使得我們知道,越國滅吳國之後,仍然沿襲吳國的政策,與晉國結盟。越國與晉國關係好,與齊國、魯國關係就不好。原來,晉景公時,晉國曾派人出使吳國,教吳人使用戰車,學習戰陣,唆使吳國叛楚,從此晉、吳之間結成了同盟。我們知道,越王勾踐在滅吳後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把都城從會稽北遷到了琅琊。琅琊緊靠齊國的東南邊境,晉、越的這種同盟關係以及越國軍事、政治中心的北移,自然給齊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越國當時很強盛。春秋五霸有一種說法,越國也在內。但越國到底起什麼作用,晉國、越國與齊國、魯國的關係,是戰國早期歷史中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盧昱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