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正式公佈。其中,孫斌勇的名字在留言區刷了屏。42歲,就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這個從漁村裡走出的數學家,到底有多牛?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院士名單截圖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從小就對數字敏感 受名師引導確立研究方向

孫斌勇出生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六橫雙塘社區孫家村,家裡兄弟三人,他排第二,上學時,兄弟三人成績都不錯,而他和雙胞胎弟弟尤其聰明伶俐,數一數二的學習成績使他們自幼便成為島上的名人,被傳為佳話。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據孫斌勇母親說:“阿拉斌勇從小就對數字特別敏感,拿算‘二十四點’遊戲來說,他幾乎是一拿到牌,看一下就能算出24來,八九歲時,他就能贏過一般的大人,以至於一些小夥伴都不願意和他玩這個遊戲。”

孫斌勇讀小學六年級時,就解出了他哥哥中考模擬題的壓軸題,雖然兄弟倆是用不同的解題方法,但答案都正確。那時,斌勇還沒學過初中數學呢。

上初中時,孫斌勇各科成績都很優異,文理科總分經常為年級第一,數理化競賽都得過獎項,最令人感到詫異的是,有一次他竟獲得了全國化學競賽一等獎。孫斌勇認為這是自己運氣好,因為初中時化學並沒怎麼學,平常作業也很少,對於參加化學競賽沒有進行特別的準備,就是之前臨時抱佛腳背背書,不過那時他的記憶力確實很好。

等到高中快畢業時,由於在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屢獲金獎,曾以滿分成績獲得浙江省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第一名,孫斌勇直接被保送到浙江大學數學系。

上大學時,數學專業中開設有涉及計算機編程的數據結構課程,孫斌勇寫了個程序,在計算機系的弟弟便把他寫的程序拿到系裡老師那兒去做測試。一般編寫完的程序中會存在bug(程序設計中的漏洞、缺陷),需要不斷修改才能通過測試,而孫斌勇編寫的程序檢測中沒有發現錯誤,整個程序一遍順利通過。如此嚴密的數學邏輯和思維,連雙胞胎弟弟也由衷地感到驚訝和讚歎。

大學期間,孫斌勇被選派參加了在香港大學組織的李群系列課程的系統學習,兩個學期時間,孫斌勇有機會跟國際上一流的數學家們進行學習。其中包括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波萊爾(Borel),以及後來成為香港地區中科院兩位數學院士之一的莫毅明教授。此後,他師從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勵建書教授,繼續深入李群論方向的研究,獲得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學位。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訪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2004年,孫斌勇博士畢業的時候,第一篇論文還沒有發表,之前問導師需要有論文嗎,導師的答案是不需要,他畢業的時候也沒有論文。2007年,孫斌勇才正式發表第一篇論文,其實這在數學界不足為奇,一篇高質量論文從投稿、審稿到發表,週期較長,往往需要花費數年時間。讀博期間,導師勵建書給孫斌勇提了三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只要做出來其中一個就可以畢業了。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典型群表示論”是當代數學最核心的內容之一,被廣泛應用於數學和理論物理的各個分支中。上次該領域的獲獎者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他於1956年獲得首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時隔63年,中國數學家在典型群方面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引起國際關注。該成果被孫斌勇的國內外同行稱作“孫的突破”“該領域的基本定理之一”“已成為眾多國際數學家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礎”……

得獎後,孫斌勇接受了《舟山日報》記者的採訪,在採訪時,他也談了談自己的數學學習心得。

記者:你的獲獎項目對普通人來說可能有點高深,讀者更多的還是關心你這個人,你是怎麼學好數學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正兒八經把數學作為人生的事業來做?

孫斌勇:起先根本沒想過,從大學開始是專業學數學了,也是從那時開始慢慢積累,後來逐步定型,越來越喜歡。有些定理在自己手上得以證實,並在不斷深入中發現其它好的定理,發現數學之美,那感覺是美妙的。

記者:那你就沒發現自己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孫斌勇:我小時候看書特別仔細,我想這是唯一的。

記者:細到什麼程度?

孫斌勇:每一句話都能理解它什麼意思。數學裡,每一個定理,比如不等式,我都能自己證明。

記者:也就是說書裡的一些公式、定義,你不是機械地接受,還要搞清楚它是怎麼來的,自己證明?

孫斌勇:對,我從小就這樣了。比如說圓的周長,我得搞清楚圓的周長公式怎麼來的,其實這就是π的定義。如果算圓的面積,那不是定義了,是需要證明的。我都要自己搞清楚了,哪個是定義,哪個是定理。

記者: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老師教什麼接受什麼,誰會想著書上的公式再去求證一遍?

孫斌勇:我就是想搞明白,想學得清楚,不稀裡糊塗地學習。很多人越學越糊塗,尤其是數學。

記者:那我想請教了,如何學好數學?

