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閱讀的力量

樊登:閱讀的力量

讓文藝成為一種生活

樊登:閱讀的力量

金牌閱讀推廣人樊登:閱讀的力量

■王毅 樊登

王毅:2016年第六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書香北京系列評選活動中,你被評為金牌閱讀推廣人,這是對你閱讀推廣力量的肯定。目前“,樊登讀書”已經取得很好的影響力。辦“樊登讀書”的初衷是什麼,想要解決什麼樣的社會問題?

樊登:是的,您的家庭也獲得北京市第六屆“十大書香家庭”,我們同臺領的獎。

我在做“樊登讀書”之前是一個老師,那時候我給大家上課時,發現很多人都讓我推薦書單。我列給他們,但是最後發現其實大部分人並沒有看書,好像拿到了書單就有了讀過這些書的心理暗示。後來他們說:“光有書單不行,樊老師,這些書您都讀過,能不能把精華內容寫出來給我們看?這樣我們能學到書的精髓,有需要還可以精讀原書,比書單有效多了。”在那之後我就把一些好書精華提煉出來,做成PPT發給他們,每本書一個PPT。但是隔了一段時間再問這些學生,他們都只是說:“樊老師,您的PPT我收到了,一有時間我就看。”可見這種形式不行。

後來我們就嘗試做了微信直播,發語音到微信群,這種方式進群的人都會實實在在聽到我對書的解讀,事實證明這種形式是頗有成效的。之後就陸續有人開始看實體書,去精讀這些我解讀過的書,結合自己的見解形成更深的認知。再後來就有了“樊登讀書”App。其實很簡單,我們創立“樊登讀書”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幫助更多人養成閱讀習慣,解決很多人想要讀書又沒有時間讀書,或者不知道讀什麼書,讀書效率低的問題。

王毅:沒有好的閱讀習慣的人,是難以通過書本得到收穫和提高的。你是怎樣喚醒人們對於讀書的興趣的?

樊登:說到閱讀習慣,可謂因人而異,大部分人總是給不讀書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其實,總說沒有時間閱讀的人,背後的真正含義,就是讀書確實對於自己來說很難,或者沒有收穫,說為什麼要去讀書“。先以欲勾牽”,很多人不願意閱讀,主要是覺得沒有利益,不願意花時間去做。我們通過給一些經典好書做解讀,給出一些指導性建議,讓讀者能夠從中學到並獲得良好改變的方法。

同時,讀書本質上是可以幫助解決人們現實中的難題的。比如怎麼與孩子相處、怎麼與愛人相處,怎麼把事業做好,怎麼賺錢等等很現實的問題。很多人因為這樣的提高,就會覺得讀書是有用的,能夠有幫助。通過這樣的改變,每個人都會一點點認識到讀書真的能夠對自己有好處,進而才會有可能愛上讀書。

我們的書友就是這麼一點一點通過我們所講的書籍而產生變化的。他們可以通過一本《正念的奇蹟》,對當下的實相葆有覺知,明心淨性,把平凡的生活過出非凡的滋味。也可以通過《深度工作》有目的地去刻意練習這種能力,跨過舒適區和恐懼,使工作變得更有效率和意義。諸如此類的例子其實有很多,一本之前你可能根本不會去看一眼的書,結果給一個人帶來了巨大的改變。能夠引起人們對於讀書的興趣,能對大家的生活、工作等等帶來良性的改變,也是我們團隊孜孜不倦的動力。

樊登:閱讀的力量

王毅(右)和樊登(左)

王毅:從浩瀚的書海中如何選書?如何迅速準確地發現它的價值?

