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並不是寫楊貴妃,那是白居易與湘靈的可遇不可得的愛情

《長恨歌》並不是寫楊貴妃,那是白居易與湘靈的可遇不可得的愛情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34歲的白居易和一群文藝青年遊玩至馬嵬驛附近。

安史之亂,唐玄宗攜楊貴妃逃到馬嵬驛,爆發兵變,憤怒的士兵,強迫唐玄宗賜死了楊貴妃。

傾國之佳人,被一束絲帶勒住玉頸,魂歸西天。而唐玄宗晚年,思念楊貴妃無法自拔,在悔恨交加中鬱鬱而終。釀成千古憾事。

舊地重遊,觸景生情,此時距離楊貴妃香消玉殞,已經過去了50年,逐漸被人淡忘。

有人提議,何不寫詩一首,記下這歷史長河中濃重的一筆,名垂青史呢?

白居易心中一動,他想起了那個鄰家妹子,一時間悲從中來,文思泉湧,一首流傳千年,震爍文壇的《長恨歌》,橫空出世。

長恨歌迅速躥紅,登上了TOP排行榜第一,唐人無不爭相傳誦。上山砍柴來一首,下河捕魚來一首,進京趕考來一首,青樓把妹來一首。

它傳進了皇宮,玄宗吟誦一遍,不由潸然淚下。

一首長恨歌,足以壓倒唐朝的任何敘事詩。

再後來,大唐帝國已經裝不下長恨歌的光芒,它遠渡茫茫大海,傳到了日本,舉國震動。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無不對長恨歌頂禮膜拜。而白居易也被日本人奉為文殊菩薩,影響力遠超李白杜甫!

白居易,被尊為“長恨歌主”。

當人們在吟唱“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一句,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曠世愛情所感動的時候,誰也沒想到,白居易寫到這裡時,心裡想的其實是那個鄰家妹子。

她的名字叫湘靈。

《長恨歌》並不是寫楊貴妃,那是白居易與湘靈的可遇不可得的愛情


白居易,字樂天。公元772年,他出生在河南新鄭一個書香門第的官僚家庭。

2歲時,家鄉發生了戰爭,他的父親為了躲避禍亂,舉家遷至宿州符離,白居易在這裡度過了安穩的童年。

白居易自小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到了什麼程度呢,讀到口都生了瘡,手都磨出了繭。

16歲那年,他寫了一首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白居易成了符離人盡皆知的天才少年。

然而白居易母親家教極嚴,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兒子身上,嚴格培養,嚴厲監控著他的一舉一動。

除了讀書,還是讀書,白居易的童年異常苦悶,終日鬱鬱寡歡。

《長恨歌》並不是寫楊貴妃,那是白居易與湘靈的可遇不可得的愛情


一次中秋燈會上,他偶遇了一位身材姣好,清新如蓮的少女。

久居書齋的宅男白居易,一見傾心,一問,得知是鄰家姑娘湘靈。

湘靈冰雪聰明,天真活潑,而且懂音律,她的歌喉,讓少年白居易如痴如醉。

白居易會譜曲,善寫詩,是遠近聞名的少年才子,湘靈早就聽過他的大名,芳心暗許。

一個譜曲,一個唱和,很快就墜入了愛河。

白居易19歲,湘靈15歲,白居易寫詩一首,送給湘靈,表達愛意: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

一日不見,就魂不守舍,茶飯不思,夜不能寐:

抱枕無言語,空房獨悄然。

就連做夢,也全是湘靈的影子:

還有少年春氣味,時時暫到夢中來。

情竇初開的湘靈,又怎麼抵擋得住心上人這樣炙熱的追求?

一個曖昧的夜晚,世人早已熟睡,“膽大妄為”的白居易,翻牆進入了湘靈家中。

溼潤的嘴唇,緊緊貼在了一起,兩顆滾燙的心,終於融在了一塊。溫香軟玉,芙蓉帳暖。

那一夜,月亮悄悄掩在了雲後,風兒在林前停住了腳步,連蟲子都止住了啾鳴,誰也不忍打攪他們的纏綿。

《長恨歌》並不是寫楊貴妃,那是白居易與湘靈的可遇不可得的愛情

白居易握著湘靈的盈盈小手,在母親面前跪下。

白母勃然大怒:

我們家室顯赫,書香門第,三代為官,豈是你一個農家女子可以高攀?

白居易苦苦跪求,白母非但無動於衷,反而舉家遷走,讓他們徹底斷了念想。

離別之際,執手相看淚眼,湘靈送給白居易一雙親手做的千層底。

白居易熱淚長流,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長相思》: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

他告訴湘靈,自己一定會感化母親,一定會回來的,湘靈你要等我。

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

《長恨歌》並不是寫楊貴妃,那是白居易與湘靈的可遇不可得的愛情

白居易去了京城,化悲痛為力量,發奮讀書備戰科考。只有名利雙收,磨硬翅膀,才能在家中掌握話語權。

唐朝的科舉考試非常難,白居易參加考試的這一年,在全國只錄取17個。

放榜那天,白居易的名字赫然在列。這一年,他27歲,是榜上年齡最小的。

在“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科舉時代,50歲能考中進士,都算是年輕的,白居易27歲就考上了,這意味著什麼?