孫斌勇:我的經驗就是把書看得很細,習題適當做一點,但我做得不多。

記者:我印象裡學數學還是題海戰術,再整理錯題,所以孩子們都學得很辛苦。

孫斌勇:當然這也是方法,像我說的這種對高二、高三的孩子,估計已經來不及了。如果從小像我說的這樣學的話,整個系統都弄明白了,做幾套題目就好了,不見得要花很多時間,做很多題目。

記者:你說的系統就是它怎麼來的,怎麼運行的,像庖丁解牛一樣,一層一層捋清楚,舉一反三。

孫斌勇:對,就是這樣。把最基本的抓住,學數學還是輕鬆的,我讀書從來沒覺得苦。

記者:你覺得自己什麼樣的特點對學好數學比較有幫助?孫斌勇:我做事比較細,比較慢。

記者:學數學,老師不都要求計算要快嗎?

孫斌勇:我從來不要求快的,能筆寫的不口算。我和女兒也這麼說,穩是最重要的。比如發射火箭要1000個步驟,你每步花2倍時間,保證正確率,只是多花了2倍時間,但哪一步算錯的話,毀的是整個工程。我們一個幾十頁的證明,也是靠一步一步來的。

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做難題,費時間,花腦子,對於知識點的增長用處也不大。有些題目挖空心思,你解出來了,就證明你聰明瞭,不一定啊,做難題不是衡量一個人的標尺。

我強調的是學習要增長知識,對整個知識體系的理解、運用,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創造知識。

當被問到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遇到難題時會怎麼做,孫斌勇斬釘截鐵地說,“那當然要堅持了,要一直去想。很多時候是問題本身沒有弄明白,需要先把問題弄明白,所以要學習。一個問題,它肯定不是孤立的東西,附近有很多知識,把它周邊的知識都要學明白,理解了這個問題你才能解決它。很多問題都是當你把它理解清楚了,就快做出來了。”記者好奇地問孫斌勇,解決那麼多艱深的數學難題是否有痛苦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答道,想數學問題沒什麼痛苦的,即使那個問題做不出來,理解它的過程中還是會得到很多新的知識。

學習是無效勞動,不要平行地做很多重複勞動

與世界水平相比,我國數學基礎理論研究水平還存在差距。對於數學人才的培養,孫斌勇認為,“如果目標就是培養數學家,還是要早點起步,因為現在要學的東西很多,基礎比較龐大,早點學比較好,而且要學得系統。像中小學裡面做很多題都是平行的,那些題目做一個,再做一個類似的,都差不多,這樣的學習是無效勞動,不要平行地做很多重複勞動。一個理論要系統深入地學下去,深度更重要,一直堅持下去就可以了。”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溫馨小家庭

如果看一份數學考卷,孫斌勇的要求會不太一樣。有些人覺得把試卷答滿就好,即使每個題都做的有點錯有點對也沒關係。孫斌勇覺得,哪怕只做對一道題,其他都是空白也是好的,他更欣賞要做就全部做對的這種學習方式,他認為數學思維應該是這樣的,不要學得稀裡糊塗的,會的就要完全搞清楚。

關於做數學研究所需具備的特質,孫斌勇的看法是,“數學天賦需要一些,但

其實聰明的人並不少,是有耐心的人比較少,做事情浮躁的比較多。我覺得學習,特別是學數學,主要還是有耐心,千萬不要著急。其實各行各業都是這樣,一直踏實地做下去,一個事情做十年總比人家做幾天的厲害。”

孫斌勇覺得,學習好壞最重要的還是態度問題,一種踏實的態度。有些人雖然學歷很高,但一開始邏輯就不太明白,便稀裡糊塗地讀了很多書下去。“因為著急,一個問題還沒搞清楚,又想學更多的東西,那就一直弄不明白。如果不著急,不要求學得多,就學那麼一點點總是能弄清楚。要有不急不躁的態度,非得把問題弄得很清楚才可以踏實往下走。”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談到如何看待奧數競賽,孫斌勇的觀點是,“有一部分感興趣的人去參與一下可以,不必要誰都去幹這個事情,我更贊成系統地學一個學問,一直深入學下去,那肯定比參加奧數不停地做競賽題練習要好,做一千道奧數題,跟系統深入學一個理論是沒法比的。” 他繼續解釋道,對於有些本來就在認真學習數學的同學,順便參加一下奧賽,水到渠成拿金牌,那挺好的。如果把拿金牌作為最大目標,花很大精力在那是不值得的。如果花費很多時間又沒拿到金牌,就更加不值。

相對於自己小時候可以自由生長的狀態,孫斌勇覺得,“現在學生最糟糕的是,大家都在學同一樣本領,而且很多人學習的所謂本領就是為了對付高考卷子,太單一了。”他認為,“中國那麼多人,應該有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要有個性比較好。”