樊登:我們從最早開始選書的時候說起,也可以說是書海拾貝吧,要堅持一個TIPS原則。TIPS是四個字母,分別代表我們挑書的四個維度。

T,Tools,就是這本書裡邊有工具,可以學到一些能夠去實踐的東西,像《非暴力溝通》給你一套工具,《關鍵對話》給你一套工具,《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給你一套工具,甚至《清單革命》也會給你一套工具。有了這個工具就能夠立刻應用,能夠改變你的生活。你看我讀了《睡眠革命》以後,馬上就發現每天晚上睡五個睡眠週期,或者四個睡眠週期。這就是工具性。

第二個I,叫做Ideas。就是這本書有沒有新的理念、新的概念、新的想法,或者有新的發展。上一次有一個作者不遠千里從國外跑到中國來找我,他寫了一本書,他希望我能講他的書。然後我說對不起,這本書我不能講。他說為什麼,我說你這個書是個案,是你總結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寫出來的一本書。很好,但只是一個個案,不符合我們的要求,不能夠形成工具,也沒有新的理念。如果僅僅靠一個個案的成功,我們就把它講出來,那只是一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所帶來的論證方法叫做歸納法,歸納法的問題在哪兒呢?就是這個案例當中用這個方法成功了,在下一個案例當中用這個方法,未必會成功;在這個家庭當中用這個方法成功了,下一個家庭未必會成功。譬如,你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但你沒法說天下的天鵝不可能是黑色的。直到最後,人們真的發現了黑天鵝。所以用歸納法、舉例的方式列舉的這些書籍,在我們看來是不夠嚴謹的,我們希望他能夠真的通過嚴密的推理,通過科學的實驗,能夠產生演繹法所帶來的新的理念、概念。

第三個字母P,指的是Practicability,就是實用性,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改變。如果你具備了T具備了I,我相信就會有實用性。

S是科學性(Scientificness),有嚴謹的科學文獻的支撐,有相應的實驗,具備一定的可證偽性。要了解什麼叫“可證偽性”,大家可以參考我們講過的那本書,叫作《思辨與立場》,還有《世界觀》,你就能夠理解科學性。

所以,如果一本書能夠經得起TIPS原則在工具性、理念、實用性、科學性方面的驗證,基本上就進入了我們選擇的範疇。那對於大家來講,我覺得可以再增加一條,就是有些書不一定是工具,不一定每本書讀了都是要去用的東西,趣味性也很重要。比如說,你讀像《百年孤獨》這樣的名著,你讀雨果的作品,它可能根本不具備前面的幾個性質,但是文學作品是可以欣賞的,所以加上趣味性就更好。

我這幾年把它再簡化總結,是因為我們跳出了工具性這個範疇以後,我認為最基本的是兩條,一個是科學性,一個是建設性。如果我們能夠建立科學性和建設性的理念,我相信你離好書的距離就會越來越近。否則的話,經常會隨便翻一本書就激動得要命,就說“哇,這本書說得太好了”,其實可能就是因為這本書裡邊說到了幾個你平常所認同的觀點。當我們在書裡邊看到了一些我們平常所認同的觀點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很興奮,這種興奮是危險的,這種興奮會讓你陷入到“自我論證”這個過程當中來,然後你會不斷地堅持朝這個方向走。而反過來,如果你看一本書,覺得這個書的觀點怎麼跟自己以往認為的都完全不一樣,這時候我覺得,反倒應該認真對待這本書,它可能會給你帶來很多啟發。這是我們選書的原則,這種辦法會幫助我們選擇更有價值的書籍,也希望對廣大讀者選書有所幫助。

王毅:人們常說,不必花時間去試錯,經驗讓人少走很多彎路。其實,讀書也如此。給我們推薦一下,有什麼好的讀書方法?

樊登:魏徵在《十漸不克終疏》中說:“非知之實難,惟行之艱也。”意思是說,知道一件事不難,難在實行。在這裡推薦我寫的一本書,叫《讀懂一本書》,這個問題的答案我這本書裡寫得很全面。每次見到書友,大都一定會問:有沒有讀書的方法?怎樣選擇一些好書?為什麼你推薦的書我們經常都見不到?你這些書是怎麼選出來的?怎麼能夠把一本書讀完?怎麼能夠抓住這本書的重點?所以我後來覺得,說不定這是一個真問題,是很多人真的要去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就寫了這本書,從選書到讀懂它,到怎麼樣拆解它,到怎麼樣把它表達出來,形成了一套流程和方法。

簡單來說,要通過閱讀來蓄滿“理解力的池子”,要掌握一些經濟學、心理學、醫學、管理學、邏輯學、哲學知識等,加之一定的人生經驗。掌握這些知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實閱讀沒有任何小技巧和方法,說“一目十行”“拿筆劃”“跳幾個字看一個字”,這些都是不行的,我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一個字一個字地看。

