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解决人生重大问题的学问 - 世界读书日

陪伴你成长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俗话说“开卷有益”,然而并不是所有开卷都有益。


根据2019年数据,中国每年出版图书就超过45万种,要在这些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出适合自己的书本来阅读,何其难哉。况且,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因而,一位智者说,读书要读经典书籍。阳明心学、道德经、论语、孟子、易经、黄帝内经、孙子兵法等等就是我们生命的精神滋养。


致良知四合院:解决人生重大问题的学问  - 世界读书日


1521年,阳明先生做《象山文集序》,开篇首句:“圣人之学,心学也”。阳明先生说,圣人之学就是心学,是研究心的学问。


阳明先生作为儒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被称为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作为中华文化的切入点之一,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作为企业经营者,业绩问题、模式问题、团队问题,所有问题的背后,都是心的问题。心是文化的核心秘密。中华文化,就是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文化。


若是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好,不是圣贤经典不好,不是中华文化不好,是我们后人没有学好。


“心-道-德-事”四部曲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深刻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


根据“心-道-德-事”四部曲,心决定道、道决定德、德决定事。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的根源,厚德才能载物。


这就是“心-道-德-事”四部曲最根本的逻辑。心,是身之主宰。阳明先生说,心就像一个天渊。中华文化在精妙绝伦处都是在探寻心的奥妙。


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决定了意识、语言、身行(身体、行为);意识、语言、身行决定了事,所有的事汇集起来就是人生。


既然,心是事事物物源泉的源泉。我们真正下功夫的原点就是这颗心。回到原点,重新出发,我们才能把丢失的那颗真心找回来。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由于心的层面不同,因而至少可以划分成五个层面。其实何止五个层面,可以划分成五十个层面甚至更多。下面,我们先大体上描述五个层面:


士人之心:脚踏实地、忠于职责


让他做一件事情,他会踏踏实实地做好:

在公司里面,

基本上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高管;

要创业的话,

基本上可以做一个相当不错的企业。

总之,脚踏实地、忠于职责,

值得信任、值得托付。


能人之心:德才兼备、志存高远


这样的人所成就的事业,

基本上在行业里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成为行业的领跑者、领军者。


君子之心: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这样的人所创造的事业,

在社会上拥有极好的口碑,

也会成为人们生命当中的榜样。


贤人之心:自利利他、胸怀天下

圣人之心:无我利他、化育天下


孟子曰:“人皆可为尧舜”。


阳明先生讲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心中有仲尼”,意味着,原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圣人之心,但是被遮蔽和障碍了,因而呈现出来的可能是君子之心、能人之心、士人之心、也可能是庸人之心。


为了便于理解,暂且将心的层面,大体上做了以上五种描述。但是,心的层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静止的。


以能人举例:一位能人,大体有80%左右是能人之心,10%左右是君子及以上层面之心,10%左右是士人及以下层面之心。


一般而言,我们的心所处的层面,80%左右是比较稳定的。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不在心灵深处建设内心,一个人基本上这一生不会有太大变化。


道,是每个人的境界和格局。


我们每个人都有道,并非只有阳明先生有道,并非只有圣人有道,无非他们拥有的是圣人之道,作为普通人,我们拥有的是普通人的道。一个士人,拥有的是士人之道;一个能人,拥有的是能人之道。


道是有层面的。道,体现为一个人的境界和格局,表现为一个人的气象、气质和气魄,不太容易描述。境界和格局综合起来,就反映了一个人道的高低大小。


境界决定事的高低优劣,

格局决定事的大小规模。


德,是心的善用和妙用。


德的根本是道,德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例如:这个人爱国还是不爱国、敬业还是不敬业、诚信还是不诚信。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仁爱、智慧、胸怀、能量、中庸、谦和、真诚、忠诚、干净、担当、俭朴、严厉、勤劳、勇敢等等这些都是德。


事,是人生方方面面的结果和状况。


事的根源是德,德的厚薄决定了事的高低、优劣、大小、多少。


事包括事业、功名、财富、快乐、幸福、自在、圆满、崇高、见解、信誉、修养、气质、经验、方法、百工、技艺、学问、婚姻、家庭、朋友等等。


在创业初期,没有达到事业峰顶以前,在事上努力,是很有成效而且是很必须的。从零开始创业,我们每天全力以赴地做事情,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当事业达到他所处事的层面峰顶后,继续在事上用功,可能会很好地保持事业现状,让我们不至于衰落。但是对于超越事业的原有层面,则成效有限。