孫斌勇說自己就是一個選擇了做數學研究的普通人,也會炒炒股,看看電視劇、網絡小說;他喜歡慢節奏,生活中享受逗女兒玩,帶她去爬山,也會教她數學。他跟母親很聊得來,雖然母親更願意待在老家,不能陪在身邊,但他會常回家看看,跟母親一起敘家常。

正像中科院數學院的工作人員所說的那樣,數學家們都很單純,一旦跟他們接觸,會發現他們是非常可愛的人。

(本文綜合自募格學術、今日普陀、舟山晚報、舟山日報、文匯教育,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新當選院士合影)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42歲孫斌勇入選中科院院士

他媽媽開心地給全村唱了一出黃梅戲

原創作者|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唐旭鋒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大家祝賀孫斌勇的媽媽劉雅娣

在11月22日公佈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中,最年輕的是院士才42歲,他叫孫斌勇,研究領域是基礎數學,曾證明基礎理論的5個重量級數學猜想。並且,這位院士,是我們浙江舟山人。

就在孫斌勇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當天,記者趕赴他的家鄉舟山。

11月22日下午六點半,抵達舟山普陀區六橫鎮雙塘新村時,恰逢村裡文化禮堂的一場文藝下鄉演出。在那裡,記者見到了孫斌勇的母親、67歲的劉雅娣。

在演出正式開場前,主持人對著全場觀眾,大聲告知了孫斌勇入選中科院院士的大喜訊。雖然很多人早已知曉,但現場依舊響起了熱烈的歡呼。這個從雙塘新村走出去的院士,也早已是整個村子的驕傲。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孫斌勇的媽媽劉雅娣接受專訪

劉阿姨說

兒子每年攜妻帶女回老家

劉阿姨滿臉幸福地坐在臺下看演出。為了感謝大家的祝賀,她上臺唱了一出黃梅戲——《女駙馬選段之民女名叫馮素珍》。

演出結束,和藹可親、樸實無華的劉雅娣領著記者回到家裡——這是他們兩年前蓋的新房子,一共兩層,裝修簡簡單單,又不失家庭的溫馨感。

“是侄女今天打電話過來,我才知道這個消息的。”劉阿姨告訴記者,中午時分,他給兒子打過電話,不過他沒有接,“估計兒子太忙了。平時我們經常通電話的,他每年都會帶著妻子和兩個女兒回老家看望我。”

劉阿姨說,以前家裡苦,全家揹著一身債務走過來的。孩子爸孫開柱年輕的時候做過木工,後來去海灘上挖沙子、搞運輸,而劉阿姨則在家種地,也養過蜂。

遺憾的是,1998年下半年,50歲不到的孫開柱查出了肺癌,經歷了一年多的治療之後,不幸去世。那時候,老大孫斌輝剛工作不久,孫斌勇和雙胞胎弟弟都在浙江大學讀書。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孫家當年的合影(資料圖)

父親的這場病,讓全家欠下了20萬元的債務。不久之後,老二孫斌勇去了香港科技大學深造,後來家裡的債務大部分都是他用獎學金償還的。

見記者採訪完忙著寫稿,劉阿姨一聲不響地就進了廚房,還沒等記者寫完稿子,一盤鰻魚乾、一碗紫菜湯、一碟蝦、一份雞蛋炒年糕,就擺在了正忙著趕稿的記者面前。也是在那會兒,她才靦腆地說,其實她也還沒吃晚飯。

這個溫暖的舉動,讓記者感受到了劉雅娣如母親般的暖心。也正是眼前這位樸實無華的母親,養育了孫斌勇他們三兄弟。他們的優秀,與這個家庭的教育和氛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老師們說

雙胞胎兄弟數學每次考一百

記者在演出現場還遇到了孫斌勇的兩位老師,分別是小學數學老師俞蘇兒、初中數學老師鄭輝,他們是一對夫妻,11月22日當天特意趕來祝賀劉雅娣。

“很自豪,很自豪,很自豪,他們兄弟從小就優秀。”俞老師一開口就是滿滿的自豪感,從小學三年級到五年級,她都是孫斌勇的數學老師。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孫斌勇今年大年初五回來和兩位老師相聚合影

“孫斌勇和他的雙胞兄弟想一起坐,我的要求是,做同桌可以,但必須數學每次都考一百分。”俞老師說,這個要求根本難不到他們,他們除了聰明,還特別用功。兩兄弟訂了一份《少年智力開發報》,每次報紙一到,他們就入神地看起來,常常跪在草坪上看。

俞老師告訴記者,她經常分辨不出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只能用座位號來區分。

孫斌勇兩兄弟的初中數學老師鄭輝則補充道,“我對他們的要求是,上課可以不看黑板,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中國科學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正式公佈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現予公佈。

中國科學院

2019年11月22日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2019最年輕院士:學數學,我不贊成刷題,也不贊成做太難的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