讀書既可以帶著目的來讀,比如我想解決青少年的教育問題,那我就要去找跟青春期有關的書,選一本最好的來讀,我們有本書就叫《解碼青春期》。還有一種就是自由散漫地讀。比如說我今天去逛書店了,我沒有目的,我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書,就是看哪本書最有眼緣,哪本書感覺特別厚重、特別漂亮,就把它讀來就好。沒關係,這些都是可以的。讀書本來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不要被所謂的方法所侷限。

王毅:現在人們一般情況下是遇到什麼問題了,才想起尋找類似圖書,想將書的內容在行動中付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讀書如何做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

樊登:我經常跟大家講,所有我們今天痛苦的事都不新鮮,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我們所有痛苦的事情前人都痛苦過,而且都有人寫過書。讀書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掌握知識武裝自己。很多人不懂,寧可自己整天痛苦。我們就把這些書找出來,教他怎麼帶孩子,怎麼把夫妻關係處得更好。有一本書叫《親密關係》,這本書在我們的平臺上被播放了4400多萬次,有大量的人留言說:“如果我早聽這本書的話,我就不離婚了。”很多人不知道,婚姻是一個人的事,不是兩個人的事,如果你沒有搞明白你內心的傷痛的話,離婚是沒有用的,就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換一個游泳池也沒有用。

所以我們也教大家怎麼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學哲學。因為哲學用最柔軟的方式把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堅強。我們學多個學派,一直學到孔子、孟子,建立文化自信。你學了《反脆弱》,學了西方的理論以後,你會發現其實他們講的東西,孔子、孟子、老子早就講過。

上面講到的都是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例子。總之,知道是第一步,這一步我們在“樊登讀書”App上已經做到了非常優質的內容精華提取與解讀,方便大家吸收。下一步就是按照書中講到的方法去行動,你已經掌握這些知識了,行動力是至關重要的。

王毅:軍事類圖書目前在“樊登讀書”中是什麼樣的情況?對當下部隊官兵閱讀有什麼建議?

樊登:軍事類圖書在“樊登讀書”平臺上比較系列的出現,已經在下步計劃中。目前,“樊登讀書”App裡的書籍解讀內容,主要涵蓋心靈、管理、職場、家庭、人文、創業、生活等這幾個大的品類裡面。

解放軍是所大學校,軍隊歷來是一個善於學習的組織。現在青年官兵的文化素質都很高,讀書的氛圍很深厚,這些年建設學習型軍營,爭當學習型軍人,搞得風風火火。我認識一些部隊的書友,他們不論職務高低,都非常愛讀書,通過讀書修煉品行、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疫情期間,一些部隊的書友利用居家時間大量地讀書,分享讀書體會,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疫情過後,如果工作很忙,我會建議大家利用好各種新媒體讀書平臺,利用好碎片化時間,每天堅持讀書1個小時。就像一個習武者或書法愛好者,每天練1小時,有沒有進步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保持武藝人、書法者這樣一個身份,不至於荒廢。每天1小時,我們將讀書人這種身份保持下去,久久為功,必有所得。

在讀書的內容上,由於部隊官兵日常的訓練非常嚴格,也很自律,我會推薦他們讀一些人文類和心理類的書籍,主要是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像《禪的行囊》《萬古江河》《中國文化課》等,這些書會是不錯的閱讀選擇。部隊官兵平時訓練強度大,非常辛苦,我給大家推薦一本《高效休息法》,這是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博士久賀谷亮寫的,主要介紹心理學上的正念療法。美軍早已將正念列入訓練,對於緩解平時焦慮、訓練緊張、提高睡眠質量有很好的幫助。我錄過一個讀書視頻,大家可以在網上找來看看。同時,2020年的“樊登讀書”繼續秉持著每多一個人讀書,就多一份祥和的願景,把幫助大家養成閱讀習慣作為使命與責任,中華閱讀之力量永遠在路上。

王毅:每天重複一件事,如書法、習武,都是最傳統的中國文化!正如毛澤東所說,“堅持就是勝利”。堅持,這一閱讀力量的種子,必將長成大樹,讓人走得更快、望得更遠。

本文發表於《文藝報》2020年4月22日2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文藝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