假如,我们的事业已经遇到瓶颈,此时,每天多工作一个小时,给客户多打一个电话,或者是成本上多控制一些,的确会取得一些成效,但是都不会有太大效果。


接下来,我们要在德上、道上,乃至于在心上下功夫。


在德上用功,例如,你对客户的爱增加3倍,毫无疑问,你会更快拿到订单。或者,当我们达到了事业的峰顶,只要提升自己德的层面,就可以突破瓶颈。


在德上用功,

提升能量智慧,事业成效尚可。


在道上用功,

提升境界格局,事业成效明显。


在心上用功,

提升心的层面,事业成效卓著。


例如,一位拥有士人之心的青少年,他通过建设心灵品质,就会实现心的层面阶梯式提升,三五年时间,即能实证能人之心,之后再持续用功三五年时间,会进一步实证君子之心。哪一位父母,不渴望自己的子女实现成长呢?


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能助推孩子在短短三五年的时间里,人生上升一个大的台阶,我们作为父母,使命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也许这个孩子仍然很年轻,经验还不丰富,在社会上也不是马上就能做出很多事情,但是他有了这个心灵品质,他的品德,会随着在工作实践当中的磨炼和锤炼,不断地呈现出来,因而会成就与其相应的事业、家庭和人生。


建设心灵品质的两大功夫


何以让心灵品质得以提升?就是把心上的不明去掉,把心上的贪欲去掉。


一、明心功夫,去除不明。


不明是指没有明白和体证人生真相,所导致的浅知浅见、偏知偏见、错知错见等不当知见。这些不当知见必然会左右自己产生不好的起心动念,不好的起心动念又会左右自己产生不好的意识、语言、身行。最终,伤害自己、他人和社会。


所以,去除不明,是建设心灵品质的必要条件。去除不明,需要明心的功夫——持久地、深入地明白和体证人生两大真相:

1. 人生重大秘密:心中拥有无尽宝藏;

2. 人生重大真理:行为作用与反作用。


通过不断地、深层地去除心中的不明,从而主宰越来越好的行为作用,开发越来越多的心中宝藏。


二、净心功夫,去除贪欲。


贪欲,是指对自己、他人和社会不好的过度的欲望。不好的过度的欲望,必然会左右自己产生不好的起心动念,不好的起心动念必然导致不好的意识、语言、身行。最终,伤害自己、他人和社会。


占有,即被占有。占有一样东西,就会被这样东西占有,人生的幸福快乐可能就没有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梦想和追求不是贪欲。


去除贪欲,需要下净心功夫——持久地、深入地观照、反省、引导,在起心动念处净化心灵,在心灵深处净化心灵,不断地、深层地去除心中的贪欲,主宰越来越好的行为作用,开发越来越多的心中宝藏。


要持久地、深入地、不断地、深层地去除我们心中很多不好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有方法论,而且要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彼此相互砥砺,通过明心和净心两大功夫不断地去除不明和贪欲,整个心灵品质就会得以提升:


心灵品质提升到了士人之心

则呈现士人之道,就妙用实用的智慧。


心灵品质提升到了能人之心

则呈现能人之道,就妙用圆融的智慧。


心灵品质提升到了君子之心

则呈现君子之道,就妙用深远的智慧。


心灵品质提升到了贤人之心

则呈现贤人之道,就妙用通达的智慧。


心灵品质提升到了圣人之心

则呈现圣人之道,就妙用无量的智慧。


智慧不是凭空而来,智慧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智慧是一种德,而德是心的妙用——有什么样的心,才能有什么样的智慧。


明心净心,建设心灵品质,提升境界和格局,智慧能量也就会随之提升,如此才能够拥有真正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是以健全的心灵品质,依道而行,达成目标,同时,拥有幸福自在乃至圆满崇高的人生。


致良知四合院:解决人生重大问题的学问  - 世界读书日


深深地祝福各位阅读中华经典,

与伟大灵魂对话,让心中大我舒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