那天他意氣風發,寫下了一句豪氣萬丈的詩: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他騎著高頭大馬,衣錦還鄉,四里八鄉的人都來祝賀。白居易家燈籠高掛,鞭炮轟鳴,人聲鼎沸,喜氣洋洋。

而旁邊鄰居家,冷冷清清,一盞青燈忽明忽暗,一個女子哽咽抽泣之聲,不時傳出。

是湘靈!

就是那個撫琴奏憂傷,眼角在流淌的小姑娘。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白居易胸口熱血上湧,腦中一陣暈眩,霎時之間,淚水模糊了雙眼。

他心如刀割,再次跪在母親面前,希望能准許自己和湘靈成婚。

然而遭到了白母一頓劈頭蓋臉的怒斥:

當年你只是一介布衣學子,她尚且配不上咱們家世,如今你已是天子門生,新科進士怎麼能跟鄉野村婦在一起,惹世人笑話?她給你提鞋都不配!

在那個最崇尚孝道的年代,白居易無力抗拒。

他憂思成疾,不到30歲,就生出了白髮。在不到20歲就已經普遍成婚的年代,他感覺自己這個大齡青年,再也沒有機會和湘靈在一起了。

他懷著極其痛苦和內疚的心情,寫出了《生離別》:

生離別,生離別,憂從中來無斷絕。憂極心勞血氣衰,未年三十生白髮。


《長恨歌》並不是寫楊貴妃,那是白居易與湘靈的可遇不可得的愛情


白居易回到京城長安,做了一名校書郎,開始了政治仕途。

父親去世,已經為官一方的白居易,扶靈回到家鄉,藉此機會,去看望湘靈。

然而只見木門緊閉,荒草叢生,斷瓦殘垣,寒風蕭瑟。顯然是早已沒人居住了。

那個“娉婷十五勝天仙”的心上人湘靈,不知去向,生死未卜。

這個世界上,很多事一錯過便是永恆,沒有人會在原地等你一輩子。

白居易喪魂落魄,跌跌撞撞地回到京城,從此性情大變。

他已經是個快40歲的大齡單身狗,同齡的人,在那個年代都快做爺爺了。他對感情再也沒有了期待。

他流連與青樓,瘋狂狎妓。他有錢有權,包下了30多個青樓女子。他放浪形骸,玩完三年再換下一批。並恬不知恥地寫下了青樓名篇:

十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醜換蛾眉。

他不怕世人唾罵,也不怕後人戳自己的脊樑骨,他什麼都不在乎。

情聖與渣男,只在一念之間。

白母也絕望了,彌留之際,以死相逼,白居易娶了一個毫無感情的名門之女楊氏。

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

在去江州的路上,白居易竟然遇到了正在漂泊的湘靈。

十多年杳無音信,此時突然重逢,兩人抱頭痛哭。

此時白居易已經44歲,而湘靈也已經40歲了,一直未嫁。

她淚落如雨:“我已經把全部的身心,都給了樂天哥哥,心裡再也容不下其他任何男人。

白居易緊緊抱著湘靈,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滿臉都是眼淚,這麼多年壓抑的情感湧上心頭,越想越悲,忍不住放聲大哭。

忽然間,湘靈看到了白居易身邊的楊氏,楊氏正冷冷地看著自己。白居易也收住悲聲,表情漸漸尷尬。

冰雪聰明的湘靈,彷彿明白了什麼。她悽然一笑,飄然離去。

《長恨歌》並不是寫楊貴妃,那是白居易與湘靈的可遇不可得的愛情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少年子弟江湖老,當年花前月下,琴簫合奏的才子佳人,也到了花甲之年。

白居易已經60多歲了。

他一生都在為自己的懦弱而懺悔和愧疚,一個梅雨天,他無意中翻出了那一雙千層底。

那是當年離別時,湘靈送給他的。

鞋子尚能成雙成對,人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他想起了少年時,娉婷十五勝天仙的湘靈在中秋燈會帶著一路銀鈴般的笑聲向他走來;

他想起了那個潤物細無聲的夜,他潛進湘靈家,盡享魚水之歡……

人生很短,思念很長。

白居易難以自己,他回到家鄉,到處找尋湘靈的下落。

有人告知,湘靈已經看破紅塵,遁入空門。

他找到那座佛寺,然而,湘靈卻再也不肯見他一面。

她託人帶了一句話給白居易:

我堅守此身,非你不嫁,你已成人夫,我只有進入佛門。這麼多年,陪伴我的只有青燈古佛,我已經習慣了誦經唸佛,紅塵世事,我已經不記得了。我已年老色衰,你以後不要來找我了,就讓你永遠記住我15歲的樣子吧。

白居易淚流滿面,反覆唸叨著“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心碎離去。

這一對從小長大的青梅竹馬,從此再也沒有了任何聯繫。

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本來是一對才子佳人的神仙眷侶,卻成了一道無法癒合的永世傷痕。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病逝。

幾天後,唐宣宗在宮中讀到白居易的《長恨歌》,不禁潸然淚下。

後世之人,尊稱白居易為“長恨歌主”,一曲長恨有幽情,江州司馬最傷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